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自称被强制入伙 中介O2O爱屋吉屋陷资金困局?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曾以“高薪酬、低佣金”搅动房地产中介行业的爱屋吉屋,最近麻烦不断。有爱屋吉屋离职员工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爱屋吉屋于今年4月要求员工签署一份“合伙协议”,让员工拿出2万-8万元不等的钱作为合伙资金,在员工表示不同意时直接从员工工资扣除作为投资资金,且在员工离职后也未履行当初所提到的退还承诺。该员工进而透露,强制员工“入伙”的背后,是这家曾创下房产中介融资最快纪录的房产中介正在陷入资金困局的窘境。
员工爆料:
要求签署“合伙协议”
9月5日,爱屋吉屋总部遭遇员工维权事件。已经离职的杨先生曾是爱屋吉屋北京某区域的店长,他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今年4-5月,爱屋吉屋要求员工签署一份“合伙协议”,该协议内容为员工投资一部分钱给公司,具体金额根据职位不同额度不同,店长级别为8万-9万元,组长级别投资额为2万-3万元,公司以利润形式给员工分成。此外,杨先生透露,爱屋吉屋当时承诺员工退出时,公司会退还员工投入资金,且该要求是强制性的,不签署就被要求离职。
杨先生进而表示,受公司压力很多员工都签署了这份协议,但并没有直接投钱,爱屋吉屋便从员工工资里直接扣除一定钱款作为员工的投资款。截至杨先生6月底离职,爱屋吉屋从他工资中总共扣除了2万余元。此外,离职后,按照当时“合伙协议”的约定,爱屋吉屋于次月10日进行核算,并于几个工作日内(不超过7个工作日)退还离职员工的投资款项。但杨先生称,已离职两个月的他至今未收到退款,不得已选择维权。
除了杨先生以外,也有一部分员工是因为欠发工资而维权。另有一位爱屋吉屋中层管理员工自称,公司欠发20多万元的工资,本应在8月31日发工资,但以“管理不善、拉帮结派”为由,被爱屋吉屋于8月30日辞退。
律师:
若属实 爱屋吉屋行为涉嫌违法
除杨先生外,有多位爱屋吉屋前员工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了同样的情况。针对该事件,北京商报记者向爱屋吉屋寻求证实,但是截至发稿,未收到该公司回复。
对于上述事件,北京商报记者也咨询了北京市万思恒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吴刚,吴刚表示,由于没有看到爱屋吉屋公司员工提供的全部材料,目前还不能直接认为爱屋吉屋公司对待员工的某些行为涉嫌违法。但是,如果该公司员工反映的问题属实,可以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来审视爱屋吉屋对待员工的行为是否合法。
吴刚进而表示,首先,对于爱屋吉屋要求员工签署“合伙协议”一事,依据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存在的是劳动关系,而不是公司与股东之间的投资关系。因此在员工不自愿的前提下,其所在的用人单位无权强迫员工签订包括所谓的“合伙协议”在内的任何协议,更无权单方强行扣除本属于员工的工资作为合伙人的出资。这些行为如果的确存在,显然不合法。员工对其被强行扣除的工资依法可以追索。
此外,即使员工与所在的用人单位签订了所谓的“合伙协议”,但没有到工商机关注册登记为合伙企业,该种合伙形式的合法性存疑。因为,该种合伙既不属于我国《民法通则》第三十条规定的个人之间的合伙,也不属于我国《合伙企业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的合伙企业的定义,即合伙企业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
员工入伙背后:
被指缺钱
