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拐点焦虑:地产圈内人士几乎没人乐观

楼市拐点焦虑:圈内没人乐观
楼市拐点焦虑:圈内没人乐观

  个别地产项目滞销后降价,房价单边上涨预期发生逆转。资本市场开闸杯水车薪,流动性依然趋紧,地产商融资成本仍偏高。更大的隐忧是地产业黄金十年已过,新的增长点杳无踪迹

  春节过后,关于中国楼市降价与政策放松的种种消息,接踵而至。

  2月底开始,杭州的德信楼盘每平方米降3000元,常州雅居乐星河湾楼盘每平方米降5000元。紧接着3月,广州保利的三个项目推出“一成首付”优惠,青岛李沧区的奥克斯广场每平方米降2000元,南京多个楼盘降价10%-25%,秦皇岛珠江道12号楼盘甚至跌幅40%……此起彼伏的降价传闻,令整个楼市风声鹤唳。

  “从大形势来看,确实出现了价格调整,买卖双方的博弈比2013年加剧了很多。”中原地产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告诉《财经》记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是由于2014年初的信贷比较紧张”。

  CRIC克尔瑞咨询今年2月对全国22个城市的69家银行分支机构调研结果显示,全国各城市银行住房按揭贷款总体依然偏紧,利率普遍上调。相比2013年末,仅两家银行还有优惠利率,近四成银行的首套房贷利率上浮5%-15%不等,个别上浮20%。二套房方面,广州、惠州较基准利率上浮20%。

  在信贷暂时不会放开的预期下,“楼市崩盘论”甚嚣尘上,全国房地产市场成交规模明显低于2013年同期水平,一二线城市成交平淡,三线城市分化加剧,不少项目采取“以价换量”的销售方式来加速周转和回笼资金。

  看得见的利好来自资本市场。3月,中茵股份和天保基建的再融资方案获批,绿地借道金丰投资实现A股上市获批,万科的B转H股也在一年后终于被放行,符合条件的开发商有望在未来加入优先股试点行列。时隔三年后,资本市场的各项融资通道,终于一一对地产企业打开。

  上述信号,稍稍平缓了楼市紧绷的神经。然而,二级市场再融资的金额,根本无法与贷款总额的庞大量级相比,对修复开发商的资金链恐是杯水车薪。而施行多年的限购和限贷政策,是否会在市场下行风险加剧的此刻退出历史?房地产蛋糕已难再做大,未来要靠什么概念拉动?是保障性住房、新型城镇化,还是炙手可热的京津冀一体化?抑或只能重走老路,坐等再一次货币放水?

  “现在几乎没有人乐观。”这差不多是所有地产圈内人士的共识。

  房价预期转向

  在住建部2014年房地产调控的有关工作任务中,已不再要求地方政府上报并向社会公布当年度房价控制目标。在过去的数年中,这个目标最后往往落空。

  但是,市场现在更多的担心已不是房价快速上涨,而是下跌。“以前是政府想管都管不住(价格上涨),现在情况变了。”高策地产董事长李国平告诉《财经》记者,不仅是二三线城市,甚至某些一线城市局部地区的房价也“涨不动”。

  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开发商为了走量,价格必然发生松动。李国平判断,房价单边上涨的历史,已经从此改变。

  今年以来,降价主要出现在2013年土地供应量较大的二线城市,如杭州、苏州、长沙等等。相比之下,一线城市价格松动主要体现在二手房,一手房因供应不足及新盘限价,销售依然不错。

  张大伟认为,造成房价下跌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2014年信贷比较紧张,使得购房者的压力较大、延缓入市。此外,也与局部城市出现供应量大于库存去化速度,导致积压有关。

  开发商降价抛售,本意是加速周转、回笼资金,其中亦有信贷收紧导致资金链拉紧的影响。但是,此举却使得市场对房价不断上涨的预期发生逆转,更多的需求开始选择观望。

  “如果信贷再不宽松,降价或者抛售的现象可能就会蔓延。”张大伟坦称。

  2012年初,其实就出现过杭州金星房地产公司破产的消息,并不排除后续还有类似公司出现。

  阳光股份的助理总裁张和平告诉《财经》记者,此轮降价是因先出现在杭州,受关注程度较高。实际上从2013年开始,部分二三线城市“降价已经比较厉害”。张和平认为,降价对开发商来说,只是单个项目上的取舍。因为个别项目在个别区域出现库存积压后,特别是供应量比较大的区域,降价也许是唯一的选择,“这以后会成为地产项目的常态”。

