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绑架”的学区房:记者调查背后利益链条

http://news.dichan.sina.com.cn作者:王怡文2013/7/2 14:28:48 新浪地产

话题

  楼盘热衷“傍”名校,被“绑架”的学区房早已引发社会热议。“学区房”背后有一条怎样的利益链条在拉动?利益博弈背后又隐含着多少市民的质疑和担忧?记者日前继续调查昆明学区房,耳闻目睹市民追问。

 声音

  既然地产商都做了教育部门该做的事,那教育部门又该做什么事情呢?孩子在学区房的所谓“名校”上课,万一出现问题是该找教育部门解决,还是找房地产商?

 究竟是谁捧热了“学区房”

  当“就近入学”的政策出台实施后,许多地产商就开始酝酿时机打造出学区房概念。而在楼盘营销中,究竟谁是推手?

  一位多年从事教育的学者认为,捧热学区房的应该是家长。他们对学区房的延续性需求推高了房价,而房价升高又使售房者、购房者都得利。

  “家长实际上是双重投资,一是对孩子的教育投资,二是房产投资。学区房价格虽高,但仍有人愿意买,因为家长知道选择了这套学区房,孩子几年后毕业,再转手出去还会有别的家长出高价买,房价只会越推越高。这个预期反过来又拉涨了学区房。”教育学者熊丙奇分析,人们普遍看好学区房的前景。一位家长在网上发帖称,“别看花的价钱大,其实也是投资。买个好点的将来转手卖出去,不亏。”

  其次,房地产商和中介对学区房房价提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分析,目前的楼盘营销中,“学区房”风头远远盖过之前大受追捧的“交通便利”房,“对口名校”的吸引力使家长忽略地段,配套设施,交通便利等方面的缺陷,在“羊群效应”作用下,只要能买就买。

  “学区房就是开发商制造的一个概念、一个广告卖点。在二手房市场,这一概念效应更明显。”一位专做学区房生意的中介坦言,“学区房快进快出,需求不断,一个好的学校可以养活周边十几家中介。名校周边中介遍地开花已是普遍现象。”

 “学区房”房价是否离谱

  一位在昆明多年从事房产经营的中介负责人透露,当前,在限购令的影响下,新房市场回归理性,二手房市场陷入观望,但是学区房仍然备受瞩目。尤其目前正值“小升初”、“中考”等关键时期,家长对于学区房的关注度在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更上一层楼。

  除了学区房呈现出的高度关注外,“涨声”也成为公众质疑的焦点,有家长质疑:“为什么动不动就有楼盘打出‘名盘 名校’的招牌?”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虽然昆明有一些“学区房”楼盘还未开盘,但售楼部内可谓一房难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以“西南海”楼盘为例,目前即将首期开盘的房子,均价在每平方米1万元至1.3万元左右,目前已经选不到朝向较好的房屋。而在两个月前,西南海的城中村回迁房,均价约每平方米8000元,而当时购房的业主,现在再将房子拿出来卖时,需要近20万的更名费。

  用经济学人的观点来讲,一个地块投资的要素越多,那么这个地块的价值相对就越高。“学区房其实是给一个地块开发投入了更多的资金。从土地的价值角度来说,这个价值让此地块进一步优化升级。由于别的楼盘没有学校配套,而学区房已经投入了业主所需的建设,它应该可以比其他非学区房价值更高一点。”一位房产经纪人分析。

  “其实,这些楼盘价格猛涨的原因就在于有‘名校’资源的配套,尽管如此,这也涨得太离谱了。教育资源不是用来交易的,对于教育而言,学区房涨价更是一种无奈。受教育权以父母的经济实力作为凭据,不仅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而且容易使学生之间产生相互攀比的心理,谁上的学校更好,谁的父母更有钱,谁更有面子,对教育发展更是不利。”不少准备购房的家长都持这个看法。

  还有市民表示,如此不菲的价格是非常不合理的,有高得离谱之嫌。源于教育不公平衍生出来的学区房,伤害的仍是更大范围的公共利益。

 房主依法维权有何难度

  颇知内情的昆明某房地产营销策划人士透露,学区房问题“水很深”,有的“名校”仅是请名师客串,就贴上了“名校”的标签。年年政策可能都不一样,变化大,而且很多学校的入学条件是不成文的,开发商难以兑现“名校”承诺,而市民更是难以用有效的法律依据来维权。尽管如此,为何还有众多家长趋之若鹜呢?

  一位资深媒体工作者认为,学区房只是地产商营销商品的一种手段,在购房时,有些销售团队会培训销售员,让他们以神秘的口吻透露给想买房的客户,说是刚刚和某某名校定下来,要签约,还是内部消息等等。至于签合同的时候,开发商是不会写上学区房这一条的,因为以内部消息为由打过预防针,所以他们有足够的借口这么做。这样既能让客户产生被信任的好感,又抓住了客户的消费心理,还能避免对自己不利的法律条款。

  买房高价,进“名校”要多花钱,钱又用到哪里去了呢?市民说,“只有管钱的人才知道。”

  这背后的利益链,谁又能说得清?市民发问:究竟是谁充当了背后的推手?

  不少市民表示,地产商借学校来营销房产,这无可厚非,也许从企业社会责任上来讲,办学也是社会责任的体现。但现在利用名校头衔办出“歪”学校的事情已经屡见不鲜,就怕有的人打着公益的旗号干出唯利是图的事情,伤害的是老百姓以及孩子们的未来。

 教育部门能否主动回应

  学区房的热捧,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出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人为操办的不公平性。许多被学区房吸引的家长也提出,楼盘里的名校究竟该由谁来监管?

  众所周知,地产商的职责是开发土地、建房、售房,而学校招生等问题应该由教育部门来管理,当楼盘傍上名校,学区房“应运”而生。有一位家长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在学区房的售楼点,总会听到“只要您买我们的房,您的孩子就能上某某名校”的承诺,地产商居然可以代替教育部门承诺招生,这是谁授的权?

  还有家长发问:既然地产商都做了教育部门该做的事,那教育部门又该做什么事情呢?孩子在学区房的所谓“名校”上课,万一出现问题是该找教育部门解决,还是找房地产商?

  不久前刚买了一套学区房的市民刘先生也提到,在楼盘内办名校,这样的做法是值得探索的,一方面方便了附近居民,另一方面也为附近居民培养优秀的下一代提供了基础保障。而这些学校很多是民办学校,虽然挂了一些名校的牌,收费也比公立学校高很多,但教育水平是否能与真正的名校相当呢?希望相关教育部门能对这些问题进行回应。

关键词:人物观点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