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东:着力打造标准化施工品牌

  鲜花、掌声、赞誉。在全国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现场会上,中铁十二局集团广乐高速公路项目部作为唯一的施工单位代表在会上介绍经验。从南岭山脉的大瑶山中打造出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施工品牌的就是中铁十二局集团二公司副总经理王毅东。

  2009年11月,中铁十二局集团中标广乐高速公路T4标段施工任务。由于长达13466米的大瑶山隧道群就在其中,所以这项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了具有丰富隧道施工管理经验的二公司副总经理王毅东和他领导的项目管理团队。

  乐昌至广州高速公路是京港澳高速公路粤境段的复线,全长约302公里。建成通车后,将起到对京珠高速公路乐昌至广州段车辆的分流作用,化解粤北山区常年多雾及冬季路面结冰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提高粤北地区高速公路的运输能力。而大瑶山隧道群的地质结构异常复杂,不仅要穿越820米岩溶地段、17个断层破碎带、54段强富水区,而且还要受到施工便道坍塌、雾霭封锁、工程材料运输困难等多种挑战,被列为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

  

  科学施工是圆满完成任务的基础。这是广乐高速公路中铁十二局集团二公司项目部的标准化混凝土拌合站。

  作为广东省交通厅“双标”管理即标准化管理、标杆管理的试点项目,广乐高速公路公司对工程建设和管理提出了很高标准,要求各参建单位精心组织、科学施工,建成“示范工程”。这正好与王毅东长期倡导的项目精细化管理不谋而合,早在10年前的重庆渝合高速公路西山坪隧道施工中,他主持的“文明标准施工”就曾经在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推广。他始终认为:“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的造血细胞,项目管理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企业获取效益的源泉,是企业整体形象的窗口。标准化管理是规范施工项目组织行为、提高组织效益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施工项目工作效率、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是规范施工项目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创造效益的重要措施。”因此工程上场后,他以现场建设标准化为重点、以施工过程规范化为关键、以工程达标创优为目标,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合理配强生产要素、完善管理制度、细化作业标准、加强技术指导及日常监控、严格考核奖惩,强力推进项目标准化管理建设。

  ——科学设置组织管理体系。大瑶山隧道群地处大瑶山腹地,不仅围岩复杂,而且便道长、管区跨度达50多公里,组织管理难度大。为有效强化管理,王毅东按照“扁平化管理”模式,设项目经理部、分部两级管理体系;其中在项目部设“七部一室一队”,大瑶山1号隧道进口、1号隧道出口、3号隧道出口分设3个分部,各分部配置分部经理、技术主管和技术、施工、安质、测量、试验等具备丰富的隧道施工管理经验的人员,有效提高了工作力度和效率,实现了垂直管理、靠前指挥、强化监管目标。

  ——统一规划项目整体布局。根据业主建设标准化管理规定,王毅东按照“整齐划一、规范文明、科学合理”的思路,对项目驻地、拌合站、试验室、材料库、便道等进行统一规划和高标准建设。对所有大临工程都做到了有规划设计、有图纸、有工程数量、有现场监理和广乐公司主管部门的审批手续。同时,在施工中严格按照批准后的方案、技术标准执行,做到了临时工程按正式工程的标准施工,也实现了实际优于设计的目标。如根据地形特点,充分考虑施工流程,依据山势高低,对钢筋加工场、弃碴场、沉淀池等进行了统一规划,既减少占用耕地,又加快施工进度,凸显了环保理念;此外,还对重点单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和施组安排逐一进行论证部署,做到了合理布局。

  ——超强配置资源要素。在劳务队伍的配置上,王毅东坚持好中选优的原则,挑选与企业有长期合作关系、隧道工程施工经验丰富的专业队伍合作,并据此组建了专业架子队,并将架子队主要管理人员纳入体系考核管理,不仅有效地规范了劳务人员的各种行为,调动了作业层积极性,而且极大地提升了重难点工程的攻坚能力。在机械设备配置上,按照“装运能力大于开挖能力”的原则超强配置装运设备,保证掌子面有效的作业时间,加快工程进度的同时确保了施工安全;对混凝土生产实行工厂化作业,自动计量,集中拌合,保证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混凝土供应,确保混凝土质量受控。

