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观点: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是共赢关系
截至2017年底,中国城镇化率已达58.52%,城镇化带来的机遇与问题,包括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大城市治理以及城乡协调发展等,引来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探讨。
在10日的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中国城镇化的‘城市群’模式”分论坛上,与会嘉宾认为,就业的机会、较高的收入、更好的生活环境等等都是吸引人们流入城市的重要因素。
“城市群”需要治理机制
近年来,决策层就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高于城镇居民0.8个百分点。
当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和规模的时候,会产生污染、拥堵等各种问题,迫使城市进行产业转型,提高服务业在经济中的分量。这不仅是中国面临的问题,很多发达国家都经历过。
日本前总务大臣增田宽谈到,日本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高速工业化带来了资源、环境以及劳动力成本问题,随后将工业转移到亚洲其他国家并发展第三产业,但即便如东京这样的大都市,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贫富差距扩大、老龄化严重、社会保障不足等。
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发布,明确提到特大城市要适当舒缓经济功能和其他功能,推进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向外转移,加强周边基础城市连接,推进中心城市功能向1小时交通圈扩散。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认为,中国的最大难度是发展不平衡,一大部分地区属于工业化的前期,还有一部分地区属于中期,还有一部分属于中后期,“我们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去推动产业的再分配。城市群地区的成本在上升,如何利用产业重塑发挥中小城市的活力?这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斯蒂芬·格罗夫(Stephen GROFF)认为,要有一个集中化的治理机制,包括收入、预算的权限、规划能力等,还有可能需要跨越三四个不同的市政府来统一投资,使得这些决策能够做出来。“城市群在亚洲爆发式的增长造成了很大的污染、交通问题,可能它们GDP增长的速度还不及它们碳排放的增速。而东京比较成功,我觉得原因在于东京有一个中央的部委来负责城市群的规划。”
城镇化不会导致乡村衰落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人口不断减少是否会导致乡村衰落,成为很多人关注的问题。
增田宽持乐观态度,认为恰恰是因为劳动人口少,正是农村提高收入的机会。推进农村的发展,需要改变的是生产方式,改变市场营销方式等,来提高农村农产品的附加价值,进而提高人农民的均收入。
保利集团董事长徐念沙称,乡村发展必须依靠城市。城镇化产生的效果首先在于吸引了乡村富余的劳动力,劳动率生产力的发展既能够消除贫困人口,也能够消除周边的贫困环境。李铁补充道,城市多元化的需求刺激着农业的调整和升级,农产品消费多元化同样使农村离不开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在扩大对外开放的情况下,国外投资者对在华投资机会的关注也明显提升,而城镇化更被他们视为是“必胜的押注”。
在另外一场“改革开放40年”的分论坛上,法国前总理拉法兰称,自己每年都会来中国六七次,最大的感受就来自于不断变化着的城市;全球各国都面临着农村发展的问题,而中国正极大推动着新城市、新生活方式的改革。“中国没有去复制西方的模式,而是在创造自己的增长方式,这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中国做得好,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到新的增长模式。”
澳大利亚前外长鲍伯·卡尔(Bob CARR)也表示对中国城镇化的关注,“中国城镇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这在很多境外投资者看来会是必胜的押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