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顺:打造平安村居 发出政法好声音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2018年在全市重点打造89个‘平安和谐稳定示范村(居)’。”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近日,贵州省安顺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张本强在安顺市综治工作会议上,发出“平安细胞”工程建设的政法好声音。
平安村居是平安社会的“细胞”,是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的晴雨表。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单位,所有生物体都由细胞组成,人体细胞所有生命活动都由细胞展现。细胞分化、繁衍出新的生命,社会治理的“平安细胞”同样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平安和谐稳定示范村(居)创建’,是落实市委‘平安细胞工程’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平安安顺’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决战脱贫攻坚,如期实现同步小康的重要保证。”安顺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潘云才在接受民主与法制社记者采访时说,平安村居的创建活动,是树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防为主、以防为先、以防开路”的理念,围绕“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总体要求,“积小安为大安”,引导各村(居)进一步增强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责任感,夯实基层基础。
南马社区:网格化管理打造“城中村”平安小区
“这里不仅环境好,更重要的是安全。”在安顺小商品市场经商的四川人黄女士,租住在南马社区城中村已经有20多年。她对社区的治安环境是啧啧称赞。
不过,之前的南马社区情况却并不是如此。
“10多年前的城中村是流动人口聚集、居住管理粗放;私搭乱建严重、道路狭窄不畅;基础设施简陋、安全防范薄弱;拆迁矛盾突出、群体性事件频发、治安老大难……”南马人回忆当年的情形是记忆犹新,南马社区的城中村曾经一度因治安复杂,发案率高,环境恶劣而饱受群众诟病。
“我们在网格化管理中找到破解城中村脏乱差的制胜法宝。”南马村村改居后,现任南马居委会支书的杨松福告诉记者,现在南马社区的综合治理是借鉴物业小区管理经验,协调社会各方力量,总结创新“三防、三级、三查”网格化管理机制,对城中村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三防”(人防、物防、技防)封闭式管理机制。城中村作为自然村落,此前均为开放状态,各类人员、车辆进出缺乏安全屏障。为此,社区两委筹集资金50余万元,对城中村实施封闭式管理,通过修筑围墙的方式,实现与外界的物理隔离,并设立保安门卫进行检查登记,提升安全保障。同时,社区全面启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安装了110多盏路灯,增添62个高清监控探头,确保主要出入口、停车场、人口聚集区等重点部位实现全天候、全覆盖、立体化监控。社区两委成员在全市率先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村里组建了一支20多人,由村(居)两委成员、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义务巡逻队伍,开展24小时错时巡逻,实现人人参与治安防范的良好氛围。
“三级”(大、中、小)网格化管理机制。在社区民警的指导下,社区制定了城中村网格化治安防范新体系工作实施方案,以各级“格长”为基础,延伸到社区建立“楼长制”,对治安重点、乱点、盲点实行全方位监管。按照“一格一长、一格多员、一员多职”的三级网格服务管理机制和“定格、定员、定岗、定责”的原则,明确分工,各司其责,进一步实现网格化防控格局,挤压犯罪空间。
“三查”(检查、清查、排查)特定式管理机制。社区警务室根据城中村不同的治安管理对象和区域治安特点,采取针对性管理手段。一是在人员管控上实行层次管理。对有违法犯罪前科或嫌疑的人员,无正当职业、经济来源不明、交往复杂的人员,不能提供身份证明、逃避办理临时居住证的人员等重点对象进行重点管理;二是在治安防控上重点治理突出问题,对外来人口突增的社情变化,社区配合警务室多次开展集中清查行动,一方面掌握底数,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的治安乱点及时开展相应的打击和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社区的平安和谐稳定也得益于居民小组组长责任制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南马居委会支书杨松福告诉记者,南马社区作为安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点开发项目地带,征地拆迁等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凸显。为此,社区成立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居民小组组长担任第一责任人,开展多元化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
2017年6月,居民杨某生修建厕所,因为占用公共面积,遮挡邻居杨某宪家的采光,双方发生矛盾,导致抓扯打闹。纠纷发生后,居民小组组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迅速赶到现场,对当事双方进行劝离,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恶化升级。待双方冷静下来,居民小组组长召集双方到居委会进行调解。在居委会调处中心的耐心细致调解下,杨某生同意拆除修建好的厕所,杨某宪看到对方的诚意后,主动承担起清运垃圾的费用。这起矛盾纠纷调解完,支书杨松福主动邀请双方当事人到自己家里做客,双方握手言和。
“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去年以来,南马社区居委会调处中心调解各类矛盾纠纷63起,调解成功率达到100%。
“零上访!”杨松福告诉记者,自2003年以来,南马社区没有发生过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所有矛盾纠纷均消除在萌芽状态。
秀水村:民富村强法治保障
漂流河道、山地赛车场、赛马场、射箭场、十二生肖广场、垂钓场、桂花苑、荷花池……小桥流水人家;石板房错落有致,清澈的河流曲折蜿蜒而过,田园牧歌式的融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特色旅游、休闲度假、娱乐服务、餐饮商贸为一体的城郊休闲旅游胜地,这就是如今展现在人们眼前的秀水村。但谁也不会想到曾经的秀水村是县级三类贫困村。
