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标”产品退出市场需要多方努力
近日,有读者在微信公众号上留言,称自家房屋老旧屋顶出现渗漏,因而自己和邻居购置了防水卷材,聘请了施工队伍进行了维修,但今年夏秋季节还是出现渗漏现象。到屋顶查看发现,防水卷材多处出现了开裂。现在,不论是卷材卖家还是施工队都不愿意承担责任,自己想要重新维修,又害怕出现同样的情况,不知如何是好。
事实上,和这位读者遭遇相同的人可以说不计其数。因为缺乏对防水知识的相关了解,很容易在购买材料或是施工时受到欺骗,而“非标”防水产品充斥市场,更使得消费者很难选购到质量优异的产品,防水市场上充斥为数不少的“非标”产品已经是行业共识。
“防水一条街”初探
在一位知情人士的介绍下,记者近日来到了位于北京立高大厦附近的“大屯路防水一条街”。在不足200米的路段上,挤满了十余家出售各类防水产品的商店。有的店将成捆的防水卷材和一桶桶防水涂料整齐码放在显眼位置;有的店则将出售的产品置于比较隐蔽的屋内,将面向街边的房间布置成接待客人的办公室。
这些店内出售的防水产品既有国内知名品牌的防水卷材和涂料,也有一些名声不显的企业的产品,但总体而言,价格相差不大,按照不同功能,价格都集中在每平米13~23元之间。
记者以“屋顶渗漏需要维修”为由,请几家商店推荐产品。在向记者了解了屋顶面积,是否为自住,是否需要施工等信息后,几位店主都推荐了可以耐零下20度低温的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既然是自己家住,最近又不会拆迁,这个-20的卷材就很合适。像是这种-10的卷材(耐零下10度的低温),北京这么冷,冬天一冻就开裂了,修完了还得漏水。”有店主表示,“这种-25(耐零下25度低温)的卷材适合再冷些的地方,北京没必要,你要是买,还多花钱。”
但仅通过肉眼观察,很难分辨所谓的“-10”“-20”“-25”沥青防水卷材之间的差别,几位店主也表示,如果不运用专业的手段进行检测,没有办法区分这几种防水卷材间的有何不同。更有一位热心的店主说:“你买材料还有施工的时候要多注意,小心被偷梁换柱,花了-20的钱,送了-10的货。来我这买材料修屋顶的好多人就是这么被骗了。”
另外,还有几位店主建议,材料和施工服务一齐购买。“不然的话,如果施工水平不行,用多贵多好的材料也都还会漏。到时候,你找卖料的也好,找施工的也好,就开始互相扯皮,推卸责任,维修起来也麻烦。”和卷材价差相比,记者询问的几家商店包工包料的价格则相差比较大,既有每平米50多元,也有每平米80多元。“我们的师傅都是专业的,女儿墙、阴阳角都能给做好,保你10年不漏。”
一番询问下来,似乎只要用了店家推荐的卷材和施工人员,渗漏问题就能得到彻底解决。但向专家咨询过后,发现事实好像并非如此。
不属国标范围的
产品遍布市场
“店家说的所谓的负多少,应该指的是卷材的低温柔性指标。一般来讲,柔性防水卷材会对材料的耐低温性能有较高的要求。通常,材料在低温情况下会收缩和变脆,低温柔性是一个很好的反映材料耐寒性能的指标。现行的国家标准要求沥青卷材要达到-20或-25,如果市场有-10的产品,那就应当是非标产品了。”有专家表示,记者在防水商店中看到的所谓“-10”的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并不在国标范围内。
现行的GB 18242-2008《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中明确指出,不论是I型还是II型防水卷材,材料性能中低温柔性指标应达到-20或-25,热老化后也要达到-15或-20无裂缝。也就是说,记者在防水商店中见到的贴着执行标准为GB 18242-2008的“-10”防水弹性体改性沥青卷材都是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不仅不应在市场上售卖,也不应有企业生产。
但事实却是,这种不在国标范围内的产品在市场上公然流通,且销路良好。一位店主就表示,大量建筑工地使用的是-10卷材。他认识的不少供货商,送检的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卷材,但送进工地时就换成了价格更低的材料,以此赚取差价,获得更高的利润。在家庭防水修缮中,由于消费者不能通过外观辨别防水卷材的低温柔性,所以也时常出现购买的产品被以次充好的现象。
另一方面,从生产的角度上讲,防水卷材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标准的规定,否则就是“非标”产品。充斥市场的“非标”产品,一方面来自于一些无证生产的作坊式企业,他们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较低,购置废胶粉、废机油等进行生产,为了打开销路,部分小作坊给产品贴上品牌企业的商标,由于成本低,销售时利润很可观;另一方面,又因为有不少承包商为了获得更多利润,指明要求使用“非标”产品,使得一些有许可证的正规厂家为了保证市场占有,也加入了生产“非标”的行列。记者在“防水一条街”见到的-10卷材应当就是这两种情况。
有不少专家指出,市场上的“非标”防水材料很难达到技术要求中的使用寿命,“非标”产品的大行其道,毫无疑问将加剧建筑渗漏,并对建筑寿命和安全产生严重威胁。
既要加强监管也需自身提升
行业内制假贩假、贴牌生产、“非标”产品泛滥现象的解决,离不开政府“有形之手”。质检和工商管理等部门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并出台严格的法规政策,对“非标”生产、制假贩假等行为进行系统查处,增大其违规违法的成本。
不仅如此,政府有关部门还可以设立生产“黑名单”,将结合生产许可、质量监督、行业准入、执法打假和社会举报,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多次不合格、整改仍不合格、出现严重质量事故以及其他质量违法行为的企业依法列入质量失信“黑名单”。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取消投标资格,禁止进入工程市场,最大限度地挤压质量违法企业的生存空间,不断净化防水行业的市场环境。
更重要的是,防水企业作为行业发展的主体,在推动行业乱象解决,提升行业质量水平方面应当身先士卒。企业首先应当主动承担企业责任,拒绝生产并抵制“非标”产品。同时,也可与欧美等国对标取经,积极提升生产工艺和技术,为市场提供物美价廉的防水卷材,倒逼低端产品退出市场。对于提供施工服务的防水企业来说,还要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坚持标准化施工,用“工匠精神”对待每一个工程,进而提升防水工程质量水平。供施工服务的防水企业来说,还要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坚持标准化施工,用“工匠精神”对待每一个工程,进而提升防水工程质量水平。
此外,作为防水产业链的下游,开发商通常以价格作为选择材料的唯一标准,最低价中标现象在业内屡见不鲜,对于防水材料的品质和施工水平关注不足。普通民众在生活中虽然饱受建筑渗漏的困扰,但却对防水知识不关心、不了解,使得一些品质低下的防水材料能在市场上立足。因此,也需要加强对防水知识的宣传教育,让低质产品在市场上没有立足之地,进而促使企业生产合格产品。
防水的好坏,与人们能否实现安居乐业息息相关。在建筑渗漏情况仍十分严重的当下,多方入手推动“非标”产品退出市场时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