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化加剧房企融资被迫“另辟蹊径”
继鄂尔多斯之后,三线城市营口又传来房子滞销的消息。公众对营口的关注除去集中在当地政府对房地产业的“逆调控”支持政策外,还在于销售回款不畅的开发商正在千方百计“开拓”的融资渠道。
据悉,在营口整体楼市低迷的情况下,由于银行对开发商贷款极为谨慎,有的房地产项目已经启用了信托融资,并开出了“诱人”的收益率,以吸引投资 者。而营口的开发商并非个案。从近日曝光的温州小镇房地产老板跑路,以及鄂尔多斯部分项目停工,可以看出房地产的经营业态已经发生转变。随着房地产调控趋 于常态化,银行对房地产开发贷款也将逐渐收紧,经营不佳的开发商不得不在融资渠道上另辟蹊径。
以地产基金为例。清科研究中心近日对私募股权市场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显示,房地产投资基金逆势异军突起,共有94只可投资于中国内地的私募房 地产投资基金完成募集,其中披露金额的90只,共计募集59.55亿美元。由于地产私募的融资成本相对于民间借贷较低,其在开发商的融资渠道中日受倚重, 同时也因其套利空间较大,成为民间资金的投资新宠。
营口、鄂尔多斯等地的住房滞销,与一线城市成交的“暖冬”形成鲜明对比。由此可见,在泡沫较大的城市,楼市调整风险已经明显显现,中小开发商的 经营风险同样水涨船高。在国内严防房地产市场系统性风险的背景下,银行对开发商贷款实行严格的名单制管理。资金实力雄厚的龙头房企,依然是银行的“座上 宾”,但是规模和实力较差、尤其是负债和资金杠杆率较高的中小房企,正在淡出银行的视野。
一些在H股上市的房企近日披露去年业绩报告后,即启动了新一轮融资潮。据悉,去年底以来,已经有碧桂园、合生创展等多家房企在境外发行优先票 据,以偿还旧债。自从房地产市场严厉调控以来,开发商通过高资金杠杆,利用预售款滚动开发的模式难以为继。许多房企正在对融资杠杆以及资金结构方面进行积 极的调整,其中发债融资成为一个重要渠道。
不仅如此,在上市房企融资中,股权质押使用得越来越频繁。据WIND统计,截至2012年12月30日,668家上市公司股权被质押共计 1815次,上市公司大股东新增股权质押数量大幅飙升至663亿股,相比去年同期上涨37%。部分上市房企之所以如此高频应用股权质押,既是因为负债率走 高,又源于土地市场逐渐回暖,融资需求量增加。在以往的粗放经营和高杠杆模式难以持续时,开发商们不得不通过海外密集发债或者资产质押的方式,以开拓新型 融资渠道。
众多房企密集的融资活动还透露出,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成交回升,并未彻底扭转开发商高负债和高库存的现状,房地产业的整体经营形势也并非部分开发 商所预期的那样乐观。中国指数研究院推出的2012中国房地产销售额百亿企业榜中,共有53家房企上榜,其中3家过千亿元。虽然去年龙头房企业绩不俗,但 这主要是其主动以价换量的结果。在打折潮中,扛着降价大旗的主要是这些实力雄厚、资金腾挪能力较强的标杆房企,而资金链紧绷、扩张过度的一些中小开发商, 资金回笼依然艰难,去年以来,杭州、佛山等地已经出现了小型开发商破产的现象。冰火两重天般的行业分化,预示着房地产业洗牌还将加剧。
就融资渠道来看,经营稳健的龙头房企依然是银行的重点支持对象,并在海内外资本市场拥有宽阔的融资渠道,但是资金杠杆率过高、实力弱的开发商的 融资渠道却逐渐收窄,甚至陷入了出售股权和资产的困境。以正处于风口浪尖的海南房地产业为例。由于过去两年的房价上涨过度透支了海南房地产业的发展潜力, 目前已经进入了调整的阵痛期,销售低迷的部分开发商不惜打起了价格战,一些房企甚至以减缓建设进度、减少开工项目的方式,来缓解资金压力。许多龙头房企也 伺机寻找“断臂求生”的小型开发商作为并购标的。
在房地产市场深幅调整的大潮下,遭遇资金困境的房企融资方式的“转型”,凸显出部分开发商的资金流动性以及经营风险不能忽视,尤其是小型开发商 的生存空间会受到挤压,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而开发商如想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除去寻求外部融资外,更重要的是在“开源”上下工夫,顺应 楼市调整的大势,利用当前购房者入市意愿增强之际,主动降价促销以获得销售回款,缓解资金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