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天津“二环”建起一个文化创意社区
如果你乘上京津城际列车来到天津站,就能从高架上看到一排橘色的铁架,在林立着的黑灰色楼群中显得格外亮眼。这片类似于北京二环的都市繁华地带,原来是天津人叫惯了的“老纺机”,如今却是一个综合文化创意产业社区。
社区的名字叫“1946”,名称来自前身“天津纺织机械厂”的建厂年份。老纺机变成了新园区,老员工变成了创新者。这样大的变化从何而来?他们又是怎样在天津“二环”建造这样一个文化创意聚集地?作为1946创意产业园的战略合作伙伴,天津香雪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1946创意产业园代表人物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专访。
齐朝霞:她花十年雕琢一个六千人的新家
作为一个十万平米产业园区的负责人,齐朝霞女士总想做一些跟别人不一样的事。
你若去“老纺机”打听,没有人不知道这个爱“搞新鲜事儿的齐朝霞”。当年在厂里,她就爱学各种新的管理方式,想着法儿地提高效率。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让齐朝霞女士注意到了北京的一些文创产业园。那时候她就觉得,天津这样一座有着浓厚工业文化的城市,文创产业的前景一定不可限量。
齐朝霞女士的夙愿在2008开始成为现实,那年,天津纺机的企业转制让1946创意产业园开始了她的创新之路。在那个文创产业还处于被观望阶段的年代,纺机的员工瞬间从老国营生产企业跨越进了新兴创意产业。齐朝霞女士就是这场改制的引领人之一,对于爱创新的她可谓如鱼得水。
2014年,天津睿鼎之都资产有限管理公司成立,齐朝霞人担任总经理。作为1946创意产业园区管理运营单位,睿鼎之都将园区的管理系统化、规范化,在保留原厂房的大空间格局基础上进行LOFT办公风格改造,既保留了历史风貌,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园区特色。
2015年,天津睿鼎之都资产有限管理公司与天津香雪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拟定双方相互配合,共同为园区的发展出谋划策,园区更加快速、专业的在创意产业领域的发展建设。
在进行规划的时候 ,齐朝霞女士和园区其他负责人很注意避免照搬已有的文创园区。那排橘色的铁架就像一个机器纺锤,转动着园区内的影视、金融、娱乐、体育、餐饮等各类文创业态,让1946的综合性不言而喻。
但是,随着文创产业的不断升温,loft风格的创意产业园早已花开遍地,各种以文化艺术作为标签的园区往往大同小异,同质化现象在越来越多的产业园里出现。可齐朝霞很坚定地认为1946不会走上同质化的怪圈。
齐朝霞女士强调,1946创意产业园不同于传统的“二房东”。她举例说,园区目前有五大扶持政策,包括资金服务、法律顾问、工商咨询、商户培训和政府项目申报协助。从前期入驻到后期经营,园区和商户同舟共济。
“1946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齐朝霞女士自信地说,“我们一直在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组织各种参观调研活动,学习例如北京798等发展健全的创意园区的先进经验,着力引进优质的特色商户。”
而最让齐朝霞女士骄傲的,是1946里人与人之间那份暖暖的情义。“1946对于我们来说就像自己一个重新装修的家一样”,齐朝霞女士这样告诉记者,“这份暖暖的情义是其他任何产业园都不能相比的”。
在园区工作的员工大部分都是老纺机人,他们早就已经把老纺机这片土地当成了自己的家,现在家已经装修一新,他们自然倍加呵护。齐朝霞女士从来没有像其他的文创园区一样聘请过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工作。因为她觉得1946是一个自己人的温馨小家,让外人来制定冷冰冰的管理条例,有点冷。
