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增速仍是世界经济的“高富帅”
新年伊始,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闪亮的年报。
一个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中国经济,正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界面前,满满都是正能量。
中国经济增速仍是世界经济的“高富帅”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一个重磅经济数据的出炉引发全球热议: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为6.9%,近25年来首次回落到7%以下。对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海外舆论看法不一,理解者有之,“唱空”者也有之。资本大鳄索罗斯近日就放言,中国经济将硬着陆。
其实,6.9%的速度虽比以往略低了些,但放在全球坐标上看,中国经济还是一个标准的“高富帅”。
“高”——中国经济6.9%的增速在世界上一枝独秀。
对比发达经济体,美国经济增长是最好的,2015年的增速也不超过3%;欧洲、日本的经济增速则徘徊在1%左右。再看新兴经济体,巴西、俄罗斯出现负增长,南非经济增速只有2%左右。
“放眼世界,增速超过6%的经济体只有中国和印度。尽管两国人口相当,但印度经济总量只有中国的1/5左右。从这个角度看,中国能保持这样的中高速增长非常不容易。”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说。
“富”——中国经济去年的增量十分可观。
经初步核算,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经济总量是25年前的10倍多;去年的GDP增量约为6300亿美元,相当于1985年中国全年的GDP,或全球排名20位左右的一个国家全年GDP总量。在日前举行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论坛创始人施瓦布就表示,“中国6.9%的GDP增量相当于瑞士全年的GDP。”
“帅”——中国经济的“含金量”明显提高。
经济结构更优化。第三产业比重已达50.5%,比第二产业高10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达60%以上,需求结构持续改善;恩格尔系数从2014年的31%进一步下降到2015年的30.6%,居民消费结构也在升级。
城乡区域更协调。分区域,2015年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增长高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长快于东部;看城乡,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速度比城镇居民高0.9个百分点,城乡差距在缩小。
科技创新更给力。201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1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支出比2010年大约增长了一倍,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0年的50.9%提升到2015年的55.1%,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民生事业更温暖。2015年,我国就业目标提前一个季度完成,调查失业率仅5.1%左右;粮食增收,物价温和,全年CPI上涨仅1.4%;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银行储蓄增长8.5%,跑赢GDP。
中国经济仍是世界经济的“动力源”“压舱石”
去年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带动和稳定作用更加凸显。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动力源”。
境外消费猛。去年,我国出国旅游人数达1.2亿人次,仅银联卡海外消费就超过1.1万亿元,同比增长30%。中国消费者海外“扫货”劲头十足,对全球消费的拉动作用明显。
对外投资增。2015年,我国境内投资者累计实现对外投资7350.8亿元,同比增长14.7%。特别是在交通运输、电力、通讯等优势产业,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约116.6亿美元,同比增长80.2%。
出口结构优。去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8.15万亿元,增长1.2%,占出口总值的57.7%,较上年提升1.7个百分点,而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总值2.93万亿元,下降1.7%。更多国家分享到中高端的“中国制造”。
保守估计,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在25%以上,而根据海外一些投资机构的分析,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1%,其中中国贡献了1.3个百分点,贡献率高达40%。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压舱石”。
尽管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持续低迷,但中国不少大宗商品的进口量依然增长。2015年,我国进口铁矿砂9.53亿吨,增长2.2%;原油3.34亿吨,增长8.8%;大豆进口更是同比增长逾44%。知名机构美银美林在近期的报告中指出,仅凭中国经济,不可能让全球陷入衰退,而且中国也并非推动油价下跌的因素,因为中国的原油进口量并未出现大幅下降。
更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和实施、亚投行的成立等,还为世界经济拓展增长“新空间”,提供投资“新平台”。
在东北亚,中韩决定推进四项发展战略对接,中蒙商定对接“丝绸之路”与“草原之路”,中俄蒙就建设三国经济走廊达成共识。
在东南亚,中越加紧磋商“一带一路”和“两廊一圈”合作,中新探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拓第三方市场,中老、中泰铁路以及中印尼雅万高铁陆续开工,泛亚铁路网建设迈开步伐。
在南亚,中印加强“一带一路”建设领域交流合作,中巴经济走廊项目陆续开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四方联合工作组工作初见成效。
在欧洲,中英探讨“一带一路”与英国基础设施升级改造计划和“英格兰北部经济中心”对接。中德建立“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工业4.0”对接协调机制。中国同中东欧7个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在南美,中国面向拉美设立300亿美元产能合作专项资金和200亿美元的中国—巴西双边产能合作基金。
在非洲,中国设立首批100亿美元中非产能合作基金,同非盟签署“三网一化”合作谅解备忘录并开展对接,一批产业园区、跨境经济合作园区、临港工业园正加速建设。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正抢抓“一带一路”等带来的新机遇,分享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红利。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14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2%,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2.6%。
中国经济仍将向世界释放强劲正能量
站在“十三五”的新台阶上向前看,中国经济仍将向世界释放强劲正能量。
正能量来自深化改革。
今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开年就利好频传。
财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营改增”全面实施,营业税“进入博物馆”,预计一年将减轻企业税负近6000亿元,让企业轻装上阵。
行政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去年,我国平均每天新增1.2万个市场主体,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在新增市场主体中的占比高达53%以上,今年创新创业的势头依然不减。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相辅相成,环环相扣,既化解潜在风险,又增强内生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完成将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整体提升,使中国经济顺利迈向“双中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将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说。
正能量来自政策红利。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中国每年将新增约300万人口;贸易便利化的全面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的加速实施,着眼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将为国际合作提供发展新路径、新空间。
正能量还来自调控智慧。
楼市正在逐步回暖,地方债风险可控,充足的外汇储备也为稳定汇率市场增添底气,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余额均处于安全线内,远低于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近几年,尽管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我们没有超发货币,没有搞大规模强刺激,主要依靠改革增强经济活力,既稳定了经济,也为下一步调控留下了空间。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工具箱里的工具还有不少,一旦经济出现滑出合理区间的可能,我们将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中国经济绝不会出现“硬着陆”。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改变,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改变,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改变,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也没有改变。这些有利因素与各种“正能量”正形成合力,向世界传递着中国信心:中国经济仍能保持中高速增长,仍将是世界经济巨轮行稳致远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