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垃圾需唤回丢失的文明之心
马路上、车站旁,垃圾乱丢现象司空见惯,随手乱丢垃圾似乎成了城市的一块“顽疾”,长期存在,也让“垃圾不落地,城市更美丽”成了一句空话——清理垃圾需唤回丢失的文明之心。
功能齐全的环卫设施,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以及良好的文明形象;爱护环卫设施,善待环卫设施,利用好环卫设施,彰显的是这座城市市民良好的社会公德。
环卫部门每年都会投入一笔可观的费用,在主城区主要道路和沿街路段设置果皮箱和垃圾桶,这样本为方便市民丢放垃圾,营造良好的市容环境。然而,这些设置的果皮箱、垃圾桶对一些人而言却形同虚设,路面随手乱丢垃圾的现象依然存在。更令人心痛的是,一些果皮箱,总会时常遭到人为的破坏。
现象:果皮箱就在眼前,一些市民还是将垃圾随手乱丢
在市区一些公交站台,上下车、候车的人相对比较多,环卫部门就设置了2只果皮箱,来方便市民投放垃圾。然而,公交站台处的卫生却依然难以保持干净,随手丢掉的果壳、纸屑等垃圾俯首可见。
5月12日下午,在淮河大道西侧的朝阳美食城(公安局)公交车站,站台虽然不是很长,但放置了两个果皮箱。然而就在站台前,烟盒纸、烟头、果皮纸屑还是被丢在了地上。在站台前,有五六个人等候乘车,一名中年男子一边吸烟,一边将烟灰弹到地上,吸完后就直接将烟头扔掉,用鞋踩灭在地上。
晚上7点多钟,在靠近商贸南门的一处公交站台前挤满候车的人,地上散落着一些纸屑、烟头等垃圾。一名吃烤串的年轻人不时从嘴里将一些东西直接吐到地上,吃完一根烤串后,随手将竹签扔到地上,而在站台旁就摆放着一个较大的垃圾桶。在站台东侧,数辆出租车停放在商贸南门入口处,将路口几乎堵上。在一辆出租车内,司机嘴里吃着东西,随手往车外扔下一个塑料袋,接着又将一张面巾纸揉成一团扔在地上。
除了在公交车站,马路上也常常看到不少被丢弃的垃圾。5月13日下午,在洞山中路,一位妇女带着一个小男孩走在路上。小男孩手中的香肠刚吃完,就听见妈妈说了一句:“把签子扔掉。”话音刚落,小男孩手中的竹签直接落在了地上。
环卫工人:行人乱扔垃圾,敢怒不敢言,只能及时清理
板栗壳、烟头、食品袋、瓜子壳……各种垃圾被行人随手丢在地上,虽然一个绿色的垃圾桶就摆放在天桥下的路边。5月13日下午,在国庆西路人行天桥旁,环卫工人李玉琴穿着黄马甲,不停地走来走去,清扫丢在路面的各种垃圾。
“你看,那几个边走路边吃雪糕的女孩,刚吃完的雪糕棍就直接丢在地上了。”记者看去,李玉琴已走过去把丢在地上的雪糕棍扫进铲斗内。“明明垃圾桶就在旁边,但是还是有人随手将垃圾丢在地上,”这让李玉琴一直无法理解。李玉琴说,她有时提醒丢垃圾的人不要将垃圾丢在地上,有的人很快意识到不对,表示下次注意,但有的人则直接对其瞪眼怒视。
洞山中路被人们称为文明大道,每天散步的市民很多,但随手丢垃圾的现象也比较常见。环卫工人梁大妈告诉记者,除了在公交站台和一些路口外,马路沿路上也常常被丢弃一些豆浆杯、饮料瓶、废纸片等垃圾。梁大妈说,有时丢在路面上的垃圾被风吹到绿化带里,或者有的人就直接将垃圾扔到绿化带中,清扫起来比较困难。
在一些路段设置的垃圾桶,是便于收集沿路垃圾使用的,可是却被一些人堆放建筑垃圾等。据环卫工人介绍,在一些商铺前或居民区附近,有人将装修后产生的建筑垃圾直接倒进垃圾桶内,有的甚至就倒在垃圾桶边上。不仅占用公共资源,还容易造成垃圾桶损坏。
热心市民:不乱扔垃圾也是一种社会公德、社会责任的体现
对于乱扔垃圾这种行为,市民王女士很是反感。王女士称,自己有个7岁的女儿,从小就教育孩子不乱扔垃圾,哪怕是孩子忘记了,王女士也会让孩子把垃圾捡起来再扔到垃圾桶去。尤其后来倡导垃圾分类,王女士更会把各种垃圾分类让孩子扔掉,孩子也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分类扔垃圾,有时对于不知道如何分类的垃圾,会及时问妈妈,再扔到相应的垃圾桶内。
