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双修"全国启动 "后建筑时代"更需要优质防水材料_新浪地产网
关闭广告

"城市双修"全国启动 "后建筑时代"更需要优质防水材料

提要:“城市双修”这一翻修改造行动为防水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要注意,在防水行业当前乱象丛生的环境下,企业应当提升技术水平,生产合格材料,保证施工质量;政府和其他参与修补工作的社会资本也应选择性能质量优质的材料,而不是以价格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选择劣质材料。如此,方能保证“城市双修”的效果。

  目前,随着新建房屋数量下降,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有专家称“后建筑时代”已经到来。在这种情况下,防水材料传统市场需求呈下降趋势,行业急需开拓新的市场。老旧小区改造、海绵城市建设、地下管廊建设等“后建筑时代”翻修改造工程成为防水材料“大显神威”的新领域。

  近日,住建部印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开展“城市双修”工作。住建部相关领导指出,要借鉴试点经验,以点带面促转型,通过试点城市实践与总结,带动“城市双修”工作。到2020年,“城市双修”工作初见成效,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提升,风貌特色初步显现;2030年,成效凸显,全国“城市双修”工作要取得显著成效,实现城市向内涵集约发展方式的转变,建成一批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毫无疑问,“城市双修”这一翻修改造行动为防水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要注意,在防水行业当前乱象丛生的环境下,企业应当提升技术水平,生产合格材料,保证施工质量;政府和其他参与修补工作的社会资本也应选择性能质量优质的材料,而不是以价格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选择劣质材料。如此,方能保证“城市双修”的效果。

  “城市双修”为防水行业带来机遇

  “城市双修”是“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简称,可概括为“治理城市病、改善基础设施、完善社区功能、修复环境景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指用再生态的理念,修复城市中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用更新织补的理念,拆除违章建筑,修复城市设施、空间环境、景观风貌,提升城市特色和活力。

  十八大以来,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有序实施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解决老城区环境品质下降、空间秩序混乱、历史文化遗产损毁等问题;制订并实施生态修复工作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湿地、植被。

  住建部将“城市双修”作为治理城市病、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继去年年底海南三亚市成为首个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后,福州等19个城市随即列为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今年4月住建部印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全面部署开展“城市双修”工作。

  《指导意见》中指出,加强规划引导,根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需要,抓紧修改完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老旧城区更新改造、生态保护和建设专章,确定总体空间格局和生态保护建设要求。编制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加强与城市地下管线、绿地系统、水系统、海绵城市等专项规划的统筹协调。推动开展以社区、街区为单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好用地调整和基础设施。加强城市修补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组织公共空间,协调景观风貌。严格实施规划,加强规划实施监督,及时查处违法城乡规划的建设行为。

  “城市双修”涉及市政、园林、古建、加固改造、生态修复等众多工程领域,这些领域都需要进行防水施工。可以说,这是继海绵城市、综合管廊之后工程项目的又一“蓝海”,而且随着政策的不断推进,项目众多,防水产品市场空间将更为广阔。

  “后建筑时代”防水行业应大显身手

  据统计,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20%,依然处于2000 年以来的低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相比2015 年下半年有所提升。建筑业新签订单回暖主要源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速,在专家看来,基础建设投资提高也不是可持续的。新常态下,企业应将注意力转向自主创新,跟踪消费新动向,寻求建筑服务新的增长点。

  “城市双修”,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对整个城市进行“翻修”。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自然也需要进行适当的翻新和修整,这就为防水等行业提供了机遇。

  “后建筑时代”,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下,较之新建,房地产行业更多向“去库存”方向发展。随着新建建筑不断减少,防水企业产品应用市场也在随之缩小。企业若想取得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开拓新市场,抓住新机遇。既有建筑屋面翻新作为防水新市场,容量在不断扩大。如今,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城市双修”,更扩大了防水市场容量。

  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防水产品消费结构的构成里,有80%左右的材料都用在既有建筑的翻新和维护上。而目前国内行业重点骨干企业95%的产品都应用于新建建筑市场。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建筑市场也会有重大转型。未来5~10年,新建建筑市场会明显下降。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0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屋面面积需要翻新。

  我国的建筑在6~8年内必须要进行屋面翻新工作,否则将会影响建筑的防水、保温、隔热等功能,亦会对居民的居住质量产生影响。因翻新而产生的防水材料市场需求甚至有可能超过新建建筑的需求。

  随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城市“双修”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动,一大批企业将参与材料供应与施工,这就需要企业延长产业链,加入到规划、设计、咨询服务环节中来。这不仅扩展了防水产品的市场空间,而且有助于推进行业结构调整,完善企业服务功能。

  “但既有建筑屋面翻新市场目前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政府并未建立完善的招投标、监理、审批和工程验收制度,也无对应的施工标准和设计规范等要求。希望政府能将其纳入监管范畴,像管理新建建筑市场那样去管理翻新市场。因为这个市场关乎民生,需要政府、协会和企业等各方去共同培育、开发和规范。”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秘书长朱冬青在一次采访中表示。

  “修补”城市更需要好材料

  “城市双修”就是要对城市的生态和社会环境进行彻底的修复,进而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治理“大城市”病。也就是说,在修复的过程中,应当采用节能环保企业制造的绿色优质产品。

  但目前,防水行业拥有生产许可证的正规企业在行业内不足1/3,产能利用率更低于60%,市场被大量的假冒伪劣、“非标”产品所占据。工艺落后、节能环保不达标的中小企业和一些制假贩假的企业蚕食着正规企业的生存空间和企业声誉。

  不仅如此,这样的企业,采用质量等级较低的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违规加入再生材料或其他添加剂,降低了防水材料的耐老化性能和长期耐久性能。这样的防水材料加入到城市修复的工程中,恐怕不但起不到“修复”功能,反而会扩大渗漏的范围,使得环境“越修越旧”。

  此外,“城市双修”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城市中的居民营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一个市政设施、居民小区处处渗漏的城市显然不能称之为宜居,应尽快进行修补。而一个“有效”的防水工程,离不开标准规范的施工。否则,修补工作就是“拆东墙补西墙”。

  然而,由于部分防水企业缺少经常性、制度性、专业性的上岗操作培训,仓促上马的情况较为普遍,使得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不专业的人员施工,质量很难得到可靠保证。一些中标施工队为了自己的利益,施工时偷工减料,粗放作业。这样,“城市双修”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

  因此,不论是政府,还是参与“城市双修”的社会资本,在修复的过程中,较之产品价格的高低,更应当以材料的质量与性能、城市定位与未来作为考量的重点,选择材料品质、厂家信誉和售后服务较好的企业,让修复后的城市更加焕发生机与活力。

  同样地,作为防水材料的生产方甚至是施工方,防水企业更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一方面,防水企业抵制“非标”产品,积极提升生产工艺和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为“城市双修”提供质量过硬的防水“外衣”;另一方面,也应加强施工人员技能培训和施工管理等,提升修复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关键词:城市规划  城市双修  质量  工艺  

防水材料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防水材料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