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陶变迁 54年历史的陶瓷企业消失变东陶
北陶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清河的老建材城,工厂北门和东门依旧挂着“北京陶瓷厂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北陶”)的牌匾,字样在岁月的冲刷下变得斑驳而不完整。这家老陶企见证了我国陶瓷行业的萌芽和兴盛,也送走了一批批倒闭的陶瓷企业。
老于,北陶的一位老员工。1979年进厂,现在是这家老院里的保安。
他靠在椅背上,左脚搭在右脚上,北陶的兴衰史娓娓道来。他时而望向窗外,时而盯着桌上的保温杯,似乎在回忆一段关于自己的历史。对老于来说,北陶是他的过去,对于北陶来说,老于是它的“遗亲”。
走进工厂大门,一边是老于所在的保安室,另一边是北京通达耐火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通达耐火的董事长冯运生,曾经是北陶的厂长,他似乎不愿意回忆北陶的历史,“时间久远了,对于以前的发展业绩已经记不清了。”
2012年,北陶已经注销,这家首都唯一的陶瓷生产企业,在持续生存了54年之后,便不复存在。但是像老于这样的人,在北陶工厂的大院里依旧有三四十个,且大多都是北京人。并且,似乎对于附近的老街坊来说,他们熟稔地告诉路人北陶的具体位置,没有纠结它是否还真正存在。
或许,北陶的名字还会一直代替着大院里后来的六七家企业的名字,虽然今非昔比。但事实上,不光是北陶的名字,大院里的企业至今仍有着北陶的影子。过往,北陶同唐山建筑陶瓷厂、陕西咸阳陶瓷厂、佛山陶瓷厂等并称为全国十大陶瓷企业。
北陶的另一位老员工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一直以来,我国的陶瓷企业在技术设备、管理模式上和国外存在差距。”
北陶的变迁,正是我国陶瓷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难以为继
我国的陶企在一个畸形的环境中诞生。
1958年,历史教科书上称之为“大跃进运动”的第一年,中国经济建设的高指标被提上日程。这个时候,北陶应运而生,成为当时首都十大建筑配套生产建材产品而组建的企业之一,在北京城市建设中挥毫泼墨,主要向北京大饭店和人民大会堂等输送北陶生产的产品。
起码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北陶还是完整的北陶,尽管1987年企业经营不善,工人薪资发放困难,但是北陶有一个特别的身份,那就是国企标签。在这层襁褓中,中国人管理,中国人生产,北陶勉强维持生存。
在计划经济下,北陶依托着国家拨款而生存,归国家建材局所管。与当时的唐山建筑陶瓷厂、陕西咸阳陶瓷厂、佛山陶瓷厂等并称为全国十大陶瓷企业。
那时候,北陶的生产资料全靠外地供给,增加了生产成本,再加上国营企业管理不善,造成资源浪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北陶一年大概要烧掉三四万吨煤”,北陶一位退休的老领导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国企加身的北陶依旧没逃脱改革的命运。一同被评为十大陶企的咸阳陶瓷厂、唐山建筑陶瓷厂也捉襟见肘。陕西陶瓷行业相关人士丁晓宜告诉中国房地产报:“咸阳陶瓷厂已经倒闭很多年了。”唐山建筑陶瓷厂的经销人士商陶先生坦言,虽然目前唐山建筑陶瓷厂还在生产,但是经销商的日子并不好过,东西卖不动。
据了解,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广东佛山、清远等地成为陶企倒闭的高发地带。
在艰难为继的困境中,改革的步伐早就悄悄降临。1987年,北陶的发展遇到瓶颈,给工人发工资变得很困难。这年开始企业从微利转向亏损,一亏就是五六年,于是不得不思变求生。
转型遇尴尬
20世纪90年代初,北陶先后引进了泰国、中国台湾以及日本三方的投资,分别成立了三家公司,这次引进也带来了人员分流。老于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每个车间有400人左右,大概有100人下岗,年轻一点的到了新公司,年老一点的便面临失业,我之前的很多老同事,后来有当城管的,有扫大街的。”
然而,引进外资的北陶,竞争力依旧敌不过其他竞争对手。据悉,当时北陶的年产量是十几万件,唐山惠达陶瓷的年产量则是五六百万件。
值得注意的是,北陶与泰国合资的公司、与中国台湾合资的公司,在经历了五六年之后,双双倒下。“那时候,泰国和台湾企业向我们提供设备,提供技术和资金,但是管理人员依旧是原套班子,它们的失败,归根结底还是管理问题。”北陶一位退休干部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此外,北京土地资源当年虽然未到寸土寸金局面,但已经到了不容挥霍的地步,这也成为制约北陶扩大规模的因素之一。不过,这只是次要原因。
“管理模式陈旧、技术设备跟不上、产品缺乏源源不断的创新力才是危及企业长足发展的根源。”这位老干部坦言。
唯一存活至今的是与日本合资的企业,也就是现在的东陶。据北陶知情人士透露,此后北陶的业绩中合资公司贡献最大,且这些合资公司的业绩都归属到东陶的名下。
北陶已是东陶
东陶便是现在所说的TOTO,一家成立于1917年的日本公司在京的大本营。中国房地产报了解到东陶驻北京的生产基地,一家位于西三旗,一家便是在原北陶厂的大院里,它们均是中日合资企业。
北陶厂的大院里,并非只有东陶一家,老于说有六七家,只是不那么出名而已。其中有一家便是北京通达耐火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回收陶瓷垃圾,服务于建材热工的企业。“我们要搬到河南去了,京城不让待”,通达耐火的一位工人一边清理库房,一边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说,“年初开始搬,估计年底就结束了”。
今年以来,受到环保升级的强烈要求和土地制约,北京大批制造企业开始外迁。
除此之外,院里其他企业的员工似乎并无踪影,唯独东陶扎堆的工作服比较引人注目。
中午,北陶厂大院里的东陶工人们穿着绿色的车间服走进食堂,开始了三菜一汤的午饭,这是一顿免费的午餐。北陶一位退休的老干部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这顿免费的午餐,也是日方接手之后才提供的。”
据了解,东陶的普通工人现在每年的平均收入约五六万元。业内人士透露,东陶在北京的公司年营收上亿元,虽然具体数额未得到东陶方面的确认,不过资料显示,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的背景下,TOTO卫浴2013年的销售业绩同比增长30%,并将2014年的计划提前完成。
北陶厂大院里的东陶工人忙着将库房里的产品搬运出来,装进集装箱。据了解,他们只生产马桶,马桶盖则由其他配套企业生产。
“日本企业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无论是技术还是管理”,北陶一位退休的方书记说道。
一位在建材领域浸淫十多年的业内人士坦言,目前不管是国内陶企还是其他相关领域,和日本的差距依旧存在,精细化管理,一体化设计仍是我国学习的方向。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离开北陶厂大院的时候,“BETO”的字样映入眼帘,它曾是北京陶瓷厂转型的记号。
然而,北陶转型未果,却消失了。上述北陶知情人士最后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北陶已经于2012年注销了。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也未查到北陶的工商信息。
如厂区门口那字迹斑驳的厂名牌匾,如今北陶已是东陶,这家拥有54年历史的陶瓷企业彻底消失在中国陶瓷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