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全何以如此揪心?恶性竞争降低维保质量_新浪地产网
关闭广告

电梯安全何以如此揪心?恶性竞争降低维保质量

提要:“直营维修公司能掌握自己品牌电梯的一些核心技术,维修起来更专业一些,同时为了保障自己品牌声誉,反倒看轻利润。除了电梯使用单位承担第一责任以外,张岐云还希望社会优秀的维保单位进入到电梯的监管中,同时建议引入完善的保险机制。

王静画 

  来源:山西日报

  阅读提示

  如今,乘坐电梯,越来越让人揪心。不是突然失灵“拘人”,就是猛然失控“伤人”,这个每天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工具,甚至成为了频频夺命的“凶器”。

  近来,国内各地连续发生多起电梯安全事故,不断地刺痛着人们的神经。面对这一连串的事故,许多人心里充满疑问:电梯究竟藏了多少安全隐患?是什么造成了惨剧不断重演?我们如何将电梯“安全网”扎得更紧?

  谁的责任?

  每个环节都不应有人犯错

  太重集团宿舍区的徐晓斌,每天至少要乘坐两次电梯。“早晚各一次,周末更多。因为家住11层,上下楼都得靠电梯,不久前还被困在了电梯里。”徐晓斌至今心有余悸。前一段时期多起电梯事故的发生,让他对电梯安全的信任度下降。

  谁能保障我们的安全?在徐晓斌眼里,电梯应该由年检证上的质监部门负责。“按照国家规定,电梯必须每年检测一次,重点检测电梯的控制系统,如主机和控制柜,还有电梯的驱动系统。”省特检院院长李瑞峰说。但是,保障电梯安全又是一个动态的管理,就好比汽车,年检不代表不发生车祸,安全行驶还需大量日常保养来维护。尤其作为第一责任人,电梯使用单位作用关键。

  今年以来,我省虽未发生电梯恶性事故,但来自全国的事故敲响了警钟。

  5月14日,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某超市一台自动人行道运行中致1名乘客坠落死亡。事故原因是检修过程中违规启用故障设备。

  5月15日,深圳市罗湖区某大厦一台电梯突然下行,导致1名女乘客被夹死亡。原因是用液体润滑油代替了固体润滑油,致使其滴到了制动鼓和制动闸之间,制动力大大下降。

  ……

  10余起事故中有一个共同点:不是天灾而是人祸。这表明,通过国家相关质量标准检测,电梯质量本是过关的,事故根源多集中在了“维修保养”“正确使用”等环节上。从我省统计的电梯检修故障中,也是集中在门锁、制动两类问题上。

  “这些故障也许就是日常积累所致,比如装修时沙子残留、长时阻止箱门闭合、电梯里蹦跳、拍踹电梯等,这些举动都会影响到电梯的正常运行。”山西津奥电梯销售安装维修公司经理王少智说。他认为,保障电梯安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来自人们的文明乘坐。

  每一个环节都不容犯错,否则就可能酿成惨剧。随着城市不断扩容,电梯数量迅速增加。2012年,我省电梯数量为3.51万台,同比增长36.49%,连续几年高速增长,尤其住宅电梯量增幅最快。电梯安全管理迫在眉睫。

  谁是主因?恶性竞争降低维保质量

  电梯事故多出在维保环节,那么应该怎么做?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物业公司、维保单位等多方利益下,回答起来却变得艰难。

  目前,电梯维保企业分两种,第一种是大品牌的直营维修公司,他们几乎不对其他品牌维保。第二种是有资质的小维修公司,是随着电梯数量增长而密集冒出来的。“一般来说,政府单位、大楼盘会找大的代理公司来做维保,而很多商业、住宅等物业公司为了省钱则多找小公司。恶性竞争、互相压价已是这个行业公开的秘密。”省质监局特设处处长张杰说。

