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延平:浅析贷款利率市场化对楼市的影响

  近期的“贷款利率市场化”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有人欢喜有人忧!更有人惊呼:政策“拐点”已然来临。一切源自世界经济减速大背景之下的企业竞争压力。面对眼前这场世纪之争的大棋局,在“新国五条”之后,在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总基调下,本届政府开始着手出台一些新举措。这或许是“钱荒”事件引发的连锁反应!

  6月20日的“钱荒”事件余波已平,虽无二波涌起,但是也暴露出一些端倪,表明体制内、外的市场改革还需进一步优化与深化,特别是金融机构表单外业务肆意疯长和泛滥借贷,给金融界及长袖善舞的银行家们敲响了警钟。

  2008年美国爆发的那场“次贷危机”殃及鱼池,欧盟体与新兴体无一幸免!美国QE3计划意在向这些区域转移危机。在持续了3年多的减税、印钞、美元对人民币贬值、设置贸易壁垒等组合政策刺激之下,美国房地产市场、就业情况、经济指标均显“回暖”征兆,于是乎,美国今年上半年宣布逐步停止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热钱”开始回流。一批国内优秀房企和华人也选择在美国或投资或置业。这和美国金融机构的利率水平有很大关联性,一方面我国的“限购”使得本来投资渠道较少的中国内地市场缺乏资本逐利的载体,且在国内高通胀之下投资风险增大,而在美国置业的“杠杆回报率”则相当可观;另一方面,在美国置业或投资拥有的是“永久性”物业,中国富人何乐而不为呢?

  相比较而言,国内的一些投资客占市场半数及以上的区域,楼市“泡沫”则较大,但是随着2010年自上而下的限购等一些列宏观调控政策的严格实施,“泡沫”正在被一点一点“挤出”。在2008-2011年楼市相对比较低迷的周期。温州市场的民间恶意借贷、房企老板卷款逃跑的事件时有发生,即便在内地省份的三、四线中小城市,比如湘西一带也曾上演“温州民间高利贷”的悲剧故事。中小城市资金链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温州民间资本数百亿的资金通过“地下钱庄”模式运营不规范、不自律,因此存在高风险性,民间“影子银行”坐不上正席。国有商业银行在温州的试点改革也只是浮云。

  “钱荒”虽然不代表国家“资金池”真的“差钱”,但是表明现有管理体制下,在贷款额度总量规模控制下,金融机构间的竞争何其大!我们来回顾一下一个月左右的政策指引。

  “钱荒”事件近一周后,在6月28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在通气会表示:房地产融资将有条件放开。这意味着证监会已经准备接收房地产企业上市、再融资和重组申请,并重启暂停3年多的审核程序。房地产融资政策将发生重要转变。

  “钱荒”事件近半月后,在7月5日,国务院下发《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即“金八条”)。明确指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金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企业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

  “钱荒”事件近一个月内,在7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央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内容包括: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另外,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也不再设立上限。

  上述政策“叠加”推出,我们不难发现,政策正在向大型上市企业倾斜。这些政策能降低他们的融资成本。当然这些政策覆盖全国各个行业。就房地产行业而言,贷款利率下限取消及证券市场再融资,必然为品牌上市房企轻车熟路融资铺平道路,这些企业将是最大的受益者。作为真正企业公民的品牌房企应该是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提高融资资本高效率,为提高城市竞争力而有所为,而且要为一座城市建造更多的地标性的和高性价比的好项目。对于中、小型房企而言,由于银行贷款信用、资质审核对中小房企相当之严格,要想分享贷款利率下限“一杯羹”,必须满足苛刻条件,换言之贷款门槛过高必然会将中小企业挡在了“弹簧门”外。那么,在下半年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下,这些企业极有可能将面临资金链更趋紧、流动性更短缺的局面。在这种情形下,尤其是三、四县城市的中小房企应该积极地营销策略、快速去库存。以高周转率、高去化率跑赢市场。内地中小企业的“过冬”模式应以“抱团取暖”为上上策。

  “贷款利率市场化”对楼市的影响除了上面的房企在融资渠道方面的分化外,直接体现在每一年度销售榜单上竞赛。其实这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分化在2012年底就已经显现。进入“千亿俱乐部”的大鳄们全部是全国品牌上市房企。特别是小型房企的生态环境已经相对恶劣,其唯一赖以生存的正常化融资渠道基本上被“堵死”,只有借民间高利贷以解燃眉之急。另外一个“分化”是区域分化。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的市场表现分化。一线城市因为凝聚力较为强劲,陆续有移动人口“输血”,租售市场火爆,房价与国际接轨趋势很明显;而一部分三线城市人口战略未能及时跟上,“摊大饼式”的城市化“后遗症”很明显,“城市病”徒增。有些产品领域已经过剩,但是房价显虚高,后市需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在某些中小城市,不排除一些房企借“新型城镇化”之壳“圈地”的现象滋生。

  “贷款利率市场化”7月20日已经落地,这是市场经济“去杠杆化”的一个真实故事,有专家预言其具有里程碑意义,并呼吁“存款利率化”早日到来。但是,笔者认为“放开贷款利率下限”或是“存款利率化上限”应谨防“自由化”。“错放在政府身上的手,要放到市场上去”固然听起来不错,但是政府依然要加强监管,谨防一些大企业特别是央企、上市企业借银行的资金做起“二房东”的生意;谨防行业垄断竞争现象大面积出现。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化调节。由此可见,十分有必要建立起“利率改革”的相关配套制度,比如根据“利率市场”评估体系,确定短周期内的一个政策基准利率,作为统一考量的参照系和尺度。这样的“新政”方显公平、公正。

  那么,“贷款利率市场化”后的政策效应,还有待于市场检验!

关键词:人物观点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