上半年房企利润率普增 追求高质量增长成趋势
8月21日,碧桂园在港披露半年业绩。数据显示,上半年碧桂园实现合同销售额4124.9亿元,同比增长42.8%,完成去年全年销售额的74.9%,合同销售面积438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6.1%。值得一提的是,其上半年实现毛利润349.7亿元,净利润163.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04.6%、94.9%。
事实上,不单止碧桂园,今年上半年房地产企业普遍利润上行。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22日收盘,在申万二级行业12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中,41家公司已公布了半年报。41家公司合计实现营收4876.8亿元,同比增长27.54%,实现净利润426.3亿元,同比增长33.92%。净利增速高于营收增速,这41家上市房企净利润率达到8.74%,较去年同期8.33%有所提升。
房企净利润普遍上涨发展质量更受看重
以碧桂园为例,其上半年毛利润、净利润约349.7亿元和163.2亿元,同比增长达到或接近翻番。公开数据显示,碧桂园的毛利润自从2009年底之后,已经连续18个财报季获得同比跃升,今年更创出历史新高。此外,股东应占利润约129.4亿元,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约129.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达到72.5%及80.2%,其中股东应占利润连续5个财报季上涨。
而从净利润增速看,万通地产(微博)净利增速居前。其上半年实现营收22.77亿元,同比增长137.08%,净利润为3.2亿元,同比增长525.6%。华润置地上半年实现营收为437.8亿元,同比增长40.4%;净利润为72.8亿元,同比增长151.8%。
净利润规模方面,万科A、招商蛇口和保利地产等7家房企上半年净利润规模超过10亿元。其中,万科实现营收1059.7亿元,同比增长51.80%;净利润为91.2亿元,同比增24.90%。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企业面临转型,中国消费者对于高品质产品的渴求,将是新的产业动能,从资本到消费者,都会为“高品质”三个字买单。在这种大背景下,住宅供应市场竞争也更侧重产品品质、服务的提升。在市场份额的激烈竞争中,近年来,碧桂园、恒 大、万科、保利等众多房企,正改变其单纯追求规模的战略,转为更侧重发展质量。
在今年3月的恒 大业绩发布会上,恒 大集团董事长许家 印就表示,今年恒 大业绩其实8000亿都能完成,但这对恒 大来说没有必要,恒 大定调“规模适度增长”,更强调“增长质量”。2017年年初许家 印提出恒 大要从“规模型”向“规模+效益”并重发展,从过去三高一低向三低一高(低负债、低成本、低杠杆、高周转)模式转变。从过去的“重规模”到“规模效益并举”,恒 大的调整显示了在新的市场和政策环境下房企调整趋势。
稳健资金流成为关键
随着市场集中度上升,房企竞争越发激烈,如何创新融资方式、保证资金流稳健成为上市房企急需解决的难题。
在调控持续之下,监管部门仍在对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规范和收紧。5月以来,包括不少龙头企业在内的10多家房企被中止发行公司债,受影响的融资总额超500亿元。方正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海外债、短期融资、中期票据、定向工具、ABS发行难度较低;房地产开发贷、公司债、非标融资发行难度较大;IPO、定向增发已基本停滞。
而据数据显示,目前已披露中报的上市房企合计净利润370亿元,负债规模则有3.4万亿元。截至今年6月末,万科合并总资产1.35万亿元,负债总额为1.14万亿元,资产负债率增至84.70%,比上年末增加0.72个百分点。这也是万科和整个地产行业负债总额首次超越万亿元大关。
除了万科外,保利地产负债为6455.25亿元,招商蛇口为3145.31亿元,泰禾集团负债总额也达到2017.87亿元。负债率方面,中南建设为89.86%,保利地产为79.32%。
在当前,加快开发销售,以快周转获得更好现金流,已成为众多房企采取的策略。以行业标杆碧桂园为例,2018年上半年,碧桂园的净经营性现金流为正,这是继2016、2017年后碧桂园又一次实现净经营性现金流为正。
Wind统计数据显示,在2017年的A股128家上市房企中报中,超过一半房企净经营性现金流都为负;而在港股上市的房企中,该比例更低。据不完全统计显示,民营上市房企中能够连续两个财年实现净经营性现金流为正的公司,仅有碧桂园、龙湖等少数几家。
实现现金流为正离不开强劲的销售回款。报告期内,碧桂园录得房地产销售现金回款约3360.2亿元。在2018年上半年合同销售同比增长42.8%的前提下,碧桂园净借贷比率为59.0%,保持稳健。
公开数据显示,碧桂园自上市以来连续11年将净借贷比率控制在70%以下。而据亿翰智库数据,2017年,上市房企整体平均净负债率达到76.61%。碧桂园的净借贷比率长期处于行业偏低水平。截至报告期止,公司可动用现金余额达到2099.1亿元,另有约人民币2813.9亿元银行授信额度尚未使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营运资本充裕。
专家分析,随着9、10月销售旺季的到来,房企为求加快现金回笼,在销售策略上将有所调整,“以价换量”将再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