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年最为抢眼房企是绿地 被封"高大上"_新浪地产网
关闭广告

北京今年最为抢眼房企是绿地 被封"高大上"

提要:绿地集团日前公布其2013年度经营业绩,全年实现业务经营收入超过3300亿元,较2012年增长33%,其中,房地产业务实现预销售金额1625亿元,较2012年增长53%,行业排名全国第二;实现预销售面积超1660万平方米,较2012年增长38%,行业排名全国第一。

2013年度500强开发商首选供应商品牌测评启动<<<<<<<<点击进入< >

  来源:北青网房产 

  如果说,近来最为抢眼的房企绿地,相信没有任何人会反对。

  绿地集团日前公布其2013年度经营业绩,全年实现业务经营收入超过3300亿元,较2012年增长33%,其中,房地产业务实现预销售金额1625亿元,较2012年增长53%,行业排名全国第二;实现预销售面积超1660万平方米,较2012年增长38%,行业排名全国第一。

  2014年,绿地集团的目标是什么?近日,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直言不讳,房地产业务销售收入有望达到2400亿元,而集团全年经营目标将直指4000亿元。

  过去,绿地以建造城市标杆建筑闻名。与其他开发商相比,擅长超高层建筑以及大型城市综合体,是各方给绿地贴上的一大标签。可以说,绿地是“最懂政府的企业”。自2012年,绿地在不声不响中突然实现了销售额过千亿元,“千亿阵营”已不再是目标,拓展海外、机制转型的“做大”行为似乎更被绿地青睐。

  数年中,老牌国企如何成为航母级的公司?

  “高调”与“江湖地位”

  近日,克而瑞研究中心与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13年房企销售排行榜TOP50》显示,2013年万科的销售额为1740.6亿元,位居销售榜的第一位。不过,排名第二位的绿地集团的销售额,与万科的差距仅115.3亿元,而在2012年底,两者的差距高达340亿元。

  由此数据,业界立即展开了一场大讨论。一方面,是感叹绿地的“春风得意”;另一方面,则是为绿地与万科2014年王座之争展开“论战”。

  几乎与此同时,张玉良一改往日低调,频频出镜与媒体接触。并表示,“绿地始终关注并准确把握长期性、结构性的趋势,通过运行机制、商业模式及区域布局的不断优化,我们正在加速实现从单一开发到综合开发、从国内开发到国际开发、从单纯开发到开发运营并重的深刻转型。”言外之意,绿地已不再是以前的绿地,“高大上”将成为绿地的代名词。

  纵观这一连串的高调事件,背后滋味却是值得人回味。

  “房地产谈今天的事情,一定要看到数年前,种下的因才会有今天的果。绿地的成绩可以看成是长期战略部署的结果。”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评价。

  在他看来,有着上海国资委背景的绿地在资金上具有优势,而“不差钱”决定了其战略姿态——在大家谨慎的时候,绿地大胆、激进,携一些基本优势超车。“资金充裕可以逆周期操作。别人恐慌时,你贪婪。这就使得绿地选择了一种大面积拿地的发展模式,而由此延伸的超高层、新城、住宅加新区等产品规模就会比较大,产品也很容易放量。”

  实力积攒,来之不易。无论是为后期发展,还是打造品牌,理所应当的“江湖地位”自然成为绿地的渴求。

  对于2014年绿地实现销售额2400亿元“江湖地位”的确立,可谓底气十足。2013年,绿地就拿了100余幅土地。而在寸土寸金的北京,绿地共拿10幅地,总金额81.66亿元,拿地规划建筑面积140.76万平方米,为去年在京拿地建面最大的房企。丰富的土地储备和非房地产业务的支持,使得绿地给自己定了很高的目标:2014年达到全球前300名企业,2015年达到前200名。

  从目前来看,绿地土地扩张态势明显超过万科。尤其在香港上市后,绿地信心加大。加大补仓,满足土地储备需求,成为2014年战略扩张的必备一步。

  越做越大的蛋糕

  做不做“大哥”是面子问题,怎么做是生存之道。无论是国内扩张,还是海外布局,或是企业战略调整,“做大”成为绿地发展的第一要义。

  2013年,绿地延续聚焦一二线及重点省会城市的策略,全年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33个城市新增土地储备,土地投资款近800亿元,可建筑面积3127万平方米,目前开发项目已遍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80余座城市。

  国内强势扩张显而易见,而张玉良对此似乎并不满足,“一二线及省会城市仍是市场焦点,同时新城建设、旧城改造方面必将释放更大需求和空间。绿地在全国化布局基本完善的基础上,下一步将重点加强华东、中部及珠三角地区重点城市的布点和深耕。”

  为把蛋糕做得更大,国内市场似乎已满足不了绿地的志向。在国内布局之时,海外拓展同时推进。张玉良表示,“随着大批海外项目的实质推进,绿地将真正实施跨国经营战略,并着力保持高质量、高效益的增长,成为具有世界级规模和竞争力的全球综合性地产开发运营企业,真正从‘中国的绿地’转变为‘世界的绿地’。”

