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老城区首条地下综合管廊开工建设
9月底,南北快速干道北段四座高架桥建成通车,实现从小北关街团结路至北三环朱尔屯全程仅需15分钟。目前正在进行中、南段隧道的施工工程。沈阳市作为全国首批地下综合管廊的试点城市,沈阳市创新的将地下综合管廊植入到快速路地下隧道中,在南段隧道上建设沈阳老城区首条综合管廊工程。
长期以来,水电气等各种管线都是散布在地下铺设,一旦出现泄漏和维修就需要对道路“开膛破肚”,这样不仅影响道路寿命质量平整度,更影响城市交通和景观。今后这样的情况在南北快速干道南段隧道的地面将不再发生。
沈阳市建委项目办副主任柳熠介绍到,南北快速干道管廊示范工程南起北文萃路北100米,北至北翰林路,全长2.313公里。工程收纳电力、电信、热力、给水、污水、雨水等管线。工程设计标准: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防水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预计工程将在明年5月份完成主体工程,各种管线的相关单位就可以向内部植入管线。五爱街北文萃路至北翰林路段的供水、供电、供热、排水和通信光缆等主管线将被全部安装到地下管廊中,并通过预先设置的引出口将水、电、通信电缆等管线引入沿途小区,供居民使用。
6类管线将统一“入住”新房子
据了解,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被称为地下综合管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如同在城市地下为管线盖一座“房子”,将各种工程管线布局其中,甚至有各自的“房间”,并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通风口、排气口和排水以及监测系统,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据市建委项目办副主任柳熠介绍,综合管廊断面分为三个独立结构:西侧污水箱涵,内净尺寸为1.9m×3m(宽×高);东侧雨水箱涵,内净尺寸为3.0m×3.0m(宽×高);中间结构分为三个独立舱室,其中电信、给水仓内净尺寸为5.15m×3.0m(宽×高),电力仓内净尺寸2.5m×3.0m(宽×高),中部热力仓内净为3.1m×3.0m (宽×高)。其中中间结构与下部南北快速干道南段隧道结构一体,综合管廊工程整体在隧道基坑内施工,与隧道同步建设。据介绍,南段隧道地下综合管廊目前已经完成超50%施工量,将于明年5月份完成主体工程,交付使用。预计明年7月,南段隧道将建成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