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明:电梯事件高敏感度源于其与民生高关联性
上海交通大学电梯检测中心主任朱昌明教授。中国经济网裴小阁/摄
来源:中国经济网
“电梯与其他设备相比,具有不可回避、不可替代的特点,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电梯,天天都要接触和使用。” 上海交通大学电梯检测中心主任朱昌明教授在做客《中经在线访谈》时表示,电梯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可替代性使公众对电梯事件十分关注。
朱昌明介绍称,对于各种电梯事件,一直是政府主管部门对电梯高度敏感,公众对电梯也高度关注,这与电梯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性使分不开的。
“在当今社会,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电梯,天天都要接触,天天都要使用,与其他设备相比,具有不可回避、不可替代的特点。而对于其他特种设备,或者是在工厂使用,或者是在工地使用,普通人一般接触不到,有的设备可以被其他设备替代或不使用。”也正是这种与生活的高度相关性和不可回避性,使无论是政府官员、富人,还是草根百姓、社会底层,都感觉关注电梯安全也是关注自身的安全,一听到电梯事故或故障,都比较敏感。
“电梯的安装使用和安全运行,已经成为很多地方的民心工程,也成为民情诉求是否及时、良好解决的标志。所以政府主管部门对电梯高度敏感,公众对电梯也高度关注。”
朱昌明还表示,有两种心理作用也使得公众对电梯事件十分敏感。一种就是非自己掌控的无辜心态。“人们在开车时能够自己控制车辆,观察路况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事故的发生,即使坐火车、坐飞机的乘客也能够通过观察、触摸或服务人员的说明知道自身所处环境的大致情况。
而电梯则不然,电梯是无人驾驶的,也是非乘用者自己操作、掌控的,一旦出了问题,乘客都认为自己是完全无辜的,既然无人驾驶且随时可以使用,电梯就应该是一直好用,不应该出任何问题。”
另一种就是幽闭恐惧心理。“我们知道除观光电梯外,对乘客来说其它垂直电梯就是一个封闭的箱子,乘客在这个封闭的空间内除能操作轿内操纵盘之外,不能有其它操作。当电梯因为故障或者是检测到故障而进入保护状态时,可能会停在两个层站之间而造成关人,乘客此时被关在一个封闭、不可外视的箱子内,自然有一种恐惧心理。有时电梯是因为某些信号问题而返回到基站去进行系统复位,当事乘客因为不了解情况会认为是电梯掉梯了、坠落了等等。”
朱长明表示,我们要把电梯当作机电一体化的设备,在目前全球技术现状下,任何设备都可能出故障,电梯与其他一些设备不同是电梯本身制造出厂时是很多零部件,只有在建筑物中安装调整完成后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产品,因此建筑物的变形、沉降都可能导致电梯出现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