  近期楼市库存上升较快、而居民购房杠杆率偏高的城市,主要有福州、南昌、宁波、青岛、温州、泉州、赣州等等。

  销售疲软、资金断裂的开发商,最后将面临破产,今年3月份,浙江奉化最大的开发商“兴润置业”陷入危机,其及关联企业总负债高达35亿多元,其中银行贷款24亿元左右。

  该公司的轨迹极为典型:高点时高价拿地,而后房价上涨幅度有限,周边土地供应量较大,导致地价出现显著下跌。而其参与的旧改项目体量大、周转慢,导致沉淀资金较多,资不抵债。

  申银万国[微博]2月的报告预测,今年开发商的资金状况总体与2013年相当,除非销售额下跌超过15%,否则整体资金链不会出现断裂风险。而对银行而言,今年的目标仍是维持开发贷在信贷余额中6.4%的比例不变,也即今年增速在13.2%左右。这一增速,低于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6%的预计增速,意味着开发贷仍是稀缺资源。

  市场传闻,温州等城市可能放开限购以刺激市场,但部分业内人士并不看好。温州供应量非常之大,接近于一线城市,然而当地的购买力偏弱,现在市场对温州地产的预期很差。

  就地方政府而言,对部分条款进行微调,或放松限购执行严格程度,比发文件明确取消限购可操作性更强。目前二线城市限购条件相对宽松,且执行不严,购房群体已是刚需为主,即使放松限购,最多在2至3个月内可因为改变预期而带来一部分需求释放,并不能在根本上促进销售增长。

  鉴于市场维稳仍是政府的一大诉求,几乎无人认为一线城市的限购政策近期会有变动。

  资本市场次第放开

  地产股再融资在3月获批,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市场因兴润置业资金链断裂而产生的担忧。自2013年8月新湖中宝(3.05, 0.01, 0.33%)(600208.SH)发布定增募资预案以来,有近40家房地产企业公告再融资计划,融资规模近900亿元。

  第一批获批的天保基建,募投项目为天津空港商业区住宅及金海岸住宅项目,该项目并非保障房项目,均价1.1万元/平方米;而中茵股份项目为徐州中茵广场,包括写字楼、公寓、酒店等。此次获批,显示出监管层态度并非只盯住保障房,将会更加市场化地对待房地产公司融资行为。

  张和平告诉《财经》记者,目前获批的还都是再融资方案,IPO尚未看到放开的信号。但可以看出,监管层在做适度的尝试,整体肯定是趋好。

  资本市场再融资的放开只是其一,同时放开的还有万科B转H股的审批以及优先股的试点。

  B转H股,有利于提升股票流动性及估值。根据申银万国的测算,万科若转板成功,A-H股比较效应将带动公司股价有14%左右的提升空间。

  证监会于3月21日出台了《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其中,地产公司由于盈利能力较强、估值低、负债高,是除银行以外最有可能试点优先股的行业。

  从美国地产公司的实践来看,优先股融资主要是用于开发商的夹层融资和商业地产商的并购融资,其优势主要来自类永续债的性质,以及改善资本结构的功能。中期来看,这可能成为地产公司重要的融资渠道。

  目前,地产上市公司符合发行优先股条件的只有保利地产、金地集团和中国建筑,但要闯过国土资源部审核,难度并不亚于再融资方案的批复。保利地产和金地集团对优先股的看法,均是“观察为主,有机会不会放弃”。

  业内人士指出,再融资重启、B转H、绿地公布A股借壳方案及优先股试点等政策变化一脉相承,都是资本市场市场化改革的一部分,表明证监会的管理方式更趋市场化,对房地产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态度也逐渐趋于中性。后续对房地产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种种非市场化约束,如限制增发融资、发行债券、资产注入、重组等等,或也会进一步松动。

  张和平认为,这届政府的调控思路清晰,更多使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引导。以上种种举措,一方面能有效降低A股地产公司的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缓解流动性压力,利于行业分化。另一方面,是给市场释放积极的信号。

  整体而言,市场的流动性还是趋紧。从资金成本上看,目前的隔夜拆借利率、实体经济的贷款利率均较高。从上市公司逐渐公布的年报来看,2013年的融资成本比2012年有明显的增加。“以前基本上是比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略高一点,但是2013年整体上都要高很多。”

