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副部长:建设美丽中国 绿色建筑大有可为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刺激内需。优良的内需必须尽可能同时符合7个标准:第一,必须有利于节约能源,中央财政不应补贴到不环保的汽车、烘干机或者热水洗碗机,这些都是耗能极高的产品;第二,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排放;第三,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第四,有利于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第五,有利于壮大新兴战略产业;第六,有助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七,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
以上七方面都符合了,才有资格享受财政补贴或优惠政策。应该支持什么样的内需,需要有严格的标准,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是全部符合这七项标准的优良内需,所以得到中央和省市财政的补贴加以扶持。
我国正处在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工作推进的关键时期,面临的绿色建筑课题很多,必须充分发挥我们的智慧。一方面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另一方面必须克服工业文明的传统模式,即大规模、集中式、单一化和长程循环模式,而应因地制宜、多样化示范,再辅之以有力的激励政策,来创造我国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大发展的新局面。绿色建筑最容易集大成,最容易涌现出类拔萃的人才,最容易形成良性竞争的局面,最容易使我们的聪明才干脱颖而出,最容易让我们抓住机遇,而机遇永远垂青实干家。
新闻背景
一个月来,几十个城市连续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一些地方不得不关闭建设工地等污染源。我国粗放的建筑生产方式再次引起社会关注。多年来,我国主要采用现场手工湿作业,生产效率低、建设周期长,且能耗高、污染严重,建筑的质量和性能难以保证。由于寿命短而造成建筑垃圾数量剧增,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近四成。
有人感叹,一部建筑技术发展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毁田弃农、污染环境、生态失衡的无奈史。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生态中国,绿色建筑将大有可为。
绿色建筑作为建设领域的一种发展趋势在中国已经不可逆转,而且发展会越来越快。截至2012年3月,全国已评出379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3800多万平方米。
通过对已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79个不同星级绿色建筑项目分析,社区绿化率达到38%,平均节能率达到58%,节水率达到15.2%以上,可循环材料达到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