  2013年,一场绿地海外攻城略地的大戏就此上演。3月签署澳洲悉尼项目,5月自主酒店品牌铂骊在德国法兰克福正式挂牌,7月通过资产置换签约西班牙马德里、巴塞罗那两家酒店,同月拿下美国洛杉矶项目,8月签署泰国曼谷、芭提雅两大项目,10月成功登陆纽约,11月追资韩国投建济州最高双子塔,12月悉尼“绿地中心”启建并预售,同期进驻墨尔本。

  短短一年间,绿地海外业务布局四洲七国十一城,已确定项目投资额超100亿美元。2014年,加上计划开工并预售的洛杉矶、纽约、伦敦等一批项目,预计海外业务收入将一举突破130亿元人民币。

  对于今年海外开发的步伐,绿地集团提炼为,2014年在海外市场方面,将深耕优质区域,在已进驻并产生可观效益、拥有较好前景的国家及城市适时追加投资;另一方面,仍将择机新辟市场,再进入包括加拿大、法国、新加坡等3-5个国家,择优储备项目,形成更加优化合理的海外投资布局,全年计划新增海外投资50亿-80亿美元。

  加码商业地产

  实际上,绿地不光是体量的高速增长,战略结构的调整使其商业部分也正在被扩大。

  这几年,随着绿地中心在全国各地迅速落桩,超高层专业户绿地的发展重心也开始转换,目标锁定商业地产。绿地官网显示,绿地的商业地产总规模现在已经突破1800万平方米,仅持有型购物中心面积就高达300万平方米。

  现在,随着上市等一系列资本行为的展开,绿地的商业地产野心也进一步壮大,商业地产比例升至45%。张玉良表示,预计绿地今年商业地产对房地产板块销售贡献突破60%,绿地集团今年的土地储备计划为800亿元左右,在建商业地产将超2000万平方米。

  “一个企业的体量到达一定规模哪怕是试水,也要去做一些事情。从资产的角度讲,海外投资,更多地体现为资产配置,一些超大规模的房企规模已经超过中国市场的池子,再往下发展必须要走国际化的道路。”对于绿地的高速扩张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利润率、周转速度和产品打造方面绿地比较欠缺,虽可以“做大”,但做强尚需时日。而随着绿地的股份化改革越来越深入,“做大”是其必然的选择。

  不好玩的资本游戏

  绿地“做大”的背后是资本实力的体现。而对于上市融资,绿地充满着欣喜与无奈的纠结。

  2013年,绿地成功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绿地以30亿港元顺利投资控股香港上市公司盛高置地并将其更名为“绿地香港”(00337.HK),由此拥有了国际化的公众公司平台、海外业务发展平台、境内外资源整合平台和融资创新平台

  “进入资本市场、深化混合所有制,目的都是为了进一步激发企业的潜力、活力、动力和竞争力。绿地今年实现了一些突破,这些都还只是起步。”对于绿地在香港上市,张玉良曾这样表示,“我们选择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行业影响力,市场化程度高、竞争力强,在市场化经营理念方面与绿地高度一致的投资者,通过增资扩股,不仅充实资本实力,更有利于未来在产业拓展、产融结合等方面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不过令人感到迷惑的是,在绿地集团布局中,一方面绿地香港在绿地房地产业务中高奏凯歌,另一方面,绿地集团整体上市,进展依然不明。

  据之前信息,绿地集团借壳金丰投资一事则仍处于迷雾之中。2013年8月23日,金丰投资公告,公司控股股东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正在筹划涉及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公司股票自2013年8月26日起连续停牌。11月7日,金丰投资再次公告称,控股股东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正在与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其有关股东接洽、商谈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交易各方正在对重组方案进行细化研究论证; 独立财务顾问、法律顾问、审计机构、评估机构等各中介机构正在推进相关的尽职调查、审计、评估等工作。但截至目前,金丰投资已经停牌数月,目前仍无进展。

  实际上,早在2007年,张玉良就公开表示,绿地正在准备集团A股整体上市。不过作为一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公司,由于调控等问题,绿地冲刺A股均未最终圆梦。

  为此,绿地也正在积极争取。2013年12月,绿地增资扩股一事落定,包括深圳平安创新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在内的5家机构,将联合增资超过百亿元。而此次增资扩股之后,国资在绿地集团的持股比例将降低到50%以下。而这一举措,被业界普遍认为是,绿地为整体上市铺路。

  张玉良在2014年1月10日曾公开表示,绿地集团A股上市材料最快本月底下月初递交给中国证监会。上市将是整体上市,因此上市资产规模将较大。上市进程预计最快2014年上半年完成。地产监护

新浪地产
关键词:地产江湖  绿地  房企  房地产  万科  张玉良  

绿地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绿地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