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记者入户测量

  人民日报记者入户测量:

  南方究竟多冷

  南京户外3℃,无采暖家庭5℃

  医生表示:湿冷易引发疾病,南方供暖比不供暖好

  每到冬天,南方集中供暖的呼声便高涨起来,今年尤甚。地虽分南北,人并无不同,为何北方人家有暖气,时时如春,政府还有补贴;南方人就得忍着或者自己想办法?可反过来,南方一定要走北方的老路吗?若也集中供暖,能源支撑得起吗?网友对此也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另一方面,两位中医名家认为:从健康的角度讲,温暖的环境有利于人体健康,而湿冷环境容易引发多种疾病,南方供暖比不供暖好。

  南方气温也很低

  南方究竟有多冷?1月6日,记者分赴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南昌、武汉、长沙、重庆、成都、贵阳等南方10个城市,携带温度计,就户外、无采暖家庭、自采暖家庭、集中供暖小区、大型商场、省(市)政府大楼等处气温进行实地测量。

  多数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每年最痛恨的就是冬天:少阳光、多湿冷,要忍受从12月到次年3月的长达130天左右的冬季。

  而今年一开年,杭州市民就在连日雨雪中度过,气温一再被拉低,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至6摄氏度。而且,南方雨雪天典型的“湿冷”,滋味比北方同样温度下的天气要难熬许多。

  而在长沙,进入一月份以来,室外气温一直走低,商场成为温度最高的地点。商场内的气温让人感觉仿佛到了另外一个季节。

  没有供暖受煎熬

  1月6日南京气温3摄氏度。下关区新民路一处低矮平房,80多岁的孙秀兰正穿着厚厚的棉袄,坐在门口烤火。这个特别寒冷的冬天,对于这位老人,显得特别难熬。

  初到武汉的方先生,在家里不管是吃饭还是看电视都穿着羽绒服,“在外边穿多少衣服,在家里就得穿多少。”方先生跺着脚说,武汉的冷,刺骨、钻心,穿再多的衣服也难以忍受。

  在上海,很多居民陷入两难:开空调,每个月用电量至少四五百度,要知道上海阶梯电价第一档的标准只有1560度,一个冬季下来全年额度就没了;不开空调,只能“佝头缩颈”,全副武装。

  居民呼吁集中供暖

  在杭州本地网上论坛,渴望集中供暖的声音不在少数:“杭州若采用无污染的天然气供热,且价格相宜,老百姓当然举双手双脚欢迎”。

  在合肥,集中供暖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很多从北方来到合肥工作和生活的人们大呼南方的冬天太冷,呼吁尽快进行室内集中供暖。

  在南京,对于像孙秀兰这样的低收入家庭来说,没有空调,开不起电暖气,御寒的方式显得比较原始:白天烤火,晚上用热水袋。不管是否采取集中供暖,政府仍要考虑这个寒冬中享受不到温暖的家庭。

  中医名家:南方冬季湿冷易致多种疾病

  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张铁忠教授说,气候寒冷,人体抵抗力差,呼吸系统的疾病发病率增高,像老人和儿童容易患感冒、肺炎、哮喘等疾病。南方潮湿阴冷的天气,不仅不利于原有疾病的恢复,而且像脑卒中、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在冬季都可能加重。

  风湿性关节炎这类免疫系统疾病,在南方居民是常见病、多发病,这都与天气寒冷,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内科首席专家周平安说,南方冬季气候寒冷,血管收缩,供血不好,心脑血管疾病出现病情加重。天气寒冷还会造成脑中风、冠心病等疾病的新发。也就是说,在这样的环境,没病也会有病,有病会加重。

  本组稿件 综合 《人民日报》

  ■相关新闻

  姚晨关注南方湿冷

  “湿冷”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冷?打个比方,若北方南方同样是0摄氏度,同样穿上羽绒服御寒。在北方,则可保持体温抵御寒冷;在南方,则像穿上了一件半湿的羽绒服,寒气入骨,可想而知有多冷。”昨天上午10时36分,微博女王姚晨在网上发布了这条关于南方湿冷的微博,引来上万网友尤其是南方网友的力挺。以下是部分网友的回帖。  

  一贱丶倾心:晨姐正解。我的脚像是踩在冰上一样。

  夏日茉莉2012:今年四川就是这样滴湿冷!

  揉皱又拉平的抹布:就是,谁不信到咱这来试试!

  郎华芳:北方室内有暖气,南方却没有。

  不二不只是兔纸:来南方上学的北方孩子,伤不起! 综合 新浪微博

[上一页] [1] [2]

关键词:

网友观点

0人评论了新闻:人民日报记者入户测量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