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的城市原点水东街改造:请直面它 解释它

  2013年快过去了,惠州的城市原点水东街再成舆论焦点。过去一年多,于2009年启动的水东街改造项目停滞已久,遂成公众心中的疙瘩,不至于时刻被惦记,但想起时总归不舒服。

  12月26日,市政府尝试用2.3亿元去解开公众的心结。在2012年9月底市住建局局长李德友代表市政府公开谈论水东街改造的话题后,官方面对曾经的“拆迁性保护”决策颇感难堪和棘手,一片烂尾的改造工地随之无奈缄默,变成反讽式的存在。时隔一年又三个月,官方终于决定勇敢面对它。

  据本地媒体报道,12月26日下午,副市长邓庆忠在水东街改造指挥部召开水东街改造工作推进会,研究水东街改造收尾工程的实施方案,包括组织领导、工程进度、资金安排等,并对改造工程中遇到的项目建设管理问题、监管问题、前期投入改造资金的固化问题等进行了讨论。与此同时,挖掘机再次进场,水东街又响起机器轰鸣声,这标志着水东街改造传统风貌街区收尾工程复工建设正式启动,市政府安排2.3亿元,工程预计明年底完工。

  近一年多来,关于水东街的去留早已发生根本性的情势转移。惠州市将争取在2014年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2年下半年起各项筹备工作紧锣密鼓进行,市住建局当时公示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等多个暂行规定和办法,提出保持水东街、金带街等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风貌与现有居民生活的延续性等。同时,公示了惠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单,苟延残喘的水东街呈现命运分差:水东东路、上塘街在等待拆迁的忐忑中时运逆转,多处商住建筑和居住建筑位列历史建筑保护名录,被供奉起来;与此形成尴尬对照的水东西路、下塘街则命途多舛,熬不过时间和推土机的暴力,或成废墟,或变身假古董。迄今,短短700多米的水东街分裂为“一街三貌”,一貌是合江楼等簇新的仿古建筑,一貌是拆迁过后的民居废墟,还有一貌则是沧桑古朴的老街。

  市政府此次重启水东街改造收尾工程,其实是想把断裂的景观塑造得更加“合理化”。水东街改造技术总顾问朱益明接受采访时揭示了这层意图,改造收尾工程连接着水东东路的地块上,尚未拆迁的旧楼基本不再拆除,仅作加固和修缮,而已拆迁部分,建筑风格将仿旧楼的风格,同时作为新建部分与旧楼之间的过渡,“让整体的衔接更加自然”。如此“用心良苦”,在当初就反对水东街拆迁性改造的地方文化保育主义者看来,叫“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此外,2009年的水东街改造工程涉及民居拆迁及回迁安置等,从民生角度而言,市政府重启改造收尾工程也是在履行责任和义务。

  我曾多次批评市政府在水东街改造工程上的立场和行径,但既定事实已成,从挽救水东街改造残局的出发点再作衡量,我支持市政府此次的“勇于面对”。不过,单单直面并收拾水东街改造残局还不够,断裂的水东街街景不仅应该作为政府造城失败的案例而存在,更应该上升到警示效应的层次,让后来的地方执政者引以为鉴。而且,为避免历史街区的改造重蹈覆辙,政府还必须向公众说明拆建式的水东街改造项目为何被叫停。迄今为止,没有一个政府部门,也没有一个当地官员,站出来向公众释疑,遑论道歉?

  水东街改造技术总顾问朱益明解释说,水东街改造工程突然停工多时,“主要是因为资金问题,现在资金到位,就可以进场复工了”。可是,这个理由很难服众。资金问题只是表象,地方主政者人事更替后颇具眼光地喊停这一工程,或才是根本原因。坊间早在传言,水东街改造工程当初强行上马,与时任市长的个人偏好不无关系。因此,本届市政府有勇气则应出来兜底道歉,与上届政府决策作出切割。

  还是那句话:面对它,解释它,不是为了接受公众的嘲讽,而是为了时刻警醒政府的决策。如此而已。 □末丛

关键词:人物观点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