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建筑防治建筑“癌症”_新浪地产网
关闭广告

工业化建筑防治建筑“癌症”

提要: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栏目报道称,全国建筑防水渗漏现象非常普遍,屋面防水后65%还在漏水,地下室漏水更为严重,80%的地下室防水后仍严重漏水。工业化建筑专家尹鸿玺博士认为,“标准化工厂生产保证建筑质量,把防水的工序从建筑工地外墙,放在了生产线上。

  来源:TOM

  渗漏到底是不是建筑癌症?

  从打地基开建到使用维护,建筑也有生命。央视日前报道揭露,我国现有建筑生命周期不长,受质量等问题影响,成为短命建筑。危及建筑生命的因素很多,其中,渗漏成为建筑的癌症,在猝不及防时可能导致建筑倒塌,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70年产权“产品“被渗漏困扰

  传统外墙防水保暖材料容易破损,防水保温效果不佳。(图说)

  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栏目报道称,全国建筑防水渗漏现象非常普遍,屋面防水后65%还在漏水,地下室漏水更为严重,80%的地下室防水后仍严重漏水。这意味着,在中国,一栋70年产权的“产品”,耗费许多人大量资金后,甚至连“不漏、不透、不吵”三个基本质量要求都不能达到。

  业主们通过开发商解决防水问题,但开发商卖出房子后,售后服务普遍做得不怎样。考虑到成本问题,开发商们采取的措施也只是临时补救,不会从根本上去勘测渗漏的原因,更不会花大价钱从结构解决渗漏问题。在外墙或渗漏外表刷上防水材料成为开发商们的普遍做法。

  事实上,目前市场上假冒伪劣防水材料横行,有的材料只能使用两三年,与国标的规范时间相去甚远。开发商选择防水材料时没有外来的监管和约束,更多情况下只愿采购成本低、见效快的材料,这让一些假冒伪劣的防水材料登堂入室。最终受害的是无辜的业主,他们花了积蓄购买的房子却因渗漏得了“癌症“,建筑生命大打折扣。

  结构性渗漏破坏力更大

  渗漏问题成为侵扰建筑安全的“癌症”,安全舒适的人居环境无法实现。(图说)

  比材料防水形势更严峻的是结构防水,结构防水和表面防水的本末倒置,使得人们形成一个错误的观念,以为建筑防水就是材料防水。其实,好的防水材料不等于好的工程。形象地说,建筑漏水除了有顶漏、侧漏,更可怕的是结构性渗漏。这如同癌症的状态,普通渗漏点是癌变的组织,而结构性渗漏则导致癌症大面积扩散,迅速终结建筑生命。

  业内曾爆出,北京某交通枢纽上有一座18层的建筑被定点爆破拆除,当时施工人员在不同楼层设置了3个爆破点,按照设想,该楼应该在爆破点断开。但爆破后楼体震动,直接从地下室齐刷刷地断了。这说明那个建筑的渗漏使建筑物从‘根’开始烂了。如果建筑结构不够牢固,在外面涂什么样的防水材料都难以解决问题。

  北京这栋建筑不是个案,实际上,我国建筑工程的渗水、漏水问题十分普遍。专家介绍,如武汉市中山公园的武展地下通道,在使用近10年时间里渗漏不断,最后被迫封闭。北京地铁10号线的一些车站、北京地下最深的工程财源大厦、深圳的赛格大厦、太原的城市热力管廊、南通的家纺市场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水问题。

  工业化建筑能防治建筑“癌症 ”

  远大住工利用建筑工业化技术,在工厂制造“夹心”建筑墙体,有效解决渗漏保温问题。(图说)

  防水材料不给力,结构性渗漏不容易解决,建筑工业化是可靠和根除渗漏的方法。工业化建筑因其在工厂生产时的质量可控、精度可控、严格标准化等优势,已经成为国际建筑业的发展潮流。香港经过二十年发展,在住宅建筑中PC率(预制构件占钢筋混泥土用量的体积百分比)已由最初的17%逐步增加至30%,个别试验项目达到65%;日本集合住宅项目PC率也达到85%以上。

  从国际通用做法来看,组成工业化建筑的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工厂化生产后,在施工现场搭建,把误差从厘米控制在毫米,从结构上有效解决建筑误差。同时,工厂生产时,预制混凝土墙板整体成型,中间夹有保温和防渗漏层,成为“三明治“夹心墙,通过标准化技术让墙体整体防渗漏成为可能。工业化建筑实现了,从结构和墙体两个层面,从根本上解决渗漏等建筑通病。

  工业化建筑专家尹鸿玺博士认为,“标准化工厂生产保证建筑质量,把防水的工序从建筑工地外墙,放在了生产线上。‘三明治’墙体本身就考虑了防渗漏措施,这样做更能保证防渗漏的质量,而工业化建筑有效解决了建筑误差,实现了结构性防水的可能。也就是说,工业化建筑从根本上解决了渗漏问题。”

  工业化建筑不仅预防了建筑的“癌症“,而且也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基础。远大住工以工业化制造的方式全面革新建筑生产方式,提升建筑品质和效率,做到节水80%、节能70%、节材20%、节地20%,真正实现了“五节一环保”,而且解决了保温、防水抗渗、隔音抗震等建筑通病。

关键词:癌症  外墙防水  建筑质量  

工业化建筑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工业化建筑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