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概念都抄爆了 还是接点地气吧
智能灯
飞利浦在之前曾经通过苹果零售店推出一款被称为“世界上最聪明的LED灯泡”的产品——Philipshue。具备LED调光、WiFi无线控制、智能化场景以及APP应用等集于一身。
Philipshue售价199美元,包括3个LED灯泡以及一个桥接器设备;额外购买一个LED灯泡则需要加59美元,一个桥接器可以同时支持50个灯泡。
折算成人民币,一套Philipshue售价高达1200多人民币,如果是国产货的话,估计在300人民币左右也许能解决。
但这样的一种智能灯,用户真的有必要买吗?而且Philipshue宣称可以转换1600万种颜色,但这种功能,又真的是用户的需求吗?说得土鳖一点,就是这样的功能,到底有没有必要。
用户心中的智能灯真正的需求,就是希望用户在需要灯光亮的适合,它会自己亮,用户在需要它关的适合,可以自己关。如果说成场景化一点,就是回到家,打开门,客厅的灯就亮了。准备去洗澡的适合,厕所的灯也自动亮了。然而在不需要他们亮的适合,它们则很智能的自动关了。
这就是用户心里对智能灯的真正需求吧,而且在国外,灯光更加讲究,他们希望小朋友在看书的时候,灯光可以转换成适合看书的亮度,这样可以减低孩子视力的损害。真正的智能灯应该的这样的。
智能门锁
在智能门锁上面,概念炒得过火了,有的说应该挥手开门,有的说要声控,有的说要视网膜,其实用户真正需要的智能门锁又是怎么样的呢?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是密码锁开门和指纹开门,那么这些都算是真正的智能门锁吗?这些实现概念的产品形态概念太多了,没有统一的规范,用户在选择的时候,估计头都大了吧。
除了以上这些,智能家居还有很多产品,但这些产品当中,实际有用的又有多少呢?产品的实用性和标准的统一,才是关键所在。
销售模式
有了实际产品,怎么卖是一个问题。现在的产品大多数都没想清楚怎么卖,你把产品概念炒得再火,没人买单,有个鸟用?
目前的行销模式有电商,线下商场等等,这样的模式是否正确和适合呢?走传统的销售模式,又是否正确?
但从目前所有的智能家居产品来看,似乎这一套没有非常成功的例子。也许大多数人都在等待一个像小米一样的公司出现,才能证明智能家居最合适的销售模式。
现在整个行业的风气是,大多数厂商都在吹概念,而且越吹越大,但都没有找到落地的方式。
飞利浦再吹自家智能灯有1600万种颜色转换,智能插座在吹智能控制,然后有的吹挥手开门等等,但这些都很不实际,不落地,卖不出去,就是一个渣。
最理想的销售模式,其实就是应该在建房子的时候,就把这些智能家居的线和设备考虑进去,但现在由于各种方案都不一样,没有统一的标准所有实际操作起来很难。
另外就是用户在购买毛胚房之后,在选择装修的时候,又不同的解决方案一并选择,然后在装修的时候,将智能家居给建设完毕。这些才是比较理想的,但所谓理想化要实际起来,还是很有难度。
依靠现在做出产品,再推到市场上,用户选择购买,自行安装,这是非常不靠谱的。除了非常热衷于科技和动手能力非常强的用户外,现在的人哪有那么勤奋。活少钱少,又有谁帮他们搞?
用户需求
到底实际用户需求的产品形式是什么样的,估计也没有太多人搞懂,只要没搞懂,就是瞎创意。只有创意,但是实际卖不动的产品,又有何用呢?搞出来之后,还不是得死。
如果没有经历过买房子和装修房子的人,千万不要去谈智能家居,否则都是无法落地的概念产品。
能买得起房子的人可以分很多种,一种是苦逼房奴,一种是炒房,一种是买来转租,还有钱太多没地方用,买来就丢那里也不住的人,还有最后就是家里有钱买给儿子结婚后住的房子,这些人群里面,到底有哪些是需要智能家居的呢?
然后买完房,准备装修房子的人里面,又有谁需要智能家居呢?如果都不考虑好用户的实际需求和产品形式,那么随便生产个东西,就吹智能家居,然后丢在商场里,爱买不买,这样最后的出货量,肯定高不到哪里去。
不管是有创新的硬件还是革命性的硬件,能卖得出去的,就是好硬件。智能家居概念已经被抄爆了,还是静下心来,做点接地气的产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