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内部警告:央企一律不准当地王

  导报讯 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在内部明确表态和要求,央企“一律不当地王”。

  在高销售去化率的2012年,房企采取了乘胜追击的拿地策略。销售复苏以后,土地市场也迅速回暖,去年下半年以来,央企身影频频出现在土地市场上。保利地产、中国铁建、中铁置业、中冶置业等制造了多个地王项目

  SOHO 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对此感受颇深,“前些年在北京拍地,台下坐的大多是民企。最近三四年,土地招拍挂,下面几乎清一色坐的央企。”

  以新登上千亿销售大关的保利为例,去年新增土地储备1309万平方米,且接近80%都是在去年9月至12月出手竞得,总地价446亿元,其中权益地价307亿元,地价总额占全年销售总额的43.9%。

  保利是央企地产公司的一个缩影。去年9月至11月,在中原集团监控的20个重点城市中,央企拿地共计32块,涉及总金额达365.37亿元。中海在土地市场的“野心”,并不亚于保利。去年12月20日,中海地产经过41轮竞价,从万科、保利等强劲对手中,以28.4亿元拿下佛山桂城虫雷岗地铁站旁一块商住用地。

  时间段稍微拉长一点来看,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6 月到12月26日,上海、广州、长沙、深圳、天津等全国主要城市的“地王”都被央企收入囊中,共计耗资250多亿元。

  或许是持续的楼市调控拉紧了土地市场的神经,使得人们对央企大举拿地颇有微词,甚至认为是央企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地王”。今年初,国土部召开的会议上首次明确了“地王”的界定标准,并在此标准之下判定去年全年全国仅有2宗土地称得上“地王”。

  国土部公布的官方意义的地王标准,即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宗地成交总价超过历史同类用途宗地最高成交总价,或者楼面单价超过历史同类宗地最高成交楼面单价,则可认定该宗地为该区域内的“总价地王”和“单价地王”。

  一方面是国土部对“地王”标准的界定澄清,另一方面是央企自己对“地王”的退避。国资委不仅在内部明确要求央企“一律不当地王”,国资委有关人士还表示,央企房地产企业在全国房地产的销售只占5.3%-5.7%,对全国的房地产起不到任何决定性作用。

  分析人士对此认为,央企拿地戴上“紧箍咒”,或与中冶南京被调查不无干系。在2012年房地产调控情况发布会上,国土部宣布,将对央企中国中冶的全资子公司中冶置业拿下的南京下关区滨江2号地块进行公开调查。

关键词:宏观政策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