员工们对于当初工作多年的老国企的感情依旧不变,甚至越来越浓厚,那股暖暖的情义延续到了1946,让这个文创产业园充满了爱。入驻的企业也受到感召,与园区亲如兄弟。记者采访了几家商户的负责人,他们对园区工作人员总是“马姐”、“小张”地叫着,让人倍感亲切。
到2017年,1946创意产业园已入驻包括影视、金融、文化、艺术、体育、娱乐、科技等多种类型在内的400余家企业,6500多人在这里实现各自的理想。十年雕琢一个六千多人的新家,变的是新兴的产业和独特的装饰,不变的是暖暖的情义和真诚的初心。
在天津市的“二环”装修一个家,把老国企的爱和文化创意者的热情装进去。生意不误,初心不易,留住暖暖的,来点新鲜的,这就是齐朝霞女士一直以来的期望。
王部:对讲机不离手的园区领导
1946创意产业园的主要干道上总会出现这样一个人,一米八左右的个头,对讲机不离手,四处查看隐患,牢记防火防险,当你见到他时,大概会以为他是一个巡查保安。
可事实上,他是天津睿鼎之都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并且曾担任1946创意产业园武保部部长的王忠。大概是习惯了的缘故,园区里的人都管他叫“王部”。王部平时说话很轻,偶尔带些天津腔的婉转。
但是,对待安全工作,王部从来都是严肃的。
“园区的安全工作主要在消防、车辆进出和人员往来三方面”,王部严肃地说,“保障安全和园区正常运作是我们武保部的职责,也是园区所有人共同的利益所在。”
园区目前有57处监控点,让安防中心可以随时掌握园区里的大小事。同时,王部和他的安保团队时刻都注意着园区内的建设装修工程,杜绝一切安全隐患,从人防和技防两方面保障着园区的安全。天津香雪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也在园区装饰改造计划中积极配合武保部,保障园区安全运营。
一次,某商户墙后暂时堆放的垃圾自然起火,武保部安防中心通过摄像头立即发现了着火点并派人灭火,从出现明火到熄灭,只有不到五分钟。技防人防都做到极致,才能保证安全万无一失。
“我们团队的李师傅很让我印象深刻”,王部回忆,“那次是园区游泳馆改造,李师傅发现一辆运载装修材料的车,他一眼就认出来那车材料是不符合消防规范的,随即让车停下并联系商户,既保障了消防,又避免了商户的进一步损失。”
园区还在去年举行过一次综合消防教育活动,包括消防培训、初期扑救以及逃生演习。武保部的专业性让商户们安全感倍增。王部还嘱咐望商户们装修材料要符合消防规范,年节时记得检查消防用具。
“我们都是老纺机的人,呵护园区就是呵护我们新装修的家啊”,王部说到这,会心地笑了。
当你看见一位园区领导经常拿着对讲机,带着团队走访1946创意产业园的每一个街道,不要觉得诧异,因为这儿不仅是他们工作的地方,也是他们装修一新的家。
张颖:最美物业女领导
一头流行的暗红色短发,一身简单大方的黑色西装,配上红粉相间的梨花胸针,双手并排搭在腿上,静静而坐。你若面对面与这位女士聊天,保准会被她的大方气质所折服,并且猜想她从事的是艺术或时尚行业。
可她却是1946创意产业园的物业公司领导——张颖。
采访前记者就听说,物业公司有一个“张姐”,漂亮大方,勤恳能干。当真正见到其人,气质果然不凡。张姐有一个绝活,不论指出1946创意产业园的任何一个角落,她都能立刻说出来这块地方今天是由哪位物业员工负责,以及近期这块区域的卫生、水电状况。这绝活是张姐每天亲自巡查巡出来的。
“只有真正到了现场,才知道物业的员工有多不容易”,张姐说,“看着他们那么卖力地干,我就算当再大的领导也要亲自下到一线。”
整个园区每天需要清理的公共区域近四万平米,而负责保洁的人员在十人左右,这意味着每个人要负责三四千平米的区域,相当于近十个标准篮球场大小。张姐亲自带队不仅对每天的物业状况了然于心,也能让员工心里暖暖的。
张姐对物业工作事无巨细的态度保障了园区物业工作毫无疏漏地完成,物业的员工们也用自己高昂的积极性实现自身的价值。
“上次的集体扫雪真是对我的一个震撼”,张姐动情地说,“不少员工早晨六点不到就已经开始在大门那里清扫积雪,这是他们自己主动去做的,怕影响到园区里正常运作”。那天,张姐也是卖力扫雪的一员,园区的主干道很早就被清理干净。那次扫雪中,不少园区里的商户老板看到卖力干活的物业员工,纷纷表示“很暖心”,并主动参与到扫雪的行列中,成为园区的一段佳话。
