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麻城石材产业扶贫新路建设纪实
盛产“麻城白”花岗石的白鸭山下,如今已经建立起了处理花岗石碎料的综合利用工厂,碎石已不是废石,成为了多方需求紧俏货
■侯建华
以石材资源为基础,以产业规划为先行,以产城融合、产城一体发展为目的,在达到产业扶贫初步成效并形成比较优势之后,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城市建设统筹发展。最近记者在湖北麻城采访石材产业园并参加了中国中部石材高峰论坛后,感到麻城市在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产业扶贫、进而加紧城市化进程中,确实走出了一条多赢的道路。
规划先行——做出石材“大蛋糕”
湖北麻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花岗石资源,距湖北武汉虽只有90公里的路程,却至少有上百亿立方米的花岗石储量,知名的品种有“麻城白”、“浪淘沙”、“龙衣”、“幻彩麻”等18个品种,尤以“麻城白”、“浪淘沙”为上品。这是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多得的建筑和装饰材料精品。但过去若干年里这里的装饰用花岗石生产一直是小打小闹,原本能形成产业优势和品牌优势的却一直没有形成。2014年麻城市政府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把“蛋糕”做大才能形成产业优势。但做大“蛋糕”首先要规划好这块“蛋糕”,于是他们聘请了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来做《麻城石材产业规划》。
今天再来翻看这份规划,它的亮点仍然频出。首先1万亩的石材工业园并不是占有耕地。笔者现场看到,依山势的冲积平原上几乎都是高高低低的丘岭、卵石、砂石地,即使有土地,也以砂石与沙土的混杂伴生,作为农作物生长用农田实在贫瘠,用这样的土地做成产业园应当经济合理。
其次,园内农业人口的居住较为分散,且收入十分有限。如果能在产业发展的同时,将分散的人口组成新的居住聚集区或住进城镇里,将对农业人口的发展形成长期的利好。而规划特意做出安排——即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
再次,新的石材产业园规划特地将过去麻城周边的白果、南湖两个乡镇若干年来自然形成“小、土、散、乱”且沿街形成的小石材厂规划好。产业园做大后,彻底取缔了曾经的沿街企业,还清洁、卫生、通畅、安静于民,有利于居民生活更有利于石材产业做大做强。
最后,政府不去做石材产业园,而交给市场去做,由专业的园区经营有限公司操作,政府只是起到监管作用。目前已有20多家外省石材企业入驻。产值达到40亿元。
所以说,一个好的规划能成就一个好的产业。
产业扶贫——区域发展促多赢
4月底,我们在石材产业园采访感受到最多的是这里的就业人口多了,政府税收上去了,许多农民都进了城了或是成了富裕户了,道路宽了路灯也亮了。我们请麻城石材产业园建设指挥长、麻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段虎具体地介绍一下,他谦虚地说,2015年当地人在石材企业就业的人口在1万人,而外省投资企业自带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大约有1万人,这虽然解决了麻城上万人的就业,但从这一点上来说,麻城本地人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还跟不上国内高素质要求。只要本地人技术和管理提升了,本地人还有很大就业空间。至于税收,2015年麻城税收超200万元以上的石材企业有19家,总体的石材产业税收2015年达到1.5亿元,大约占到全县15亿元财政收入的1/10,但石材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他给笔者举了一组数据,2014年石材产业税收是0.88亿元,2015年就达到了1.5亿元,而2015年产值已达到55亿元,应当说已经初步形成了石材产业化,达到了我们规划的设想。现在我们也设了进入石材业的最低门槛,想进石材产业园的投资至少在5千万元以上,小的企业我们已经不考虑了。
说到产业园带给农民的实惠,段虎说,2015年共拿出3亿元作为园区内农民搬迁的补偿。2016年大约还要再拿出3亿元,计划再搬迁529户。记者问道,搬迁的补偿有几种办法?他说,大体上有资金补偿、有安置房,总之是货币补偿和实物补偿。符合条件人员的还可在园区内企业就业。产业的集中、居住的集中由此带来的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有利用医疗、学校、就业等许多关于人的发展问题的解决,实现了过去许多年都解决不好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这就是“产城融合、产城一体”要达到的目的。
采访后,笔者在麻城石材发展高峰论坛上获悉,《麻城石材产业规划》被列为全国石材产业扶贫的典型,受到了湖北省的高度重视,并作为典型被推广,中国建材系统将其评为全国建材行业优秀规划受到嘉奖。论坛期间,麻城石材产业园引来了中国石材协会、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广东云浮青石会、厦门大学等单位的进一步合作,达到了产业兴起和多方共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