杨先生进一步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爱屋吉屋之所以拉员工入伙,当时的对外说法是为了让员工赚到更多的钱,但是在员工们看来,这背后却是公司缺钱的现实。“融资融不上来、分批次发放工资、不断关闭门店、总部搬家三次,这些都是公司缺钱的表现。”在杨先生看来,这个曾经叱咤房地产中介行业的企业早已失去了光环。
资料显示,2014年爱屋吉屋成立,2015年3月,爱屋吉屋宣布获得数千万美元C轮融资;5月又传出公司完成D轮融资,融资额达1.2亿美元;同年11月,爱屋吉屋宣布完成E轮融资,金额1.5亿美元。该公司也被业内称为融资最快的房产中介。
但是,融资速度跟融资额都令业内惊叹的爱屋吉屋,也是“最会烧钱”的房产中介。
爱屋吉屋成立之初,以“低佣金无门店运营”进入房产中介领域,1%的中介收佣比例导致爱屋吉屋一直在以烧钱补贴的方式抢占市场份额,加上巨额的推广费用和高于行业水平的员工工资,爱屋吉屋一直处在亏损状态。
爱屋吉屋创始人邓薇曾表示,“2016年最大的目标是要从最会花钱的公司变成最会赚钱的公司”。为了扭转亏损局面,爱屋吉屋开始做出改变,包括“一升一降”,即房屋交易佣金从1%提升至1.5%,降低经纪人薪资标准。此外,爱屋吉屋从线上扩展至线下,开始开设线下门店。
做出这些改变后的爱屋吉屋,在模式上并未创新,烧钱后仍未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似乎也不再被资本青睐,自2015年11月E轮融资后,爱屋吉屋再无公开过融资信息。持续烧钱、难以盈利的爱屋吉屋面临不可避免的资金困局。
市场占有率:
从前五名跌出前十
易居(博客)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爱屋吉屋面临的这些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烧钱”后并未抢占足够的市场份额。
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住建委公布的数据了解到,今年8月,北京存量房成交量按机构排名前十中已经没有爱屋吉屋的身影。目前的北京二手房交易市场上,链家、我爱我家(微博)、麦田三家依旧稳居成交套数前三,曾经在一段时间杀入前五名的爱屋吉屋已经跌出前十名。据杨先生介绍,爱屋吉屋在北京二手房市场占有率最好的时候达到6%左右,目前这一比例仅为1%-2%左右。
资料显示,2015年可以说是爱屋吉屋发展最为迅速的一年,在上海市场获得成功后,开始进军北京房地产中介市场,正是在这一年,爱屋吉屋在房地产中介的排名开始挤进前五,上海的市场份额将近5%,而北京地区的市场份额约3%。2016年开始,爱屋吉屋在北京和上海的市场占有率均开始不断下滑。
除市场占有率不足外,爱屋吉屋近两年一直投诉纠纷不断。2016年底,住建部公布的30家违规中介中,爱屋吉屋惨遭点名。著名的“飞单”事件,让爱屋吉屋一时名声受损。通过“天眼查”发现,爱屋吉屋工商注册公司“满懿(上海)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收到大量的法律诉讼、失信信息、行政处罚、被执行信息。
市场占有率下滑、频遭投诉,加上今年楼市遭遇调控致二手房市场降温,导致爱屋吉屋门店经营更加困难,关店数量增加。
据杨先生介绍,爱屋吉屋在北京开设线下门店的数量最多时有七八十家,后来陆陆续续关闭了一些门店,今年关店数量最多,目前仅剩下门店20家左右。
另有不愿具名的中介行业人士评价称,打着“低佣金、无门店模式”进入房产中介领域,爱屋吉屋成立后寄希望于打价格战抢占市场份额,但是由于房地产交易市场的复杂性,爱屋吉屋抢占市场份额的既定目标并未实现。随着爱屋吉屋提升佣金比例、开设线下门店,爱屋吉屋创立之初的两个标签都已不在。所谓的互联网中介,并没有真正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变房产中介行业交易流程,对于行业而言没有任何创新性可言。至此,互联网中介的外衣被脱下,爱屋吉屋跟传统中介的运营模式再无本质差别。这也是该公司烧钱过后陷入市场占有率下滑、盈利能力不足的真正原因。
北京商报楼市调查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