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格力等家电巨头领衔骗取国家节能补贴近亿元

提要:6月21日审计署发布公告,在国家推行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补贴政策的过程中,企业存在的骗补现象严重,其中不乏行业龙头,可谓拿补贴“上瘾”。不少专家认为,要想彻底整顿家电行业能效标识虚高现象,加大处罚力度将是最有效的途径。

  6月21日审计署发布公告,在国家推行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补贴政策的过程中,企业存在的骗补现象严重,其中不乏行业龙头,可谓拿补贴“上瘾”。

  何以利国惠民的政策成了不法企业的敛财之道?弄虚作假又怎能通过层层审核?骗补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在于有漏洞可钻。虽然节能家电补贴政策已经停止执行,工信部也早就规定淘汰落后产能主要依据能耗物和清洁生产标准。但是,在其他行业的补贴中,会不会也还有类似现象?哪些监管存在漏洞?

  “家电骗补”层出不穷,龙头企业也涉及其中

  6月21日,审计署公布了对“5044个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审计结果”,结果显示,包括格力、格兰仕、美的、TCL、长虹、扬子空调等8家家电企业,骗取国家节能补贴共计9061.84万元。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虽然家电下乡和节能补贴这两大促进家电消费的政策已经结束,但能效标识虚标等直接扰乱市场竞争秩序的行为仍然普遍存在。在记者采访多家检测机构和能效标识定制企业时,他们均表示可以提供经过“通融”的能效标识检测结果。

  龙头企业领衔骗补

  家电企业骗补已经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根据公告,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期间,格力电器[-1.95% 资金 研报]在高效节能空调推广项目中,违规获得中央财政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补贴资金2156.76万元,在所有企业中数额最大。此外,格兰仕、长虹等知名品牌企业也分别通过上述方式骗取节能补贴资金,金额分别为1779.4万元和981.78万元。

  据披露,家电企业套取补贴主要方式是虚报节能空调销售安装数量。记者没有拨通格力等骗补企业的电话。有媒体报道称,格兰仕新闻发言人陆骥烈21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格兰仕高度重视审计署公布的审计结果,目前正在确认相关信息,同时会认真整改。”

  陆骥烈坦承,审计署的审计结果客观上反映了多个行业的普遍状况,一部分骗补金额较大的甚至涉嫌刑事问题,还有一些情况相对复杂,客观上反映了相关企业在管理和监督上的难点。

  补贴方式难遏漏洞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刺激家电消费的补贴政策,具体有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和节能补贴等。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以补贴促进消费的办法是骗补难以遏止的主要原因。

  天津一位家电卖场的销售主管包博就表示,这次骗补多聚集于空调领域,就跟空调企业的商业特征有关。他介绍说,空调销售在总公司之下,还有分公司、经销商、代理商,商业流通链太长,无论是企业总部还是终端销售都很难将信息全部掌握,正是这种不透明导致骗补的发生。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都认为,财政直接补贴的方式导致无论是直接将资金注入消费环节,还是补贴给厂家都会出现漏洞,而在近5年时间的持续刺激消费下,补贴方式应该画一个句号了。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针对家电的一系列补贴政策在刺激消费的同时,也让不少家电企业患上了政策补贴依赖症。“如果仅仅依靠补贴政策让消费者多掏腰包,是对扩大消费政策的误解。企业加快自己产品的升级换代,通过科技驱动来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才是好的发展方向。”

  中国家电商业协会营销委员会执行会长洪仕斌也表示,补贴政策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干扰市场良性发展,造成产能过剩等方面。如果企业患上了政策依赖病,必将失去市场竞争的活力,不应将特殊政策常态化。

  事实也是如此,从今年6月1日起,伴随节能补贴的结束,家电领域已经彻底告别财政补贴刺激时代。

  能效标识造假泛滥

  此前,能效等级与去年5月颁发的节能家电补贴政策直接挂钩,达到一级、二级能耗标准的家电将得到政府补贴。包博说,尽管节能补贴已经结束,但是目前家电节能概念已经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取向了。

  在这一背景下,能效标识仍然被家电企业所看重。据《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表述,我国目前实行的制度是“由产品生产者自行检测产品能效,并依据检测结果和相关标准自行确定标识信息,自行印制和粘贴标识,向相关授权单位备案,并对标识信息准确性负责,接受监督检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网上有多家企业都表示“专业生产中国能效标识不干胶标签”,记者以一家小家电企业老板的身份询问一位蔡姓店主时,他表示,“我们只负责生产标签,价格为1毛钱一张。”如果有客户想购买一级能效标识标签,他们就可以提供印刷,至于客户产品能否真的达到一级能效,他们并不需要客户提供能效检测证书。“这样违法么?”记者问。“我们没关系的,你们可能会违法吧。”蔡姓店主回答。

  而获取能效标识认证也并非难事,比如在太阳能热水器领域,记者发现有很多公司发布信息称可提供能效标识证明。记者拨通其中一家的电话,问其能否提供检测,对方表示可以。“是可以通融的那种还是正规的检测?”对方回答说,“是可以通融那种”。“既然现在节能补贴等刺激政策已经取消,能效标识有何作用呢?”对方表示,有高的能效标识,你的产品也好卖啊。

  按照《能效标识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违反能效标识规定的,由地方节能管理部门或者地方质检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和停止使用能源效率标志;情节严重的,由地方质检部门处1万元以下罚款”。

  如此低的处罚标准,对于财大气粗的家电企业而言,难以起到足够的震慑作用。不少专家认为,要想彻底整顿家电行业能效标识虚高现象,加大处罚力度将是最有效的途径。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