  此前几年,地产公司没有在股市融资的机会,只能做信托这样高成本的融资,本质上属于银行表外业务。累积了巨大的金额后,监管层对其风险难以把控,接下来肯定会做一些调整。举例说,受资本市场追捧的公司逐渐能融到更便宜的资金,有助于其资本结构优化,同时也会拉开与同行之间的差距。

  按照这个调整趋势,今年下半年整体资金层面不太可能进一步趋紧。再融资逐步放开,大量公司得到机会,IPO也可能进一步重启,优秀的地产商负债成本一定会下降。

  未来要看货币政策

  从历史上看,一线城市的房价,每两三年都会有一次下调,这次也不排除此可能性。张大伟称,“现在就看政策会不会救市了,如果再大量释放信贷,可能房价很快又会涨起来。”

  虽然资本市场在陆续打开,但总加起来,获批的金额也才数十亿元。这个额度跟全国范围的收紧信贷相比,体量可谓芝麻与西瓜,故对市场的信号意义大于实际影响。而且,面临资金链压力的企业,大多是中小型开发商,并不具备在A股融资的资质。

  当前房地产市场销售的疲软,本质上是对2013年四季度以来信贷紧张导致按揭贷款利率上行的滞后反应,未来房地产销售的走向,仍要取决于货币政策的取向及银行按揭利率的变化方向。

  工商银行总行信贷部一位人士告诉《财经》记者,目前房地产市场在信贷方面的最大症结,是因银行额度紧张,导致首套房在内的按揭贷款利率出现普遍上浮,目前上浮程度在5%-15%,造成了刚需购房成本的显著提高。

  换言之,目前按揭贷款利率偏高的原因,并不在限贷和行业政策,而在于银行自身。实际上,按现行政策规定,首套房的按揭贷款利率最低可到7折。

  目前房地产行业政策放松的意义较小,限购、限贷即使放松,对销售的帮助也非常有限。货币政策,才是决定当前房地产销售走势的唯一关键。

  回顾这十年,行业范围内的大范围降价,大概有三次。第一次在2005年,以上海、杭州被定点调控拉开帷幕;第二次,是2008年开年,万科喊出打折降价信号;第三次在2011年5月,北京通州区开始降价。

  上述三次大降价的时点,都是通胀上行、流动性收紧的末期,开发商面临资金流压力而进行价格调整。

  此次国内信贷紧缩的原因是,自2013年新一届政府执政以来,意识到过量的货币投放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力后,提出了“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货币政策。2014年,央行又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不变,“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明确提出,2014年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维持在13%左右。

  随着美国经济持续复苏、就业改善和QE削减逐步展开,对国际流动性的吸引力持续增强,这势必导致外资流入中国的速度放缓,甚至会出现外资大规模流出——人民币开始贬值就是明证,国内流动性进一步承压。

  目前,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导致银行体系内存款流失,可贷款资金量减少,资金成本上升。据央行数据显示,2014年1月人民币存款减少了9402亿元。存款总额持续下降,使得银行不得不提高存款利率来吸引资金,继而导致信贷新增规模日益紧张,贷款成本持续走高——房地产是最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必会受到巨大影响。

  更大的问题是,地产业黄金十年已过,行业蛋糕无法再做大,未来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来驱动。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将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新开工700万套以上,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对拉动经济或有较大意义。

  
目前热炒的京津冀一体化,暂时看不到落地的细则。早在2004年,国家发改委就正式启动了编制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但历时十年仍未出台;2011年,“京津冀一体化”、“首都经济圈”概念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成为国家战略,但三年来仍未有进一步细则。

  张大伟告诉《财经》记者,这其中更多的是炒作。未来即使真的在高层领导的强力推动下成型,影响也只是区域性的,会对北京周边、天津和河北部分的土地价格和房价形成拉动,但可能利好远远低于大家的预期。因为,“北京不想要的,河北也不一定想要”。

  张和平则表示,阳光股份在天津多个项目驻扎多年,十多年来天津的房价和商场租金上涨幅度都比较稳定,现在京津冀一体化是一个机会。

  其他地产公司也在寻觅新的利润点,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做金融,万科、恒大都在收购银行;其次是做产业地产,例如养老、商业、旅游地产,即和自身地产业务实现联动和共赢。

  “圈内来看,大家都不太乐观。”张和平坦言。

新浪地产
关键词:市场动态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