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行业转型升级遇瓶颈

提要:在污染源头的燃料使用方面,国内陶瓷各产区政府也陆续出台政策限令产区内陶瓷企业完成“煤改气”。国家环保政策导向如“紧箍咒”般收紧,陶瓷行业摘掉“三高”帽子,迈向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减排的转型升级的步伐必须加快了。

  从去年以来,随着我国雾霾天气常态化的加剧,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不断加强了对治霾、工业生产节能减排工作的执行力度,一个接一个的会议,一次接一次的专项整治行动,无不展现了政府对传统重污染工业进行整治的决心和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导向。

  上周,国家环保部发布了今年2月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佛山空气质量不再垫底珠三角!”着实可喜!但让人意外的是,肇庆,这个一直以来被称为宜居城市、旅游胜地,却成为了珠三角地区2月份污染最重地区。舆论普遍认为主要是政府为了财政收入而引进了高污染的生产企业而导致了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不少指责指向了佛山陶瓷企业。

  严厉的环保政策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上,在实际生产中又遇“人人喊打”的尴尬局面,陶瓷产业进行了多年的转型升级是简单的污染转移吗?清洁生产、降耗减排的发展又遇上了怎样的瓶颈?

  佛山陶企:产业转移并不是污染转移

  关于肇庆这次空气质量排名垫底的解释,肇庆市环保局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原因有多方面,最重要的原因是受地理和天气因素的影响。肇庆市位于珠三角中部偏西且处于广州、佛山等城市的下风向,污染空气被吹到肇庆后又因四面环山的阻挡而无法扩散出去。其次,2月份肇庆的天气状况比较平稳,以吹微风为主,聚集在肇庆的污染空气就更加无法吹出去了,但这一说法显然安抚不了愤怒的舆论。

  甚至有肇庆市民发表博客文章指责政府没有底线,为了财政收入而承接广佛的大污染企业,而事实上现在的肇庆却没能从这些企业中获得多大的经济得益,可谓“穷而污染”,他宁愿选择“穷而生态”,观点引来大片网民的附和声。对于地理因素的说法,佛山市陶师傅陶瓷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郑燕祥也表示了相似看法:“肇庆的地形可能有点像盆地,工业生产的废气积聚后难以排散,因而区内污染就显得相对严重了。”

  佛山陶瓷企业在当年的关停转移大潮中,有不少企业是就近地迁往了肇庆高要、鼎湖及四会等地。经过几年的整治,佛山的空气状况大大好转,而肇庆的空气状况则仿似每况愈下了。那么,佛山陶瓷的产业转移是直接的污染转移吗?

  答案是否定的。郑燕祥说:“事实上,每一次陶瓷产业的转移,其环保水平都会上一个台阶。当年的南庄陶瓷企业转移到到肇庆等地如是,将来肇庆等地的陶瓷企业转移到其他地方亦会如是。政府会对迁入的企业设定一定的门槛,而企业也不可能把原来的生产模式直接搬过去。”据了解,过去在南庄的陶瓷工厂,受限于原有的场地等因素,难以在生产设备上改善以及采取更多的末端治理措施。那时的陶瓷厂,人都不敢靠近的,气味非常大,又十分刺鼻,让人感觉难受。现在的陶瓷工厂,即使没有使用天然气,在车间内也仅仅是感觉稍有气味,不会让人感觉难受。

新浪地产

网友观点

0人评论了新闻:陶瓷行业转型升级遇瓶颈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