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主城尚无集中供暖规划 委员建议有条件局部推行

  这两天,一条微博很火。“南京人说今天3摄氏度好冷,山东人笑了:我们这零下3摄氏度;北京人也笑了:我们这里零下13摄氏度;黑龙江人听到哈哈大笑:我们这零下23摄氏度。南京人听完冷笑一声:我说的是室内,室内3摄氏度!”800万南京人,今年遭遇了最近10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南方能否实施集中供暖的话题,也因此成为市民关心和谈论的焦点,这不,两会上的争论也很激烈,可让市民们有些受挫的是,两会上专家对集中供暖多持有限保留观点。

  网络热议

  孟非驳斥专家南方不宜集中供暖说

  南方集中供暖的话题,不仅仅吸引了大批南方网友的参与讨论,甚至连江苏卫视的名嘴孟非也加入到南方集中供暖的网络大讨论中来。孟非在其新浪微博上发表了两条微博,第一条是驳斥有关专家的说法。据报道,有专家表示南方并不适合进行集中供暖,原因是南方居民已经习惯冬季的湿冷气候,如果突然集中供暖,可能导致居民身体不适应。孟非在微博驳斥说:“拜托专家能找一个符合正常智力水平的理由吗?”

  另外,孟非在随后的微博里表示,大家应该搞明白,“南方”指的到底是哪里?东北人觉得全国都是南方,海南人觉得全国都是北方,南方不是一个形容词,中国地理的南北分界是指秦岭淮河一线。豫鄂皖苏四省都有大片土地在淮河南岸,那里的冬天还不够长,还不够冷吗?

  调查显示

  八成投票网友赞成南方集中供暖

  从网络上的讨论情况来看,网友对南方集中供暖的支持率呈现了一边倒的趋势。有网友表示,淮河以南不进行集中供暖的规定,是受当初的国力限制,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条以淮河做集中供暖与否的划分线,也该向南推一推了。更多网友更是现身说法,纷纷述说没有集中供暖的情况下,各地的冬天是如何痛苦。

  据新华社报道,一项2万网友参与的调查显示,八成以上人支持南方供暖。不少南方市民认为,温暖过冬已经成了强烈的民生需求,政府应该考虑完善相应的公共服务,在供暖问题上有所作为。 

  南京现状

  主城集中供暖,目前尚无规划

  据南京市经信委能源节约与利用处处长梅佩民介绍说,南京的区域供热,对象主要是工业企业,范围主要在开发区,目的是严控城市燃煤总量。因为燃煤电厂和小锅炉,已经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源头。因此南京“十二五”内将在开发区全面实行集中供热,通过热电厂为各生产企业和单位供热,燃煤热电厂和企业自备煤电厂要么燃气化改造,要么关闭。“可以肯定地说,针对主城区的集中供热,政府没有这样的规划,我们要澄清这一点;但在开发区或靠近热电厂的小区,我们并不反对集中供热。”

  委员说法

  有条件可以考虑局部推行

  南京大学灾害性天气气候研究所副所长、政协委员张耀存表示,如果要在南京这样的城市对800万人进行集中供暖,供暖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将是一个巨大的数目。张耀存表示,今年南京的冬天特别冷,因此也激发了南京人对集中供暖的渴求,但是今年这样的冬日气温属于反常现象,正常的南京冬天也就冷个把月就过去了,集中供暖性价比不高,但可以考虑局部而非整体集中供暖。

  南京市规划局副局长、政协委员叶斌表示,从国家能源角度来看,南方普遍实施集中供暖也不现实。南京现在夏天的高峰用电时期,已经出现了拉闸限电的现象。如果冬天再实施集中供暖,城市能源消耗则会大幅度提高。不过在有热能资源的特定地区,可以做一些推广。

  应对方法

  家庭供暖有5个可选方式

  记者了解到,南京市民家庭采取的取暖方式,目前最为普遍的是空调取暖,室内温度也可以达到18摄氏度左右,但是缺点是容易干燥上火。相比之下,使用水循环或者油循环的电热暖气片,取暖的效果会更好一点,人体的舒适度会更高,但是缺点是能耗比较高,成本不小。取暖效果更好的,是地暖系统,人体感受是从脚暖到头,不过地暖的设备、运行成本都不低。取暖成本最为低廉的,则是一些老小区仍在使用的煤炉取暖,缺点是有煤气中毒的隐患。综合考虑,能够在恒温恒湿的科技住宅内过冬,人体的感受最好,遗憾的是这样的科技设施只在一些豪宅内使用,普通市民难以享受到。

  记者 朱福林 倪敏 黄敏 综合《新华日报》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