  道理很简单,一部电梯一年的维保费用大概在7000元以上,而某些第三方维保商却能将维保费压缩到5000元甚至更低。在这种情况下,难免要以牺牲质量为前提。比如,在零配件使用上以次充好,无形中埋下了隐患。

  “三分产品,七分保养”,这是电梯业里的一句行话,既点中电梯安全的关键,也戳中了维保乱象的根源。从行业要求来说,电梯每月要进行两次定期保养,每3个月、半年、一年各要进行一次大型保养维修。七分保养刚性的要求,也开始变得富有弹性,在五分、四分,甚至三分之中,为使用单位创造了利润空间。

  记者调查了解到,开发企业和物业管理单位为降低费用,往往会尽量压低维保费用,而维保单位为了揽活,也会被迫接受低价,恶性循环导致维保质量难以过关。同时,企业为了利益,压低人力成本,不断增加工人的保养台数,其结果就是减少电梯维保项目、走走过场。

  “也有一些物业公司因为缺乏对专业性的了解,在挑选维保企业时通常是‘两眼一抹黑’,维保价格自然就成了决定性因素。一些老式小区因为物业费低,维修基金少,对维保价格尤为敏感,更容易被低价吸引。”张杰说。

  “直营维修公司能掌握自己品牌电梯的一些核心技术,维修起来更专业一些,同时为了保障自己品牌声誉,反倒看轻利润。”日立电梯(山西)工程有限公司周廉想说。但部分小维保公司,很难掌握电梯核心技术,只能用低价来取胜,在维保中可能就做些简单的清洁、上油、更换小零件等工作,遇到难题又不得不求助厂家。

  电梯维保人员不同于其他电梯工种,即便普通的维保人员,一般需要有几年安装电梯的经历,尤其熟悉各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和整体系统的运行情况。但是,一些维保公司为了节约成本,降低了维保人员入行的门槛,更遑论维保质量。

  谁能解忧?应当发挥全社会的力量

  “电梯事故原因除生产商以及人为操作不当以外,电梯安全的监督管理问题也较突出。确定电梯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尤为必要。第一责任人即电梯使用单位、电梯所有权人以及受其委托行使管理职责的责任人,包括物业服务企业等。”省质监局副局长张岐云说。

  目前,省质监局正在开展电梯安全专项检查和治理,要求使用者对电梯主体责任单位加以明确。比如,要求主体责任单位认真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在每天电梯开启前进行试运转,运行完毕后进行巡查;对客流量大的车站、医院、商场等单位要在客流高峰时段,确保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进出口有执守人员疏导客流。

  除了电梯使用单位承担第一责任以外,张岐云还希望社会优秀的维保单位进入到电梯的监管中,同时建议引入完善的保险机制。

  过多地非正常开启和使用、电梯超载等,为电梯安全埋下了隐患。因此,相关的知识普及非常必要。“如果遇到电梯下滑,一定不要担心会造成生命危险。因为电梯会启动自我保护功能,会慢慢下滑到底层。这样的知识必须深入人心。”周廉想说。

  王少智对规范维保企业提出了建议,“很多社会维保企业在招工时,根本不考虑这么多因素,甚至出现不培训就直接上岗的情况。要解决当前电梯维保市场的乱象,必须提高电梯维保企业的准入门槛。”

  目前,广州规定只要管理、师资、规模达到特种设备培训机构的条件,无论是厂家、社会团体都可申请培训资质,注册登记进行作业人员培训。政策实施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市场非常活跃,既规范了培训,又输送了大量优秀的维修人才。

  采访中,也有专家表示仅就电梯领域的法律法规还是比较全面的,比如说日常维修,要求每月两次。据了解,这比日本、韩国的标准还要苛刻。因此,保障电梯安全关键之处还在于落实相关法规。”

  当然,电梯安全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应当发挥全社会的力量,综合治理,严格监督。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广大群众及其他社会中介组织等,均有监督权、建议权、举报权。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让电梯真正成为安全舒适的交通工具。

电梯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电梯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