  ——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标准。施工伊始,王毅东就坚持将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与施工筹备、工程建设同步推进。其一是强化项目标准化建设组织领导,明确各级责任。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党委书记和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人员为组员的建设领导小组,在管理活动中做到了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其二是根据“双标”管理文件要求,分别从施工技术、安全质量、人员配备、绩效考核、现场管理、工序控制等方面制定了多项工作标准和作业指导书。其三是细化工序作业标准。根据不同工程特点制定了涵盖路基、涵洞、隧道和附属工程的施工工艺、作业卡片共52种,做到了施工管理有章可循,施工作业有规可依,把全部施工作业都纳入标准化管理。

  与此同时,根据部分员工对标准化管理的认识不到位、标准不明确等问题,王毅东通过印发宣传材料、召开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对标准化管理重要性的思想认识,逐渐养成标准化管理的行为习惯:针对隧道施工难度大、标准高,技术和初期管理力量薄弱的特点,先后聘请10多位内外专家进行授课,同时针对关键作业工序,由项目总工程师牵头,通过“传、帮、带”的形式,在一线逐点对技术和作业人员进行实际操作培训,有效提升了作业标准和工序质量;针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实际需要,先后多次组织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到省内外高速公路标准化管理开展较好的项目进行观摩学习,对学到的宝贵经验加以消化吸收后进行复制推广。同时,采取早会、晚会、月度集中学习讲评等方式,对施工规范、验收标准以及标准化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学习,使管理人员掌握“管什么、按什么程序管、管到什么标准”,有效规范了行为。对劳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做到了进场一批,培训一批,全员覆盖。

  

  王毅东参与开发的国家级工法、“三台阶七步流水作业法”,在全国隧道施工中广泛推广。

  细节决定成败。施工中王毅东更是严抓细管。为规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王毅东责成试验室和物资部对每批次进场的原材料,都及时取样,严格检测。对于不合格的材料,立即清退出场;对混凝土拌合站、工地试验室,实施月度检查,确保计量、试验的准确性;他和在项目部制定了严格的“三检”制度,加强工序卡控,只有上道工序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后,才允许下道工序展开施工,杜绝任何安全质量隐患。特别对隧道仰拱、超前小导管、锚杆、钢架等重点部位、关键工序,更是严格把控,甚至“小题大做”。如隧道防排水施工为控制防水板搭接宽度不小于设计要求,在焊缝处再粘贴25厘米宽、1厘米厚双面自粘卷材补强,确保隧道工后不渗不漏;对混凝土构造物,他采取用胎具加工钢筋、采用高强混凝土垫块和增加定位筋来控制保护层厚度,采用高性能脱模漆、混凝土严格分层浇注捣固等措施,实现混凝土结构物的内实外美。

  王毅东还注重样板引路、典型示范、严格监督管理,突出“标准”施作,实现了工程控制与项目管理水平共同提高。为了使标准化管理的体系能尽快运转,他严格首件验收程序,在每道工序展开时组织试验段施工,对人员、机具配置、生产效率、工艺流程、作业要点等进行调整、优化,从而形成统一的、固化的施工工艺标准和质量控制要点。根据施工进展,先后进行了初支钢拱架安装、喷射混凝土、锚杆打设、注浆、防水板铺挂、二衬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试验段的施工,并召开评审总结会,组织各分部相关管理、作业人员参观学习,掌握了作业标准和质量控制要点后,方安排施工,充分发挥示范样板作用。他还开展了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整治、钢筋加工安装专项整治活动,内部进行总结评比,推广先进经验,以点带面,提高了工程质量整体水平。

  通过王毅东不遗余力地推行标准化管理,大瑶山隧道施工一直有序可控, 工程进度稳步推进,且未发生任何安全、质量责任事故,分别在2010年、2012年广东全省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综合检查评比中名列第一,成为公路建设的标杆。□ 特约通讯员 刘志荣

  责任编

关键词: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