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罚单”后 陶瓷行业治理刻不容缓
今年,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两次“天价罚单”,不仅在国内引起轰动,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次是针对六大乳业奶粉品牌企业垄断行业开出的罚单,共计6.7亿元。另外一次是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引起的“天价罚单”,按《证券法》的上限5倍进行处罚,共计罚款5.2328亿元。通过这两起可以载入史册的“天价罚单”,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当今中国进入改革深水区后,“习李新政”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冲锋号角。
经济越来越市场化,市场监管越来越趋于严格,这是企业经营必须要面对的不争事实,我们陶业经营同样无法逃避,除非歇业关门,不再经营。一个规范化的经济时代悄然来临,总体实行的是宽进严管的理念,用严密的经济监管规章加上严格的执法。
陶业经营老板是典型的草根经济新星,大多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第一轮农村城镇化高潮中,凭借好政策及大需求发展起来的。随着产能过剩及生产线的进一步扩张,陶瓷行业的黄金时代已经悄然过去,2013年开始,中国陶业连续十多年的两位数的高增长情况出现变化,2013年上半年第一次出现增长拐点,上半年整个陶瓷行业增长5.8%。随着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的进一步上升,陶业利润越来越薄,微利经营时代来临,企业稍有不慎就可能步入亏损。
规范化的经济监管和陶业野蛮生长时代后遗症的矛盾日益突显出来。陶业要适应这种规范化的经济监管,必须主动进行合规管理,规避以下几大经营风险。
第一,环保安全风险。环保安全日益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生命线,在政府的监管考核体系中拥有绝对的一票否决权。三水中盛公司早已因一场大火不复存在,如出现这样的安全问题,政府不关停,你自己也要关停了。前不久关于危险废弃物处理的入刑问题,最高法和最高检颁布了司法解释,一改过去环保违法监管的软弱,变得强硬起来,将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各类环保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全部入刑。安全环保问题,现在已经是企业老板和经营者首先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如煤气泄漏、安全意外等,白天晚上都会想,越来越考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神经和智慧。前不久佛山市安监局向禅城一家陶瓷洁具企业开出的的40万元职业病危害罚单案,这只是对陶业敲的一个警钟而已。
第二,税务经营风险。这是一个行业非常敏感的话题,这与经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存在着法律规定和行政执法的矛盾。政府在税务管理模式上,与经济增长一样实行按比例增长,使法律规定纳税义务有了打折的空间,政府“放水养鱼”才有了可能,行业潜水艇才有了存在空间,特别是中小企业受益较大。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利润和效益下滑,为了生存,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企业在税务这方面下功夫,想办法规避纳税。因为挺过去了,就可能生存,挺不过去,就是死路一条,所以会有企业铤而走险。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个重新洗牌、整合行业的机会来临了,手持巨额现金的企业会占有先天优势,坐等抗风险能力不强的企业滑进泥潭,然后伸手拉一把,再谈并购,价钱当然也会对收购企业更有利。
第三,劳动法律风险。基于行业的特点,因窑炉不能随时停窑,导致行业存在加班普遍的问题,节假日不能休息也成为行业员工一大忧伤。现在只有极少数企业的员工有一定时间的休假。但因为行业的工资比起区域其它行业来说略高一些,所以劳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比较和谐。随着劳动力的供应总量的减少,部分劳动力回流内陆及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及在劳资关系中的话语权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另外,社保等历史的欠账是一定要还的,劳动法律风险必将在一个临界点上爆发并呈大幅度的增长,处理不好,就会呈大规模的群体维权事件,将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前几年行业内知名的某卫浴名企因出现尘肺病事件后,未能及时做好处理工作,就吃了大亏,保守估计全部案件处理下来,至少花掉了上亿元的费用。
第四,产品质量法律风险。前段时间乳业故事层出不穷,乳业反垄断还未结束,新西兰恒天然毒奶粉事件又爆开了锅,质量安全又一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和核心。陶业产品质量在瓷砖的放射性、卫浴的电路安全性方面如果出现质量问题,还是会引起一定的安全问题的。如前不久发生在东莞某别墅的知名品牌洁具爆炸事件,所幸无人员伤亡,不然又将是一起质量问题引发的血案和悲剧。所以质量问题无小事,公司要在生产的每个环节做好质量控制,从原料、生产、出货、运输及安装服务等各个节点避免质量问题和瑕疵,将ISO9001、ISO14000等各种管理体系真正做到实处,落实到位。
要想很好地应对以上几种主要经营及法律风险,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吸取现代企业经营的精华,和当下的以家族企业经营模式为主的经营管理嫁接,理清公司“三会”的法律关系,做好内控制度建设和管理;理清老板和职业经理人的关系,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管理者、员工之间形成一种合理、和谐的利益分配机制,最大化地激活干部员工的活力。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提升和健康有效,实现公司真正的有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