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阳信皮革城肆意污染 镇政府称发展中不可避_新浪地产网
关闭广告

山东阳信皮革城肆意污染 镇政府称发展中不可避

提要:近日,本社连续接到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劳店镇陈楼村、三台张、张厨村村民向媒体反映,称在他们几个村所在地几个皮革厂肆意污染,夜以继日的排放浓烟,污水横流,气味难闻之极。记者离开镇政府后看到,镇政府门口无论是环境,还是计生还是国土执法面包车上无一悬挂车牌,这不免让记者理解:上梁有法不依何以让下梁遵守法律。

  近日,本社连续接到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劳店镇陈楼村、三台张、张厨村村民向媒体反映,称在他们几个村所在地几个皮革厂肆意污染,夜以继日的排放浓烟,污水横流,气味难闻之极。而乡镇一级政府却对这几家企业不管不问,任由该企业肆意排污,毫无作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四条 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一条 在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依法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禁止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阵阵恶臭 难闻之极

  2013年1月23日记者驱车赶往山东阳信县了解情况,记者到达国道205省道315交汇处,气味难闻不堪,污水肆意横流,春夏秋季村民反映庄稼无法灌溉。棉花、小麦、玉米无法种植只能种灌溉较少的作物。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沿着沟渠查看,发现在路的两边有多条管道正在源源不断的往这个沟渠里排放污水,而且站在这个沟渠旁边,闻到阵阵的恶臭。管道排除的水呈粉红色,在出水口堆积了厚厚的一层白色泡沫,顺着管道一路走下去记者看到一家一家的皮革厂正紧张忙碌着。

  记者从阳信县政府宣传的官网上写到截至2010年,全县皮革加工企业要从去年的5家达到50家,年加工皮革能力从50万张达到1500万张。皮革产业对当地农民人均收入贡献率达到65%以上。皮革业成为阳信八大主导产业之首。

  那么素以皮革制造山东阳信县劳店陈楼工业园区内外多处皮革废料堆积如山,皮革废料随意焚烧的恶臭场景,近年来屡整改屡恶化,在国道和省道交汇的风景线上,这座著名变臭名的陈楼皮革工业园污染之态一再升级,未经任何处理的强碱皮革污水直插农田“心脏”,肆意毁田害农、破坏生态。

  发展之中,污染不可避免

  那么真像群众所说的当地政府对待皮革厂的污染不闻不问,任其肆意污染吗?记者于24日到当地的劳店镇政府了解情况。来到镇政府的党政办公室,接待记者的办公室付主任向记者解释: 过去几十年里皮革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确实存在着环境污染问题,但其污染排放量仅占全国总排放量的4.7%,在轻工行业中排在造纸和食品之后,居第三位,远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污染危害那么严重,一个地方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多多少少会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情况。这是国内的现状也是无法避免的。

  负责该项目的镇政府黄书记向记者解释:制革厂环境的卫生或脏臭,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情况。无须回避,在制革历史上,工作环境确实曾经是不雅的,地面脏乱,车间有臭味,即使在当今也仍有某些家庭作坊式的企业存在此弊病,但这种现象在制革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已逐步得到了改观,投资规模在千万元以上的制革厂和进入现代管理程序的制革厂已基本不存在脏臭的现象,虽然工业园区内有极个别的厂家环境达不到标准,但是不能以过去替代现在,以局部代替整体。

  记者离开镇政府后看到,镇政府门口无论是环境,还是计生还是国土执法面包车上无一悬挂车牌,这不免让记者理解:上梁有法不依何以让下梁遵守法律。

  天理昭昭 国法威严。

  我国环境污染的治理的焦点和症结何在?我认为关键不在标准制定的高不高,而在于执法是不是真正的严明。同一个国家,同一套法律为什么有些地区污染治理的较好,而有些地区或有些企业污染却泛滥成灾?主要在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官民勾结、徇私枉法,执法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企业又阳奉阴违、弄虚作假应付检查,环境污染自然愈演愈烈。

  因此建议政府部门应把重点放在严格执法上而不是放在修改标准,提高参数上,如此下来只会使那些守法企业付出更高成本,而违法企业却依旧如故,造成新的不平等竞争,最后守法企业或亏损破产或逼良为娼。关于阳信劳店皮革厂污染事宜,本站予以继续关注。

  国家发展报道记者孙天宝发自山东。

来源:企业党建参考报

污染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污染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