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界专访吴守军:生产高标准、严要求,产品高质量、不过剩
投融界讯 据统计,国内市场对管材的需求量以每年12%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特别是由于我国不断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强污水资源化处理,在给排水系统,建筑采暖系统,供水、排污管,燃气、采暖管道,大口径地埋管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
说到管道产业,不得不提到一个企业——宝鸡市守善管件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钛、镍、锆、蒙乃尔的管件生产型企业,位于被称为“中国钛城”的陕西省宝鸡市宝钛科技工业园。公司成立十多年来,以先进的加工设备、专业的技术、高质量的产品在用户中建立起良好的声誉,现已成为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国家电力等国家重点行业企业一级产品供应会员单位。日前,我们有幸请到守善管件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守军先生,接受投融界记者的专访。
吴守军及其公司产品在德国参展
一个偶然的决定,改变公司命运
“我刚毕业时就进入宝钛集团,从事装备制造工作;2004年时,去上海一家生产不锈钢的公司工作,主要从事业务和内部管理相关工作;2005年时,就在上海注册了上海守善管道公司,2008年公司搬回到宝鸡”,吴守军首先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工作经历。在问到当时为何将公司从上海搬到宝鸡时,吴守军谈到两个原因:“其一,是家庭的因素,当时家里人都在宝鸡市生活、工作,因此我也回到了宝鸡;其二是市场大环境的因素,宝鸡被称为‘中国钛城’,其钛材、镍材的加工占全国比例的80%,市场前景远远大于上海。”
“也非常庆幸当时从上海搬回到宝鸡,因为在2008年10月时,也就是我们刚搬回宝鸡不久,就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上海经济受损失情况严重,而我们公司非常幸运地避开了金融风暴的席卷,没有受到特别严重的打击。”在谈到这件事时,吴守军总觉得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如果不是这个决定,谁都不知道公司现在的状况会是什么样的”。
他们用11年,做到从“0”到“100000000”
守善管件有限公司从2005年成立到现在已有将近11年时间,这11年时间里,他们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从最初的产量为零,到现在年产值过千万,甚至过亿;从最开始的技术空白,到现在获得了多项技术专利;从最开始的销售困难,到现在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包括宝钛集团、烟台万华、湖北宜化等知名企业,甚至远销国外……
“这一路走来,要非常感谢整个技术团队的核心成员。”吴守军投融界记者介绍道:“从上海搬回来之后,团队的技术核心成员一直都在,人员流动很小,也是因为如此,经过他们多年的探索和钻研,团队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吴守军及其技术团队已经是该行业的技术带头人,获得了国家认证的多项技术专利,如“外径168.3mm以下小外径钛三通制作方法”、“钛翻边的搭接直径直接翻压制作方法”、“冲压三通”、“焊接三通”、“外径76mm及其以上6cm钛管道直缝焊接工艺”等,含金量均很高。
“我们的工业,是不可替代的”
近年来,国家多次提到“钢铁产量过剩”、“传统工业不景气”等说法,吴守军也就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目前国内所有人都在讲钢材过剩的问题,甚至李克强总理也在讲,但是真的过剩吗?没有,只是缺乏高科技的钢材。国外早在100年前已经生产出来可以去南极的材料,而100年后,我们国家去南极的‘雪龙号’所使用的材料仍然是国外进口的材料。所以说,我们国家并不是真正的钢材过剩,只是垃圾的钢材过剩,高科技的钢材依旧紧缺。”
“我们早在100多年前就提出实业救国,直到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离不开工业品。家庭中使用的水管、农业中使用的农药、甚至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工业品,所以我们这样的工业是不可替代的。即使在德国、法国等先进国家,也依旧在这些领域里不断地创造、研发,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就是因为它是不可替代的。”
因此,吴守军始终坚持以技术为切入点,提高产品的质量,积极推动国内钛材料管道管道行业稳步前进。同时,也希望有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从资金、人才等多个方面给予支持,共同提高整个钢材制造行业的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