王女士说,现在孩子对于扔垃圾已养成了一种良好的习惯。比如在路上吃东西,她会拿着一个垃圾袋,把吃完的东西放进袋子里,看到垃圾桶,就会直接扔掉,如果没有垃圾桶,则会一直拿着,哪怕是拿回家里,也不会随手乱扔。有时遇到路面上垃圾桶比较少时,她会站在垃圾桶边,把剩余的东西吃完再走,以免找不到垃圾桶。
市民陈先生表示,相对于每个小家庭,城市就是一个大家庭,维护大家庭的公共环境是每个市民的责任。陈先生认为,“爱护环境,不能只动动嘴皮子,不乱扔垃圾,需要市民行动起来”。
环卫部门:垃圾箱破损严重,每年都要更换
市环卫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10年9月市环卫部门采购了1250只果皮箱,两年时间,截至2012年9月已损坏70%以上,能继续使用的不到400只。据介绍,之所以损坏这么严重,其中有三个原因,一是车辆撞坏,其次就是焚烧,三是人为直接破坏。有的人喝酒后就对着垃圾桶或果皮箱“出气”,有的人还以比谁破坏果皮箱多来取乐。
2012年10月,市环卫部门又采购了1480只垃圾桶和550只果皮箱,陆续摆放在街道路口、店面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为了减少因焚烧而造成的垃圾桶损失,环卫部门在购买的1480只垃圾桶中还特意购买了200只铁制垃圾桶,摆放部分路段。另外,每个区还预留了10%的垃圾桶和果皮箱留着备用,但截至目前也都已用完。
“平均每年采购果皮箱、垃圾桶要花费七十万元,而每年因果皮箱、垃圾桶被破坏的损失要达一二十万元。”市环卫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每次统计时,垃圾桶和果皮箱损坏情况都很严重。如果设施保护较好,完全可以把这部分钱用于其他方面来改善市容环境。”
环卫部门呼吁广大市民,要理解和支持环卫工作,爱护果皮箱、垃圾桶等环卫设施,制止或向环卫部门举报破坏城市环境卫生和盗损果皮箱、垃圾桶等环卫设施的行为,共同维护良好的城市环境。
举手之劳与随手之害
记者手记:
设置在街头路口的新采购的果皮箱、垃圾桶不仅方便市民日常垃圾的丢放,也向路人无声地宣传着城市文明。但马路上、车站旁,垃圾乱丢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随手乱丢垃圾似乎成了城市的一块顽疾,长期存在着。
有人说垃圾随手乱丢是因为垃圾桶和果皮箱等摆放太少,但就公交站台设置的果皮箱而言,一两只果皮箱足以方便市民使用。但对一些人而言形同虚设,视而不见,站台处垃圾随手乱丢现象依旧存在。
在采访中,从事路面保洁工作已有两年的环卫工人李玉琴向记者道出了心中的困惑:垃圾桶、果皮箱明明就在一旁,可为什么还是有人直接将果皮碎屑等丢在地上呢?也许有许多人也有同样的困惑。试想,假如没有环卫工人及时清扫,路面上又会是什么样呢?
“垃圾不落地,城市更美丽”这是记者在一只垃圾桶上看到的一句话。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美丽家园,就在每位市民的举手之间,需要每位市民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开始。如果每位市民都能够从自身做起,爱护公共环境和公共设施,做到不乱丢垃圾、不随口吐痰等,相信我们的城市就会变得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