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热泵业的“正负对决”

提要:从业数年,做销售一度顺风顺水的王凯(化名),现在却愈发困惑了。”  “我甚至认为,像北京、天津等北方特大城市,(节能减排)管理的改善还得靠地源热泵。”  他透露,财政部、住建部对于地源热泵行业的支持和补贴,“不因为个别失败而停止”,还会继续搞下去。

  从业数年,做销售一度顺风顺水的王凯(化名),现在却愈发困惑了。

  这种困惑来自与客户沟通的细微转变。他似乎感到,周围知道地源热泵的人越来越多,偶尔对方提出问题的专业程度甚至让他冒汗。但同时,谈成的生意却没有上升,这让他有些沮丧。

  王凯的境遇可通过一组数据加以佐证。根据业内媒体《暖通空调资讯》的统计,刚刚过去的2014年上半年,地源热泵产品竟以 22.4%的增长率位列中央空调九大品类倒数第一。历经了去年的下滑,今年市场不但未能刹车,反而迎来更严酷的现状。

  “反正没以前好做。”交谈中的王凯语气绵软。他是行业极普通的一个点,宏观来看,却也是地源热泵业界当前的真实写照。

  直面现实

  冰冷数据下的地源热泵行业,提前经历着一场寒冬。有人委婉地归结于市场回归理性,夹杂些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论调。也有人不屑和调侃,或干脆不留情面地怒斥:“自己把牌子做烂了。”

  山东建筑大学教授方肇洪对市场现状给出粗略的判断是“1/3项目成功、1/3凑合、1/3失败”。虽然可能有点夸张,却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对地源热泵前景的担忧。他认为,技术和管理缺失是项目失败的最浅显、最易理解的缘由。虽然地源热泵技术进入中国已有多年历史,但大面积应用时间并不长,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技术特别是实际操作环节,各方面仍缺乏经验。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暖通专业总工程师伍小亭曾经手的项目,可视为方肇洪观点的典型证明。“我们曾上马一个水源热泵项目,结果没想到的是,系统除沙器每天会留下几百公斤沙子。”他说,“如果我这个项目运行了20年,有多少沙子会从地下抽出来?会是什么效率,会对地质构造产生什么影响,实际上我们很难做出非常准确的预估。这里是有很大潜在风险的。”“对地源热泵行业而言,数据下滑是最危险的信号,绝非危言耸听。”伍小亭快速分析了地源热泵处境,到结论处却一字一顿。尽管地源热泵至今仍被许多人划为“最富前景的”、“最新兴的”朝阳产业范畴,但它却如同已在国内浸淫多年的传统行业一样,沾染上不少通病,令人担忧。

  放眼全国,地源热泵工程屡屡出丑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就是在缺乏强大技术支持和实施手段的情况下,不少项目依旧硬着头皮上马,给后续运营埋下无限隐患。和方肇洪一样,多数人积极地反思着自我作为,也有人追责政府。后者抱怨,地源热泵市场混乱不堪,表面是市场和企业不当逐利,深层则是监管缺失,政府难辞其咎。

  比如资质问题,始终为行业所诟病。虽然在国内应用已超过20年,但地源热泵项目招投标过程一直存在着尴尬的局面:没有恰当的资质评价体系,惟机电安装资质算是“沾边儿”。“河南省机电安装资质涵盖32个行业,相互都可投标。地源热泵九成的项目都被外行拿走,然后转包给毫无资质可言的施工队,自己落个旱涝保收。最后的价格比成本价还低得多,项目能做好才怪!”河南省空调冷冻节能协会地源热泵专业委员会吴刚分析道,“从材料、工序上‘想办法’,这就出现了质量问题。无序竞争,导致正规企业都没法做,只有退出。恶性循环下场就是,好多客户干脆不做了。”

  坦诚讲,政府多年来在宏观层面并不薄于地源热泵发展的支持,无论从政策倾斜还是资金方面都可圈可点。2006 2008年,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建设部)先后4批征集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共审批地源热泵项目291个。随后3年,两部门转而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进行补贴。93个城市、198个县和鲁、苏两省获得殊荣和资金。

  用心良苦,换来了并非相得益彰的结果。不尽完善的评定和奖励程序,反而造就出不少“草草收尾”的结局,进而在一定情形中,为某些操作者乃至地方政府提供了充足的牟利空间。利益蛊惑下,不少人为了争取资金铤而走险,地源热泵项目一哄而上,其结果可想而知。“瑕不掩瑜,补贴政策对于推动地源热泵行业前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很多拿补贴的项目就是噱头,运行效果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王凯所在企业的领导刘毅(化名)称,政府看得准,但路却没有走实,“只是未来补贴不能只注重形式,一定得盯住长远才行。”

  

新浪地产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