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中一: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
对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绿色住区和绿色城镇,我着重讲述四个观点:
第一,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专门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这是现阶段发展绿色建筑的最高指导思想。
在未来的城镇化建设中,需要优化城镇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合理布局,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生活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的良田……最终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针对上述目标,报告亦配备保障制度,比如建立环境损害责任制,实行生态补偿制度,这些将来肯定都是要实施的。
第二,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绿色建筑上升到国家战略。我认为现阶段需要结合国情推行绿色建筑,努力建设绿色住区和绿色城镇。其实,绿色建筑的概念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城镇化基本结束、大规模城市建设基本完成之后提出的,所以欧美国家提出的绿色建筑主要是对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完成的。
因此,国内推行绿色建筑要结合国情,处理好两个关系。一个关系是单体绿色建筑要与建设生态城区并重,这是现阶段探索城镇化的路径;另一个关系是要从大拆大建、千城一面向改旧建绿转变,大拆大建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与绿色建筑本意相悖。因此房地产业要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住宅产业化、推广全装修房比例等都需要提上日程。
第三,要坚持地上地下统筹开发,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城市建设往往注重地上,有些城市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五年一大变,但地下建设很落后,造成地下管线问题、地面坍塌问题频发。今年国务院专门印发通知,要求加强管线建设、垃圾场建设等。这些问题是建设绿色城市、绿色住区必须解决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对这些问题赋予新的内容,重点提及在城市建设中如何拓宽投融资渠道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