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选材抉择
来源:中国房地产网-中国房地产报
2014年12月26日上午,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来到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顾问马眷荣在管庄建筑材料研究院的办公室。此前的一天,他在首体南路的主语国际办公,身份是住建部、工信部绿色建材推广和应用协调组成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材研究院院长。
马眷荣笑称自己所做的绿色建材研究工作是真正的“跨界”。由于传统业务划分问题,住建部负责建设,工信部分管建材生产,因此,绿色建材的相关问题需要两个部委联合解决。
在2015年1月19日即将举办的第十届中国绿色地产发展高峰论坛上,马眷荣是论坛的受邀嘉宾,在“跨界”协调组开展工作过程中,他对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这个话题颇有心得。
绿色建筑与绿色建材相辅相成,绿色建筑的要求决定了建材的发展方向,而绿色建筑没有绿色建材的支撑,就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国内2006版本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就对建筑材料有所要求。马眷荣是当时的编写组成员,主要负责建筑材料部分的起草。“当年在编绿色建筑材料部分时很难下笔,因为当时的材料不能为绿色建筑材料提供定量的标准和指标。”
因此,在评价标准中对于绿色建材的要求都是比较宽泛的概念,是定性的标准。马眷荣举例,比如材料的参数指标控制多少就可以在绿色建筑上加分;“大宗材料运输半径不要大于500公里”中大宗材料包括哪些;“废旧建筑材料利用率加分”,使用多少可回收材料可以加分。“这些都是质的描述,很难定量计算。”
绿色建筑的选材问题也引起政府的关注。
2013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成立绿色建材推广和应用协调组的通知。
2014年5月21日,住建部、工信部联合印发《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启动绿色建材评价的相关工作。这被业界称作是里程碑式的文件。
不过,这个文件只是原则性文件,“估计明年年初出台实施细则,绿色建筑评价工作就可以开展了。”马眷荣透露。
但问题也并非这么简单。由于绿色建材管理横跨两个部门,管理权如何界定是一个很难的抉择。
不仅如此,我们来看看任务量,目前我国建材行业已有的国标和行标已达1600多项,这是建材行业集50年的努力形成的。不过这些标准仅是强调了材料使用性能,其中并没有绿色度的要求。假如所有的标准都附加一个绿色要求,工作量的确很大。“具体做法是先从量大面广的材料入手,比如混凝土、门窗、保温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等。”马眷荣表示,事情要分轻重缓急,未来需要通过5到10年的努力,完成覆盖完善的绿色建材标准网。
对于这些首先着手来做的材料,也需要一套原则来规范,即标准的标准。
这主要是基于建筑材料类别多,侧重点不同这一现实情况,比如水泥,核心除了使用性能外,就是节能减排,针对这类需要高温烧成的材料,节能减排将是指导性标准。而对于墙纸、涂料这些材料,本身生产过程比较简单,耗能不高,这类材料主要强调室内环境,因此有害物质释放将是这类材料的指导原则。
“最近都是政府在忙。”马眷荣表示,随着管理办法出台,等明年实施细则出台之后,就可以确定第三方评价机构来开展绿色建材标识评价工作了。
这同样是一种抉择。“第三方评价机构不要确立太多,免得形成恶性竞争。”马眷荣在多次协调会上建议,绿色建材评价监督和指导工作,政府要起主导作用,“政府不当运动员,要做好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