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发端
十八届三中全会使“改革、创新”无疑成为2013年的核心关键词。在中国改革早已进入深水区后,其发力点无形中变成“用开放促进改革”。“自贸区”概念在中国横空出世。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3年9月29日上午10时正式挂牌开张。
上海自贸试验区是新一轮系统性、深层次改革的开启点,而远非再建一个自贸“园区”那样简单,也绝不是另外一场“优惠政策盛宴”的不争事实。其意义之深远,不亚于当年的深圳特区设立。
一石激起千层浪,广东、天津等全国各地都开始申报“自贸区”。数年前开始率先掀起先行先试改革号角的深圳前海,一下变得不在是唱“独角戏”,压力和动力同时剧增,随后在商事制度改革、土地拍卖、基建上加快了步伐。2013年12月中旬,涵盖深圳前海的广东粤港澳自贸区方案正式上报国务院,提出建“六大中心”,范围超上海。业内指出:上海自贸区属于国际性及双边性自贸区,重点进行金融改革试点;广东粤港澳自由贸易园区属于区域性自贸区,更多侧重于包含港澳的珠三角地区经济整合。至此,长三角、珠三角两个自贸区内含竞争又互为补充的格局基本形成,“用开放促进改革”大势已定。
前海故事
“13井喷”
“一个春天的故事”,2013年在深圳前海继续上演。7月8日,前海管理局从深圳南山搬到了前海,在300多个集装箱搭建的临时办公楼中办公。“几乎每天晚上,在食堂中,会发现约有三分之一的员工在加班后吃饭。”前海管理局有关人士对南都记者介绍说。
2013年,前海率先落实深圳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首张新营业执照落户前海。随后前海注册企业出现了井喷,截至2013年年底,相关统计显示:前海合作区内注册企业共计2642家,注册金额合计2051亿元人民币。在金融创新方向上,前海在2013年也迈出重要一步。2013年1月28日,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签约仪式上,首批贷款15家香港银行向注册在前海的15家企业发放20亿元人民币贷款。
在国际化软环境建设上,前海商事法庭、前海国际仲裁院,在2013年9月份前后正式开始运转。
而为了推动深港合作,2013年,前海赴港共开展了127场一对一推介咨询活动。前海管理局局长张备表示:前海跟香港合作有五点原则:第一就是:凡是对香港不利的事情前海一律不做。
“14突破”
前海管理局局长张备介绍说:“2014年我们将努力在几个方面实现实质性的突破,那就是金融创新、深港合作、新城建设、产业发展和体制机制等方面。”
据南都记者了解,2014年,前海基础设施建设将进入全面建设期,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共计106项,其中新开工项目38项,年度基础设施投资将达到51.6亿元。其中由前海局负责项目共计66项,年度计划投资将达到30亿元。
张备表示,2014年前海还要推出十块左右的土地出让。在深港合作方面,在企业公馆旁边建2万平米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称之为“深港青年梦工场”,提供现代服务业方面的一个孵化器给深港的青年。金融创新方面,22条政策中还有6条没有落地,继续争取政策落地。在产业发展方面,前海既会瞄准世界500强,同时也会高度关注一些新型行业、新型产业中间的一些小巨人。
“2014年我们定义为前海突破年,经过三年认真准备,前海已经蓄势待发。”张备如是表示。
负面清单
“13破茧”
2013年9月30日公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3年)》包括了国民经济所有18个经济门类,设计89个大类、419个中类和1069个小类,编制特别管理措施共190项。
在负面清单出台之前,分析人士对其褒奖有加。称其“是一次重大的投资审批管理体系和管理办法创新”等。然而,2013版负面清单的出炉,引来了市场的诸多诟病,认为其开放度不够,且和商务部已有的目录重复,创新不足、突破不大。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设计参与者王新奎坦言,“2013版负面清单因没有先例和范本,设计过于仓促,故质量不高。”
而商务部研究院外资部主任、高级研究员马宇对南都记者表示,“我们对于扩大市场准入,还是局限在宽泛地去说。具体到一个行业,基本思路还是要管。”而且目前的负面清单,管的还有点“宽”。
“14优化”
在上海自贸区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上,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也表示,“管理从负面清单开始取得了共识。以后会有2014年版、2015年版、2016年版。全国人大通过,给了我们三年时间,我们会每年进步,再不断完善。”
有消息显示,上海市正在就2014版负面清单征求各方意见,准备对清单进行改进和优化。而上海自贸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李晓红日前曾公开表示,自贸区2014版负面清单已经开始编制,清单缩短是趋势,且会更加透明和开放。王新奎透露,新版负面清单将会淡化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参考。而对其出台时间,有消息显示或在今年上半年。
马宇告诉南都记者,目前,2013版负面清单的执行情况还不理想。一些企业去上海自贸区办理负面清单以外的业务,但相关办事人员给予回答“‘请参照区外管理’。”无疑给“负面清单”的执行打了折扣。
央行30条
“13开口”
2013年12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引起普遍关注。
其内容包括账户体系、投融资汇兑便利、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改革等在内的30条实施意见。万联证券研究所所长傅子恒表示,“《意见》在对外投资、外汇额度管理、对外投资等方面均有较大突破。”
而稳步开放资本市场,放开进入境内的企业法人机构投资中国资本市场,其中包括了上海A股市场和期货市场,这相当于在管制相当严格的中国资本市场上“撕了个口子”,不过傅子恒亦对南都记者表示,在有突破的同时,暗含了一定的限制和前提。
北京大汉九鼎研究院院长赖伟民表示,《意见》中利率市场化、个人境外直接投资等内容,目前不具备可操作性。
“14成熟”
为加强协调沟通,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工作协调推进小组已于2013年底正式成立。分析认为,这将意味着2014年,各方合力之下,将推动监管部门支持自贸区建设的操作细则尽快出台,并有效落地实施。
关于《意见》,在2014年将出台一系列配套法规和细则。赖伟民对南都记者表示,“大部分细则将在三个月内出台并实施。”首先出台的是央行内部可决定的细则,然后是跨部门、需协调的细则。账户开立、外汇管理改革、银行分账系统管理等内容的配套法规在1- 2周内会出台,例如落实第24条“取消区内机构向境外支付担保费的核准,区内机构直接到银行办理担保费购付汇手续”,目前的规定是在普通贸易项下比如佣金、红利等向境外支付3万美元出去就要核准。
《意见》中第9条涉及个人跨境投资、跨境贷款的内容,需要央行、证监会、银监会共同拿出一个配套实施办法,预计在2014年二季度可以出台。央行上海总部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兼上海分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局长张新表示,希望用半年的时间初步探索总结试验区改革成熟的经验,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