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协同机制 智慧城市产业落地的关键路径_新浪地产网
关闭广告

行业协同机制 智慧城市产业落地的关键路径

提要:自2009年以来,智慧城市已成为世界城市规划建设的重点之一。今后智慧城市建设将提速,各个试点城市的项目或将陆续落地,未来十年与智慧城市相关的投资超过2万亿元。

  自2009年以来,智慧城市已成为世界城市规划建设的重点之一。2011年12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明确了其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2012年10月,欧盟启动了智慧城市社区行动,重点在建筑、交通、能源(电力)等方面实现智慧化应用。

  行业协同机制 智慧城市产业落地的关键路径

  2014年9月,印度在国家层面提出创建100个智慧城市行动计划,并在新德里孟买工业走廊工程作为印度全球区域城市理念的组成部分,该工程包括24个新城,第一批新城建设将于2019年完成首先启动了5个试点城市的建设。试点重点聚焦在交通、IT支撑的政府治理、资源保护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等。新德里孟买工业走廊的智慧城市建设将聚焦新城中的中央商务区和工业区。土地利用提倡混合利用,为城市工人提供保障性住房,与此同时,新城政府发展多节点城市便捷通道和循环通道建设,基于IT技术提升政府管制和行政管理能力……一时间,智慧城市在世界各地全面开花。

  政策驱动,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前行

  2013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科技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起草并向国务院提交《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重点推进5方面工作,启动10个领域智慧工程建设,组织100个城市开展试点示范。建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涉及23个相关部门,统筹各部门资源,协调制定政策措施,完善智慧城市评估办法,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城市建设等领域推广应用。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将智慧城市建设与绿色、人文城市并列作为推进新型城市建设的范式。2014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出围绕当前群众广泛关注和亟待解决的医疗、教育、社保、就业、养老服务等民生问题,选择信息化手段成效高、社会效益好、示范意义大、带动效应强的内容作为工作重点,着力解决薄弱环节、关键问题,增强信息服务的有效供给能力,提升信息便民惠民利民水平。信息惠民是从民生服务的视角来践行推动智慧城市非常重要的工作。

  2014年11月,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的意见》,指出把握新形势下政务工作信息化、网络化的新趋势,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管理,提升政府网站发布信息、解读政策、回应关切、引导舆论的能力和水平,将政府网站打造成更加及时、准确、有效的政府信息发布、互动交流和公共服务平台,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管理和服务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积极作用。

  2012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率先开展以综合性智慧城市为主的试点工作。截至2015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确定了277个智慧城市试点。2014年4月,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委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在全国首先启动编撰《中国智慧城市年鉴2014》和《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20132014》。

  2014年4月,由工信部、欧盟委员会通信网络内容和技术总司主办的“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合作试点城市交流会”,确定了30个试点城市,合作领域包括“新型城镇化、综合规划、城市治理和城市文明”、“基础设施升级和公共服务提供”以及“节能减排、低碳方式和环境保护”。2014年11月,全国首部企业层面的《智慧城市系列标准》发布。这是一个由企业制定,协议执行,通过专家评审的标准,第一批发布25个专项标准,涵盖智慧城市顶层规划、医疗卫生、节能规划、管网规划等领域。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而本次标准就希望解决这两个问题。《智慧城市系列标准》于2015年1月1日试行,将在全国选择6家试点城市、园区等项目进行先行先试。

  今后智慧城市建设将提速,各个试点城市的项目或将陆续落地,未来十年与智慧城市相关的投资超过2万亿元。

  行业协同,加快智慧城市产业落地

  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得到地方城市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参与,主要有两种方式:政企联合(2013年北京市政府与卫星企业合作注资3亿元建设北京市北斗公共平台,为我国首个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的综合平台,提供政务管理、行业应用和民生服务)和企业间联合(2013年10月,中兴通讯与航天科工二院资源互补、统筹分工,技术融合,二院的能力体现为顶层设计和集成能力;中兴通讯的优势在于无线、有线、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平台整合能力,合作开展智慧产品设计与服务)。智慧城市是全面的综合结构设计、技术集成和立体化服务,需要城市治理、城市规划、工业信息化和建筑等领域的技术合作,才能够从智慧城市总体解决方案上实现高度的整合、资源优化、技术互联和功能的高度发达。这同时也是推进智慧城市战略,与以往信息化和数字城市核心的不同点,智慧城市更加强调不同行业、行业内部和产业等要素间与城市住户的有机联通和功能实现。因此,智慧城市行业协同成为加快智慧城市产业落地的关键性路径。

  协同是团队合作的有机实现机制,从社会学和物质空间来看,包括人、应用系统、数据资源、终端设备、应用情景、人机等方面的协同。由于我国产业发展演进的特殊性,产业协同机制与形式的建立,基本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起步的,但当前发展较为稳健。世界范围内代表性行业协作形式有企业合作网络、战略联盟、供需链管理、企业集团、业务外包、虚拟企业等,其中联盟在不同行业协作形式中最为活跃,也起到链接企业合作、合资的中介或中枢作用。业务外包和虚拟企业是行业协作的新兴形式,较为符合边际成本最低和中小微企业资源服务整合的需要。

  智慧城市是一个新兴概念和信息的产业领域,目前的产业路径尚处于创新阶段,缺乏将不同业务门类职能结合、相互有机衔接、规划设计与硬件配套等的全面综合整合的智慧服务。因此,不论从政府职能转变、城市智慧经济发展和城市人居智慧化等方面,都要求有系统性、交互性、可靠性、便捷性等较高的集成解决方案。针对智慧城市的巨系统,很难有单一的企业能全面满足以上智慧需求,因此,要求发展行业协同效应,需加强智慧企业合作,快速培育智慧城市管理和技术创新联盟,支撑智慧城市试点应用。避免流于概念创新而缺乏有效、可落地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智慧服务  协同机制  城市产业  

智能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智能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