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沙湖陶瓷产业形成规模化生产格局

提要:恩平是陶瓷泥的著名产地,因此恩平陶瓷产业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已略具规模,由外商在恩城投资办起南方墙地砖厂和港华陶瓷厂,其出产的墙地砖和陶瓷产品一度风靡市场。目前,沙湖新型建材工业城(基地)已引进15家大型陶瓷企业,计划总投资达100亿元,至今已投入74亿元,开发面积6500多亩,建成投产的陶瓷生产线68条,提供就业岗位17000多个,已初步形成规模化、集聚化的陶瓷生产格局。

来源:江门日报

  恩平是陶瓷泥的著名产地,因此恩平陶瓷产业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已略具规模,由外商在恩城投资办起南方墙地砖厂和港华陶瓷厂,其出产的墙地砖和陶瓷产品一度风靡市场。随着转制大潮的到来和市场竞争的激烈,这两家企业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逐渐沉寂了。2007起,借省“双转移”的东风,恩平市沿325国道、开阳高速公路边规划建设沙湖新型建材工业城。6年来,陶瓷产业在不断的转型升级中,获得了快速发展。目前,沙湖新型建材工业城(基地)已引进15家大型陶瓷企业,计划总投资达100亿元,至今已投入74亿元,开发面积6500多亩,建成投产的陶瓷生产线68条,提供就业岗位17000多个,已初步形成规模化、集聚化的陶瓷生产格局。

  企业声音:将产、学、研、销重心搬来恩平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现代产业500强和广东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广东嘉俊陶瓷有限公司以精良的品质和引领潮流的研发能力,先后荣获多个国家级、省级荣誉,拥有自主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和外观专利150多项,取得12项科技成果,发起和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4项,成为行业标准化工作的领军企业,连续6年入选国家政府绿色采购清单,成为国家重点工程的供应商

  该公司赵经理说,佛山原厂址因受场地限制,公司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2009年,该公司转移到恩平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公司占地面积800亩,计划总投资10亿元,将分阶段建设12条大型现代化陶瓷生产线。目前,该公司已投入4条生产线,年产值达4.5元,年产税利达2000万元。他说,在恩平,该公司将生产线规划为“原料、生产、入仓”一条龙的工艺流程布局,引进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环保设施设备,12条生产线全部建功成后,预计年产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节能环保陶瓷砖达到3600万平方米,年总产值达30亿元,产生税收1.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达3500人。

  赵经理说,该公司在恩平发展大致来说就是总投入6500万元,分三期完成,目前已完成首期投入3000万元,下一步工作就是继续进行二期和三期建设。他说:“三期建设完成后,在排放方面绝对严于国家排放标准。同时,在品牌方面,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国标一流品质,面向全世界。并且,我们会将公司产、学、研、销的重心转移来恩平。”

  转型升级:产业集聚带来明显效益

  沙湖是恩平农业大镇,在2007年之前,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只有600万元左右,镇政府处于“保开门”的状态,更遑论发展经济。然而,打造陶瓷基地后,到去年,该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了8倍以上,达到5000万元。

  早在2003年,佛山商人投资数千万元,建起了华昌陶瓷厂,让沙湖镇尝到了财税增收的甜头。省制定的产业转移政策,给了沙湖一条可以“变身”的途径,也给了该镇发展陶瓷产业的底气。在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沙湖镇结合恩平市发展经济的思路,迅速转换角色,制定了“工业强镇”战略,规划了新型陶瓷工业城(基地),重点发展陶瓷产业。为此,该镇创新招商方式,主动到佛山、南海等地举办招商、投资环境推介会,以诚引商。2007年,该区内已有4家陶瓷企业共11条生产线投产或试产,其产业占有的税收份额已达四成,并且首次实现镇级财政收入超1000万元,是江门市镇级财政收入增幅最大的一个镇。到2008年,该镇实现镇级财政收入1423万元,增幅达36.4%。

  沙湖镇委书记吴永芳介绍,陶瓷产业的集聚效应,给沙湖带来了明显的效益:

  一是促进市、镇两级财政税收,2011年园区贡献的总税收超1亿元,2012年上半年园区贡献的总税收是7204万元,镇级一般财政收入3793万元,其中园区占90%。二是促进了运输业、饮食业、租赁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三是促进农民增收,现在沙湖园区有员工17000多人(其中本地人4000人),按每人每月2000元计算,本地农民每年增收达8000多万元。四是促进了慈善事业发展,至2012年3月止,工业城陶瓷企业共捐款2900多万元为当地政府和群众办好事实事。

  发展蓝图:打造陶瓷产业的“航母群”

  以沙湖新型建材工业城为例,目前,该镇正对该基地实施“三个升级”:产品升级、环保升保和蓝图升级。

  据了解,目前,沙湖陶瓷企业产品结构已逐步转向仿古砖、墙地砖、瓷片、陶板等成品以及高档次产品生产为主,向陶瓷销售中心区域的方向发展,部分陶瓷企业已建成或正在建设产品研发部;在环保方面,由广东省建材行业协会指导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并聘请该协会与省陶瓷行业协会编写《恩平市沙湖镇陶瓷产业发展战略报告》和《陶瓷产业整治升级方案》,今年4月经过省专家组论证通过,确定了工业基地新一轮发展战略的总体定位和战略蓝图。目前,有14家陶瓷企业已完成环评报告,共投入2.13亿元加装脱硫除尘技术设施,投入达1.48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全面开展废气和粉尘治理,实施废气、废水、粉尘排放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排放标准,其中工业用水已实现零排放。

  小木船经不起大风浪,要想陶瓷产业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就要打造陶瓷产业的“航母群”。目前,该镇已为下一步发展设计了“四步棋”:一是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包括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定额管理制度、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制度、环境报告书制度、奖惩制度等;二是搭建公共信息平台,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技术交流、共享,让民众、企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三是完善硬件配套建设,重点完善道路建设规划、生活设施配套、生活污水设施和绿地系统、物流仓储、检测环保等配套;四是全面提升环保档次,重点是推行清洁生产、加强环境治理及控制污染排放、完善环保设施建设。

   他山之石:

  辽宁法库

  打造“瓷都”

  华夏陶瓷网曾多次刊文介绍辽宁法库经济开发区打造“东北瓷都”的成功经验。据介绍,该开发区规划开发面积30平方公里,总投资300亿元。由2001年到2007年11月止,落户该区企业已有125家,开工建设287条陶瓷生产线,其中竣工投产136条,累计固定资产投入83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57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6.5亿元,财政贡献1.5亿元,就业人数达到16000人。该“瓷都”产品有12大类27个品种,陶瓷产品覆盖了东北三省及内蒙古的东部地区,部分产品出口俄罗斯、美国、蒙古和朝鲜等。陶瓷产业的大发展,带动了法库的矿产业、运输业、电力业、建筑业和商贸服务业的发展。

  沈阳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副会长、沈阳市企业文化建设协会会长刘辉点评该“瓷都”的成功之处在于三点:其一是产业集群文化为打造东北瓷都奠定凝聚基础。集群企业因为集群文化所体现的共同信念而凝聚在一起,强有力的陶瓷产业集群文化在市场竞争中发挥了资金、物资等无法比拟的巨大作用。其二是多元关系和谐统一体现集群文化的优势互补。在人文文化、区域文化、陶瓷文化、产业文化中共同构成了多元统一,他们不是平行关系,而是融合关系。其三是竞争与合作良性互动彰显集群文化的独到魅力。基于信任的合作竞争理念,能够使集群企业在不增加成本或者是降低了交易成本的前提下,获得更多收益,同时,作为集群整体在集群外部则将获得强大的市场力量。“东北瓷都”的一百多家企业、物流中心、生态处理中心等在同一个园区建厂,同一个平台发展,产生竞争是必然的,如果没有起码的信任就不可能建立合作关系,而诚信为本的产业集群文化恰恰是保持两者之间平衡并良性互动的桥梁和纽带。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