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进保障房 成都外来务工者找到“家”的感觉
成都保障房小区“锦城龙苑”的环境优美
文章来源:华西都市报。位于成都龙潭总部经济区的龙潭水乡,建筑风格融江南水乡和川西民居为一体,被称为成都的“清明上河图”。
从龙潭水乡到成都保障房小区“锦城龙苑”走路只要几分钟,今年34岁的王荣建就住在这里。他1998年就开始在外打工,漂泊多年,2007年来到成都,然后于去年3月份搬进“锦城龙苑”。他告诉记者说,“我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在成都有了落脚的地方,安安稳稳过日子。”
舒心生活:给保障住户一个“家”
王荣建住的保障房49平方米,一室一厅一厨一卫,还有个阳台。
“你看,空调、热水器、衣柜,还有书桌等都是公司福利。”王荣建的言语中流露出一种满足感。他1998年离开重庆老家四处打工,2007年来到成都,在位于龙潭工业园里的一家贵金属加工企业上班,一待就是8年。起初,住在公司宿舍里,结婚后一度租住在当地居民家,只是一个小单间,比较简陋,各方面不是十分方便。
2013年8月,成都保障房小区“锦城龙苑”竣工,1115套房子面向包括龙潭工业园区企业员工在内、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家庭和个人配租。
“很高兴,很多同事纷纷申请入住。”王荣建说,现在每个月的房租和物管费等一共450元左右,如果在市场上租至少800元。申请入住的手续也非常方便,公司在统一办理,而且公司很注重人性化管理,给员工配置了空调、衣柜等家具。
从楼上俯瞰上千平方米的小区中庭,绿地齐整,行道宽敞,与普通商品房小区一样环境优美。王荣建说,楼下就能买菜,骑车十来分钟还有个农贸市场,不仅小区内有健身设施,马路对面还修了篮球场。休息的时候,他喜欢在小区散散步或者和同事打篮球。
“不用担心涨租金或者被频频搬家,在这里安稳生活安心上班,在成都有一个落脚的地方,我找到了家的感觉。”王荣建说。
安心工作:服务当地产业发展需要
在“锦城龙苑”1115套房源中,目前入住的九成以上为外来务工者。
“一句话,员工住得安心,我们公司就能留得住人了。”刘智慧是成都一家民企在“锦城龙苑”的一名负责人,现在公司90多名员工住在这里。他说,现在企业培养一名技工不容易,员工住得不安心就会影响工作,以前公司员工的流动性较大,把住的问题解决后员工流动性明显减少。公租房的模式很不错,既缓解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住房困难,也帮助企业稳定了员工、减轻了负担。
目前,成都公租房的保障对象涉及中心城区中等及以下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三类人群。与市场价格相比,公租房的租金为市场价格的80%或70%,物管费也比商品房低。对于同一单位有3人以上(含3人)新就业职工或外来务工人员申请公共租赁住房时,通过单位统一组织申请。
“近年来,成都加大了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力度!”成都市房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成都将总计推出15000套左右并轨公租房房源,根据建设周期逐步交付使用。同样在今年,公租房和廉租房实行并轨,原廉租房、公租房的保障对象,都统一纳入公共租赁住房的保障范围,两类房源也同时合并使用。申请准入条件没有变化,并轨后仍将优先满足符合廉租条件保障对象的低收入人群,实现应保尽保。
据统计,成都共有保障房小区22个,惠及3.9万户保障家庭。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占比18%,中等及以下收入家庭占比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