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级机构调整部分房企信用等级 万达成“负面”
最近,标普全球评级宣布,将恒 大集团长期主体信用评级确认为“B”,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正面。惠誉近日也宣布,将融创新发行美元债评级提升为BB-,此前,穆迪和标普分别于2018年1月和4月上调融创的评级展望。标普还将龙湖地产的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正面。不过,同时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房地产市场下行,房企巨头接连遭遇信用降级。
继下调富力地产评级之后,惠誉最近将绿地集团的评级下调至“BB-”展望负面。除此之外,惠誉近期还下调阳光100(微博)评级至“CCC+”并表示,本次评级下调反映了阳光100合同销售前景的疲软和不确定性。惠誉认为,阳光100仍面临销售业绩不佳的风险和高额开发支出给公司带来的杠杆率压力。
据了解,惠誉下调富力地产评级也有其杠杆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惠誉称,基于富力地产已大致完成对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BB+/负面评级观察名单)酒店和写字楼资产的收购,惠誉预计富力地产的杠杆率(按净负债与调整后库存的比率计算)将在未来一两年间升至约65%。加之2017年富力地产的拿地动作频繁,拿地总楼面面积为1800万平方米(购地款与合同销售额之比为0.7倍,而之前三年该指标仅为0.1倍至0.3倍),加快拿地导致其2017年底净负债超过1120亿元人民币。
今年年初,惠誉将万达商业地产评级从投资级的“BBB”下调至“BB+”,为2016年以来的第二次下调。惠誉仍维持其“负面评级观察”,反映该公司依然缺乏提高海外流动性的确定融资渠道。
“绿地集团一直以来积极扩充土地储备,并且其非房地产业务负债高企,导致杠杆率保持在60%以上的高水平,这些都是绿地集团负面评级展望及其独立评级的依据。”惠誉表示,2017年6月底,绿地集团的杠杆率(按照净负债与调整后库存的比率计算)约为77%。如果绿地集团的杠杆率连续12个月保持在如此高的水平,则惠誉可能考虑对该公司采取进一步的负面评级行动。
近年来,绿地集团在非房地产业务包括金融机构、消费品和基建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但在惠誉看来,这些非房地产业务目前仍未成熟,导致绿地集团杠杆率持续攀升。虽然绿地集团第一大股东为国资背景,但惠誉指出,以往记录表明政府给予该公司的财务支持有限。绿地集团的土地储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了上海(楼盘)市政府的支持,但该支持远不足以支撑绿地集团的全国经营,因此对绿地集团高财务杠杆起到的正面影响有限。
分析人士认为,伴随着房地产调控深入,市场明显降温,成交下滑明显,而房企巨头依然纷纷逆势大举扩张,机构开始关注房企背后的风险,希望为投资者把好关。但实际上,就整体房地产市场而言,大房企特别是上市房企生产状况相对较好,而中小房企面临的挑战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