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行业改革 陶企寻觅自己新出路
(来源:陶瓷资讯)
2008年经济危机之时,当时国内市场一片哀鸿,国家经济刺激计划四万亿的投资,以及衍生出来的地方刺激性投资,拉动了经济的继续增长。
2012年左右,市场又开始出现困顿,很多企业在说,再熬一熬等经济缓过来,生意就继续好做了(当然,在熬的过程中,最好熬掉一批实力不行技术落后的企业)。然后大致熬到了14年,但却没想到等来了严苛的环保大棒……
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依然认为,行业存在着很大变革的契机。这取决于技术的进步和大环境的压力。
技术方面
过去的数十年里,产品一直以美观装饰效果为核心卖点。绝大部分情况下,客户拿版到厂家要求生产,是要求对出样品的版色,而很少要求作出某种力学或化学方面的性能要求。
在以美为导向的生产要求下,行业在装饰方面可谓做到了极致。仿木、仿石、仿皮、仿玉石等一系列的仿,以至于走到仿难再仿。尤其在喷墨印刷技术的普及之后,以美为核心卖点的路子已经走到了顶峰,笔者以为再难有更大突破(意大利聘请时装设计师来设计瓷砖,代表着瓷砖以美为卖点已经到达了一个极致)。
因此,为了让建陶产品拥有新的要素让产品继续进化,就须回归初心,从产品品质或附加功能方面突破。
笔者以为,柔光砖从舒适度更加贴近人们的需求,瓷抛砖从烧成角度开始对产品进行新的解读,而负离子砖则开辟了功能化瓷砖的新方向。且笔者私认为,镀膜技术(给瓷砖上功能性膜,如同眼镜镀膜)或许在近年内会在瓷砖生产线上出现,有较大可能在内墙瓷片上最先使用。
消费升级的压力
2010年以前,建陶市场形势一片大好。只要生产出了砖,哪怕在仓库堆积如山,生产企业也不会很担心销售的问题。在广袤的中国,总能找到市场将其消化掉。但现在消费能力已明显上升。尤其是当年的马桶盖事件后,决策层决定要主动将消费升级。随后,淘汰落后产能,消除劣质企业成了政府的重心工作。但由于观念和能力的束缚,以及对企业改造费用的承受能力及对政策的犹豫,不少有魄力、勤勤恳恳、为企业尽心竭力的工作的中小企业倒在了路上。
再一个变革,则是企业数量及规模的预期。
这一方面,笔者所能观察到的数据和资料有限。不过如果去看阿里巴巴和腾讯的疯狂并购各类超市、物流、文娱企业,就可以看出,他们在构建一个超级托拉斯企业。他们背后的资本,很大来源于国资。这也就意味着,政府在鼓励形成超级企业,在形成一种国家资本主义。而在这种环境下,建陶行业难以独善其身。连民资的标杆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华为都开始整改,其他民企行业岂能逃过?硅酸盐行业中的水泥行业的并购组合,不也在前几年完成吗?
《建材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中就很明确的指出:“企业兼并重组目标:各主要产业都要推进兼并重组,引导相对落后产能退出市场,并按质量、能耗、环保、安全四项标准淘汰落后产能,鼓励骨干企业兼并重组与收购中小企业。其中水、玻、陶三个产业的企业数“十三五”末比“十二五”减少四分之一,水泥、平板玻璃的前十家企业的产能分别占到80%,陶瓷前十家企业占到50%以上。”或许,这也是现在不少实力雄厚的陶企开始主动秀自己的原因所在吧。
这意味着我国即将面对的许多变革。毕竟在国际社会中,从跟随者走向引导者,意味着会有很多的观念和行为模式的改变。下沉到陶瓷行业,我想,也是会面对着许多的变革。拥抱变革,迎来行业和个人的发展契机,将是一件很牛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