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文化综合区设计
奥运文化综合区位于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城市中轴线自天安门广场、故宫紫禁城延伸而来的又一城市文化中心。这个文化区域不但要在城市空间上使北京城市中轴线从功能和空间上形成完型,而且要在时间轴上形成一套大的叙事结构,在延续传统中国和新中国的基础上,使表张民族复兴巨大事件的08奥运,从一个夏天的短暂庆典延续为一种以其为象征的城市常态,需要延续的还有奥运带来的自信与开放,包容与多元的心里和广泛的普世的认同。
无疑这是“国家精神”建构的一部分,多少都会承载着政治理想对城市和文化的空间寄托。由此可知这种将多个文化场馆(已建成的科技馆,工艺和非遗馆,美术馆,国学馆)并置在一起的,以形成宏大的城市景观和文化象征的“大一统”的鲜见方式就可以理解了,这种特色也正是中国当下城市决策的典型方式,迫切于将经济和物质的巨大成就以大、快、全的方式在文化的方向上固化下来,形成里程碑式的释放。
从城市角度,文化中心区对中轴线和奥运公园的完型,不仅是空间和形态的的问题,这需要引入城市生活的许多内容,使静态的、精神的、象征性的甚至大而无当的城市空间变得有活力有性情的当下常态,使理想构想变得活生生的。从建筑角度,诸多重量级的文化建筑之间如何协调又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既要统一在这个精神框架下,又要各具特色的释放自己的功能和乐趣,并且相互之间不要因为距离的问题而削弱了美。
从文化角度,对于文化的理解和当下文化态度也会以空间图示的方式得以阐述,特别是这种群体的组织方式本身就是一种空间传统,暗含着的文化倾向会很自然地要求一种大一统框架下的百花齐放。而这种个性单体的群体并置反而更加刺激了每个场馆对自身文化身份和个性表述的焦虑。作为组织和协调人的城市设计必须首先以客观和现实的文化现象为基础,协调这种本不应该由规划和建筑学专业的认识能力能够把握的宏观问题,只能在一个较为浅层的层面上,起码坚持这样一种态度,即本土性的传统观和本土性的当下感,不可厚此薄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