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准备 迎接装配式建筑新高潮
来源:中国建筑防水协会
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以下简称《意见》),简明扼要的给出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综合来看,《意见》内容兼具宏观和微观,可被视为指导装配式建筑这一建筑业结构产业政策落地的纲领性文件,值得深入解读。
作为建筑业产业链上的一环,建筑防水行业如何在以绿色建筑、住宅产业化为导向的行业供给侧改革过程中,相时而动完成自身的供给侧改革,实现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结合《意见》的主旨,笔者从如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思索。
1
企业战略上,积极融入产业化住宅供应链,做好产品配套。装配式建筑的产生和发展,基本以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的理论和实践发展为先导。与传统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衍生的产业链不同,为实现构件工厂预制、现场组装这种快速、精细、环保的生产方式,原材料、构配件、设计、施工、维护管理等产业链各方,需要在建筑信息模型(BIM)的统一协调和管理下,紧密、无缝协作运转,进而形成了以设计院-构件厂-总承包三方合一的特色产业链。目前,在建筑地下防水工程、屋面工程仍大多采用与现浇体系完全相同的材料及工艺,外墙接缝密封防水成为关注重点的形势下,防水企业宜主动与各地住宅产业化企业集团联合,配套提供地下、外墙、屋面、室内等各处防水系统。
2
技术产品上,发展性能可靠、经久耐用、环保节能的绿色防水材料。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一项核心任务是推广绿色建材,后者被视为装配式建筑这种绿色建筑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当前,建筑防水行业中,以落后技术、落后装备和落后工艺生产出来的落后产品所占市场份额仍较高,而防水功能可靠、经久耐用的产品供应仍有不足。绿色建筑、绿色建材产业政策的推广势必促使行业中的优秀企业,从原材料、配方、装备、工艺等方面入手,研制推广功能可靠、耐久适用的防水产品,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3
市场机制上,探索专业承包模式,尝试引入保险机制并逐步推行保证期。防水的重要性仅次于结构安全,但在国内“5年保修期”及“最低价中标”等扭曲的市场机制作用下,工程质量与社会的期待尚有很大差距。《意见》将“推行工程总承包”作为落实装配式建筑的一项核心任务,对建筑防水行业也颇具启发。装配式建筑的防水涉及建筑工程的多个部位,单纯的材料供应商或施工承包商模式都难以适应“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要求,在融入产业链、进行战略合作的基础上,防水企业宜主动探索涵盖设计、材料和施工全流程的防水工程专业承包模式,确保工程质量责任清晰。在此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经验,尝试引入商业责任保险机制,条件成熟时,推行质量保证期制度,从根本上终结防水工程质量长期不佳顽疾。
4
人才机制上,加强操作技能培训,朝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建造主要包括部品的工程化预制和现场组装两大步骤,要实现工厂流水线作业一样的精确和专业,就必须有一支技能素质过硬的技术工人队伍。近些年,在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的倡导和行业企业、相关机构的积极参与下,国内防水行业不重视操作技能的状况得到很大的改观,但这与装配式建筑对现场安装技术和施工质量的严格要求,从广度和深度上还有一定距离。在国家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的潮流中,行业企业应加大员工操作技能培训和提升方面的投入,早日实现施工的专业化和标准化,不断夯实提高防水工程质量的基础。(作者为中国建筑防水协会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