“我觉得我们物业和园区商户们就像是鱼与水”,张颖女士说,“文化创意产业园的人文情怀相当浓厚,我们为商户提供服务,商户的积极配合和帮助也在感召我们更好地提升自己”。张颖女士说到商户们的配合时,不自觉地笑了起来,就像收到了一份暖心的礼物。
物业员工的积极和商户们的配合源于两个字的改变:从“管理”到“服务”。
物业公司的员工大多是原来的老纺机人,从前的物业名为“物业管理公司”,而现在则是“物业服务公司”,两个字的改变藏着大乾坤。从“吃大锅饭”到责任到人、绩效考核的管理方法,从员工完成本职工作到主动提供服务,这群老纺机人的改变也正是1946创意产业园改革创新的一个缩影。
张姐也曾是一名老纺机人,她见证了这片土地一系列的转变,并且作为物业的一份子也在不断地提升自己。正因如此,张姐既有老国企人的勤劳肯干,也有现代女性的大方气质。
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这样一位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的最美物业女领导,美得不光是外表,更是那颗暖暖的责任心。
马莉:马姐和她带出来的年轻人
负责园区招商工作的马莉选了招商部最小的一张桌子当她的办公桌,把大桌子让给了招商部的新人,还硬说她那喜欢小桌子,那儿通透。
马莉为人实在,有话就说,从不含糊。她喜欢跟年轻人一起工作,能学到新鲜东西不说,还觉得快乐。三十出头的她也不算老,可她总说好多新鲜事儿她接受得慢,那就算“老人”。跟马莉在一个办公室的是两个女孩,小贾和小韩。隔壁的小张也经常因为招商工作来找她。“马姐话多”,小张说,“可都是实话,偶尔还有大智慧!”
“目前园区的房屋入住率已经在90%以上,因此我们接下来要选择一些综合素质较高的优质商户进驻到园区,从而凸显园区特色,提升园区知名度……”还未说完,平常倍儿会说话的马姐就在采访镜头面前笑场了。
正襟危坐的采访方式让马姐有些不自在,她说聊天她行,这样正式的场合她会紧张。可是不用记者多引导,不一会儿她就打开了话匣子,大概是把紧张和采访的事都忘了。
“我们这最实在的优势那就是地理区位,离市中心、天津站打车起步价,对不对?全国有几家能像我们这样儿?”马姐带着一口标准的天津话自豪地说,“再说这文创园,享受那么多优惠政策,还有那天津香雪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推广运营,看得我都想创业去了。”
不过就算创业再好,马姐也舍不得她现在的工作。她也曾是老纺机的一员,看到这个曾经的家如今焕然一新,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1946创意产业园中。做事儿干练的她从不标榜自己,来活就干,没活找活。
“园区商户的员工大多是年轻人”,马姐说,“他们思维那真是活跃,还有才,有那文笔好的,会画画的,会做生意的,在1946里边儿工作真是能变年轻!我们正在努力打造一支想招商、会招商、善招商的队伍!”
马姐办公室隔壁的小张刚从天津市一所高校毕业。他工作的地方与他的同学们去的写字楼很不一样,砖柱的外墙、不对称的厂房,还有满满的落地窗,这些独特的装饰风格吸引来了众多文创企业和朝气蓬勃的年青人。
“充满创意的工作环境让我很有奋斗的冲动”,小张说,“而且马姐教会了我很多事儿,尤其是教会了我那种实实在在的味儿,许多园区商户也是因为这种实在才在园区里驻地生根。”
采访结束的时候,马姐和她带的年轻人们很热闹地聊着天,完全不像辛苦工作了一整天的样子。大概这就是梦想的魅力,是“1946”的魅力。园区里像小张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创意和梦想是他们努力工作的不竭动力,马姐的“实实在在”则教会他们脚踏实地。
一个位于天津“二环”的文化创意聚集地,一个充满了爱的新家,一个梦想者奋力拼搏的舞台。因为情义,所以不同。这就是1946创意产业园,创新的,人文的,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