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闻楼市冰河期 行业洗牌下中小中介将何去何从
楼市遇冷之际,“冰河期”一词与楼市的组合成新闻报题的常态,广被提及。无论是2008、2010、2014,还是春节7天二手房仅成交8套的上海楼市,无不如此。
连续4月跌破“枯荣线”
若在半年前用几个词预测半年后上海楼市的走势,冰河期、最冷等词汇相信不会被提及。但与没有预料到2016年的涨幅一样,春节7天上海二手房仅成交8套的冷清也出人意料,虽说有春节假期的影响,但同比去年春节减少71.1%的数据,让不少从业者感受到了寒意。
2016年史上最严调控政策出台后,上海楼市承压明显,成交数据中可清晰体现,10月上海二手房成交20951套,11月成交19931套,12月成11599套,而进入1月,这个数据则变为了9417套。连续4个月在行业“枯荣线”——2.5万套以下。如果这一成交量在2、3月无明显改观,整个中介行业势必会进入萎缩期。
而多位业内人士预期,今年楼市成交将总体降温。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2017年房地产市场将回归理性。在调控政策持续的情况下,部分热点城市房价和地价涨幅均将暂时见顶,部分区域房价可能出现小幅回落。易居(博客)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则认为,今年楼市成交的大趋势是下跌。
降温的市场与产能过剩的现状
最严调控政策,客户观望。有市场专业人士指出2017年市场交易量相比去年,至少要缩量30%以上。那么,中介行业无论是公司,还是员工必将萎缩20%以上,市场竞争将更加残酷。
降温的环境,加剧的竞争,同时还面临“产能”过剩的双重压力。2015、2016年,连续突破40万套的成交量让中介门店迎来扩张潮,例如上海链家从2015年的200家门店扩张至2016年的1400余家门店。而整个上海房产中介市场,门店数则突破9000余家。更有甚者,一个小区300米范围内开了十几家门店,严重超出正常的需求。中原集团创始人施永青(博客)日前也表示,现在的中介行业已经有产能过剩的情况。
内忧外患下中小中介将何去何从
内忧外患下,中介行业面临较大冲击,而相对于大中介,中小中介所受市场冲击尤为严重。中小经纪公司是行业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培养专业人员、维护市场稳定,抑制寡头垄断,维护消费者利益与选择权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美国,房地产中介从业者平均年龄52岁,在香港是43.8岁,而在国内平均年龄仅24、25岁。至今,行业规范化发展已经十几年,但是从业年龄平均并没有随着行业历史的增加而增长。平均的从业年限也没有增长,两年以内的占了67%,4年以下的83%。流动性过大,素质普遍不高。造成如此现状的原因中,中小中介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在市场遇冷时关店裁员率高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另外,从市场集中度方面来看,2016年上海二手房市场占有率,TOP5企业的集中度达到41%,TOP10的市场占有率从上半年的37%提升至53%(2016年8月数据),占比超过一半!寡头局面正在加速形成。如果失去了中小中介,市场垄断现象则会进一步的加剧,而最终受影响的则会是消费者自身的选择权及利益。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不少行业从业者也注意到这个现状,或用加盟的方式抱团取暖,或成立联盟资源共享。也有从更深运营层次来思考解决这个行业顽疾,例如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中房经联峰会上,房多多联合创始人兼COO曾熙则提出房地产经纪人应该建立个人ip这个概念。曾熙认为未来的大环境将是大行快速歼灭小行,小行因为缺乏抗寒能力,生存将变得越来越困难。所以中小经纪公司更需要IP意识。
据悉,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房产经纪市场,购房者首先会寻找经纪人,而国内消费者通常先识别经纪公司,这就是个人IP带来的不同。而对房地产经纪人来说,通过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凸显自我价值,形成自己的个人IP,从而获得更多资源,将是未来良性发展的方向。
而目前,国内经纪公司之间缺乏差异化区隔,造成中小经纪公司只能依靠低佣竞争,根据数据显示,在上海,大型经纪公司的佣收平均达到1.8%,而中小行的平均佣收却仅为1%。而迈入个人IP时代,意味着经纪人将通过专业服务获得更多的老客户回头率、获得新客的能力和产品服务的溢价。
在中房经联峰会上曾熙说:“中小经纪公司由于缺乏平台机制和流通性,容易发生房客匹配度不高的情况,成交转化率低下。而互联网平台则能通过对用户行为习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增加平台房客匹配的精准度。房多多作为在行业里大数据利用的先驱,愿向行业开放二手房经纪认证,提供平台的房源和客源,从而提升成交转化率”。
另外,曾熙表示:“随着购房者品牌意识的增强,房多多平台也将建立信用机制,由用户为经纪人打分,促进经纪人通过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建立个人IP,获得平台更多的资源倾斜,吸引更多用户。以期促进大、中、小经纪公司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