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嘉兴两会:食品安全问题 如何从身边解决?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不仅关系着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更关系着社会的发展与稳定。近几年来,随着地沟油、瘦肉精、牛肉膏、染色馒头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曝光,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我们身边存在着哪些食品安全隐患?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督机制?如何从身边杜绝食品安全问题?……在今年的嘉兴市两会上,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以及嘉兴市民关注的焦点。昨天,本报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做客嘉兴在线嘉宾访谈室,与大家一起聊聊食品安全的话题。
■记者 耿俪洳 见习记者 潘晓琴 实习生 戴纯青
问题一: 我们身边存在哪些食品安全隐患?
王根良:就嘉兴而言,由于政府高度重视,总体食品安全形势平稳可控,没有发生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但由于食品安全监管对象特别多,我们初步统计了一下,就全市范围而言,大小餐饮企业大概有2万家,面广量大,特别是基层这块监管力量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如何配齐配强乡镇、街道的监管力量,这些是今后需要努力的。因为我们的难点、重点都在基层,但我们现有的监管薄弱点也是在基层。就现在我市食品安全隐患而言,主要是病死猪、瘦肉精、地沟油,所以尽管这几年我们打击力度很大,但非法贩卖、销售病死猪,非法使用地沟油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
朱洪宝:大的食品安全隐患从全国来说有很多,比如说饮料方面、白酒方面都有。老百姓最关心的是平时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比如说菜场里的农产品安全,小食品加工方面的食品安全。
问题二: 如何从基层保证食品安全?
王根良:现在监管的重点难点还是在基层。现在我们要加强网格式的监管、组团式的执法,就是整合我们的力量,把辖区划成几个网格,里面有多少监管对象都掌握清楚。除了日常监管之外,还可以与相关部门联合执法,一旦发现问题,简单的可以由执法部门现场解决,比较复杂的可以几个部门联合进一步解决。
朱洪宝:今年两会我的提案就是《关于建立市县联动的食品安全监督机制的建议》。目前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还比较弱,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监管以分段监管为主,相对来说就是质监、卫生、食品安全几个部门,人员相对分散,各个职能部门行使自己的权力,这样监管起来比较困难。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把这些人员整合起来,比如分成几个组长期开展检查,通过这个检查机制来提高食品安全。同时通过这个机制,也可以加大打击力度,检查多了,势必对经营者有一种提醒,就是经营中必须要注重食品安全。我建议整合各部门的力量,上下联动,比如今天平湖可以到海宁去检查,海宁可以到桐乡去检查,使生产经营者提高安全意识。
范建良:首先,作为生产单位,要提高安全意识,加强生产过程中保证食品安全的措施,如多用生物农药,少用化学农药。以我们合作社为例,我们建立了自己的检测站,确保自产自检,逢产必检。其次,我建议政府几个部门联动起来,协调好工作,避免有监管盲区。第三,消费者要提高安全意识,能认识到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东西不可以吃,什么是好东西,什么是坏东西,像蔬菜和瓜果,不要追求漂亮的,纯天然的或者有机生产的,在生产过程中可能磕磕碰碰,外观就不好看了,但它的质量没有问题,有些生产商为了追求好看打药水,这样虽然好看了,但安全没有保障。
问题三: 2013年我市食品安全监管有什么新举措?
王根良:不久前我们召开了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对2013年的工作做了部署。从我们食品药品具体监管部门来说,针对嘉兴的现状,今年主要将继续加快推进食品安全改革的力度,使食品安全机构改革调整尽快到位,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强化日常监督,进一步落实责任体系。今年还将树立食品安全典型,进一步推进食品放心工程,加大专项整治力度。最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总结这几年的监管经验,将过去好的有效的创新办法总结为长效机制。
■摄影 记者 王振宇
本期嘉宾:
市人大代表 桐乡市崇德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范建良
市政协委员 平湖市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朱洪宝
嘉兴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王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