“党委政府和爱心企业的精准扶贫,解决了乡亲们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秀水村村支部书记张克智告诉记者,2014年的时候,秀水村还是有着819个贫困人口,无产业、无集体经济、无增收来源的“三无村”,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歇,靠着种植农作物过着并不富裕的生活。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2015年10月,当地党委政府引来爱心企业精准扶贫的“春风行动”,贵州兴伟集团馈赠秀水村2亿元发展旅游产业,助力该村脱贫攻坚。
“美好生活改变了我们全家。”此时的小寨组村民杨兴福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杨兴福是当初秀水村少数极力反对搞旅游开发的村民之一。2015年4月底,正值地里庄稼长势旺盛时,村里按土地入股搞旅游开发,要征用他家的1.1亩耕地修路。面对庄稼地里一年的稻谷口粮,杨兴福全家五口人极力反对入股,甚至以极端的方式干扰旅游项目的施工。
“发展产业过程中的矛盾纠纷调解是帮助当事人改变思想,转换观念。”秀水村村委委员张正海告诉记者,为了做通杨兴福的思想工作,村两委是发动当事人所有的亲戚朋友,三番五次上门服务。最后,爱心企业贵州兴伟集团的董事长王伟亲自登门,给当事人做思想工作,大家的诚意感化着当事人全家,杨兴福主动加入到村里旅游开发的行列中。如今,杨兴福两口人在村里旅游公司上班,家里五口人一年的土地股金分红,就有8万余元,家里每年收入就达20余万元。
“村里项目产生的利润按照人头股、土地股、效益股、发展股、孝亲股的‘秀水五股’进行分配。”村主任王明应告诉记者,“五股”分为人头股占盈利额的10%,即只要是上秀水村户口的村民,人人都持有股份,获得利润分成;土地股占盈利额的30%,即村民以自己的承包土地入股,一分土地算一股,按照面积大小获得利润分成;效益股占股30%,即村民纷纷应聘来景区工作,参与项目建设、运营等,按照劳动量计报酬;发展股占股25%,即把利润的25%作为全村后续发展资金,确保可持续发展;孝亲股则是从利润中提取5%,作为村中鳏寡孤独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
“公平、公开、公正。”驻村第一书记欧国和告诉记者,秀水村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紧紧围绕“管理民主”的目标,致力于公开办事,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无论是旧村改造中规划的制定、住宅的设计、标准的确定、财务的收支,都严格执行村民委员会的各项规章制度。村里大事须经村民代表表决通过,让村民充分享有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力,真正体现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贵州兴伟集团在进行帮扶总体规划时,村两委多次召开全体村民参加的村民大会,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探讨,注重同产业发展相结合、同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相协调。通过集思广益,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最后制定切合该村发展实际的“秀水五股”发展模式。
“村里富了,环境好了,矛盾少了,但是村民在发家致富的同时不忘打造‘法治秀水’。”张正海告诉记者,为增强村民的法治意识,村里通过散发传单、送法上门、播放宣传教育影片、聘请法律顾问等形式开展普法教育。村里还开办了法治夜校,定期组织村民进行法治学习。
此外,村里还采取逢会学法、调处邻里纠纷讲法、广播以案说法等形式,让村民了解《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土地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开展各种普法教育活动,老百姓的法治观念明显增强,我们的目标是不断提升村民的法治意识,形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张正海说。
红湖群众:智慧社区的数字信息化管理创新模式
近日,一个外地流窜到红湖社区的嫌疑人,刚刚进入小区,企图入户踩点实施盗窃行为时,就被巡逻的“红湖群众”发现,扭送到当地公安机关。“红湖群众”是由红湖社区群众自发组建的一支23人义务巡逻队,成立于2011年4月。在这支巡逻队伍里,年龄最大的86岁,年龄最小的51岁,每天两人一组,佩戴红袖标,在辖区进行不间断巡逻,人们亲切地称之为“红湖群众”。
“夏天顶着烈日,冬天冒着严寒,早上8点开始巡逻,晚上6点才结束巡逻。”在社区居民于大妈看来,自从有了这支巡逻队伍,独居的她,出门都不用锁门,“红湖群众”是她心目中“夜不闭户”的安全防盗锁。
“‘红湖群众’就是我们社区的‘朝阳群众’。”红湖社区居委会主任王成英告诉记者,“红湖群众”的主要职责是当好“平安建设宣传员、重点人员帮教员、邻里纠纷调解员、案件线索信息员、视频监控网巡查员、倡导文明监督员”中的“六员”。近年来,红湖社区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切入点,构筑党委领导,基层党组织引领,全体居民共同参与的“网格+数据管理+群众群防”的“311”管理模式。
在网格化管理机制上,红湖社区将每个小区划分三个网格,实行网格化管理。譬如文化村小区,社区按照居民楼分布情况,将文化村小区26幢居民楼596户1133人划分成“三个网格”,第一网格200户343人,第二网格198户406人,第三网格198户384人。每个网格设一名组长,网格组长由居民小组长担任;每幢居民楼设一名楼长,由居住在每幢居民楼的义务巡逻队员担任。网格组长具体负责监督义务巡逻和门岗值守、指导楼长收集住户信息、定期向系统管理员汇总上报相关信息,楼长负责适时对住户信息进行摸排并报网格组长。
在数据化管理机制上,2016年8月,平坝区政法委和夏云镇政府共同出资6万元,委托一家电子公司开发了居民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对社区住户1886户建立电子身份信息档案,同时留有纸质电子档案存档,对小区住户实行动态精细化管理。
在群防群治管理机制上,社区通过“红湖群众”义务巡逻队伍的成立,“人防+物防+技防”,整个红湖社区已经成为“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智慧数字化社区。
自从红湖社区实行数字信息化管理后,整个社区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没有发生过一起可防性治安案件,没有发生过一起上访事件,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指数持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