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酒大量废水排入赤水河 污染何时休?
赤水河发源于云贵高原,几经曲折盘旋后汇入长江。红军四渡赤水令其闻名遐迩,孕育了多个白酒名牌又使其有了“美酒河”的美称。
近年来,随着白酒热潮的兴起,赤水河两岸被地方政府过度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而一些酒企也未能有效保护让其得以成名的水源地,违规向赤水河排污,更使得这条美酒河雪上加霜。
郎酒就是赤水河众多排污企业中的一员,其全名为四川古蔺郎酒厂有限公司,以生产酱酒郎酒而名满天下。作为中国众多白酒名企中的一支新秀,其排污行为却令人瞠目。
郎酒公司一排污口排出的污水
大量废水排入赤水河
郎酒厂区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二郎镇,赤水河从其厂区东北侧奔腾流过,庞大的厂区几乎占据了二郎镇的半壁江山。二郎镇坐落在赤水河西南岸的一片山地上,与习酒镇隔河相望。
自然界的鬼斧神工,使得二郎镇和赤水河之间形成了一个落差巨大的坡面,几条盘山路在岸梯上面迂回,从郎酒厂区排出的各种废水则顺着落差面形成的河道排入赤水河。
12月5日上午,前往郎酒厂区的一条盘山公路上,尘土四处飞扬,不断有卡车缓慢地穿行其间。公路一侧是二郎镇,另外一侧是就是赤水河,数十名建筑工人正在修建公路和赤水河之间的防护屏。
在建筑工地北侧豁口处,赫然可见一个四方形的排水管道,正不断排出大量的黑色污水,这些污水粘稠发黑灰色,散发出强烈的刺鼻酒糟味道。多位正在施工的工人均证实,这个排水管道通向郎酒厂区,这些污水也由郎酒厂区排出。
污水借坡势向东北方向顺流而下,跨过坡下公路的桥洞后,排入赤水河。据当地一位出租车司机介绍,多年来,郎酒的污水一直是直接排放至赤水河,“当地环保部门根本就不管,都护着呢。”
郎酒的排污口并非仅此一个,就在此排污口下游、西北不远处,另一个排污口也将污水排入了赤水河,只是排水量稍少些。远远望去,山谷下面的赤水河已呈现出发绿发黑的颜色。
公开信息显示,郎酒商标已经转至久盛投资名下
当地多数居民证实,上述两个排污口均隶属于郎酒。同时,从排污口中所排放污水的颜色和味道也可判断,其具备酒厂污水特征。郎酒往赤水河里排放污水一事,在当地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上述二郎镇出租车司机称,郎酒经常因为污染问题被上面查处,“市里和县里是不会管的,有时候省里来检查,发现了会查处。”
针对郎酒违法排放污水问题,古蔺县环保局以局领导和监察大队负责人均不在为由,拒绝发表任何看法,郎酒厂区大门前的工作人员也以种种理由拒绝联系公司相关负责人。
调查发现,在整个赤水河靠近二郎镇方向,还有数个大小不等的排污口,顺着地下管道和水泥制造的河槽把污水排入赤水河中。对于这些排污口,当地群众说法不一,有的居民称是郎酒集团所排,也有居民称这些污水为二郎镇居民生活污水。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当地政府或环保监管部门并未对这些排污口进行治理,污水长期污染着赤水河。
郎酒公司一部分污水排入赤水河
曾因污染被数次通报
据古蔺县当地一位知情人透露,郎酒出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巨大的广告投入,“对于中国人来说,有几个不知道郎酒的,每天新闻联播后都会提到,但是有几个喝过郎酒?别说喝过,有几个见过?”
在当地群众眼里,显然更在意郎酒对赤水河的污染。是过度的广告投入使得其没有多余的资金来处理污水,还是企业本来就无意于治理废水?然而,古蔺县政府和郎酒公司均拒绝对污染情况作出解释。
但是从历年政府部门公布材料和部分媒体曝光的情况看出,多年来,郎酒一直存在污染行为,而且曾因为污水数次被四川省环保厅通报批评,甚至是责令限期整改的处罚,郎酒辉煌背后的排污行为令人诧异。
早在2004年,当时还不太出名的郎酒就因为污染被泸州市环保局列入限期治理名单之中,在这之后的几年里,随着郎酒的名气渐长,其污染行为逐步被为地方政府带来丰厚的税收所掩蔽,当地环保部门监管也随之弱化、甚至失声。
据当地环保部门一位工作人员透露:“郎酒每年给泸州和古蔺创造多少财政收入?政府当宝供着呢,郎酒污染这么多年了,环保部门能不晓得么?别说古蔺环保局不敢管,就是泸州市环保局也不敢管,毕竟环保局还是政府下属部门。”
公开的资料显示,2011年郎酒为泸州市国税贡献的税收达17.46亿元,超过了传统的烟草行业贡献的税收,成为泸州市仅次于泸州老窖第二纳税大户。显然,郎酒并不缺钱,只是不想在环保上下功夫。
2011年2月25日,郎酒因为废水和二氧化硫烟尘超标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入限期治理名单,责令其在2011年12月15日前完成废水超标治理。
2012年,郎酒因为污染先后两次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及四川省环保局公开通报批评。2012年3月15日,郎酒因为废水超标排放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挂牌督办。2012年4月24日,四川省环保厅公布的不达标企业名单中,郎酒因废水、废气超标再次被通报批评。
郎酒一处排污口
争议中的郎酒
郎酒公司主要有四川郎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郎酒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和四川古蔺郎酒厂有限公司。其中古蔺郎酒厂的注册信息显示,其名称为四川省古蔺郎酒厂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亿元人民币,法人代表为蒋先玉,主要以生产销售白酒为主,注册地为古蔺县工商局;四川郎酒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信息显示,该企业为股份非上市企业,法人代表同为蒋先玉,注册资本为5亿元,经营范围为投资白酒和白酒进出口业务,同时兼营预包装食品,登记机关为泸州市工商局。而四川郎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则没有找到任何相关注册信息。
据郎酒集团官网介绍,四川郎酒集团,是一个以生产销售中国名酒郎酒和房地产开发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但在四川省工商局并没有查到任何相关信息。无论其名称如何,公众对这家企业争议一直持续着。而蒋先玉的公开身份是古蔺郎酒厂和郎酒股份的董事长。
这些争议,不仅仅是当年改制过程中种种非议,也不仅仅郎酒商标的流逝和无休止的违规排污,更多的是企业发展壮大后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环保责任。而这一切在郎酒铺天盖地广告光环下似乎显得并不凸出。
郎酒原为古蔺县国有企业,2002年3月10日及12日,古蔺县人民政府与泸州宝光集团签定《转让协议》及《转让补充协议》:古蔺县人民政府协议将郎酒集团76.56%的股权作价4.9亿元转让给泸州宝光集团。根据当时四川华信(集团)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评估,截至当时郎酒资产总额为17.28亿元(不含商标、商誉、专利技术、天、地宝洞),如果加上当时成品和半成品及相关配套,总资产至少在20亿元以上。
郎酒厂区
据相关知情人透露,当时泸州宝光集团实际未投入一分钱就得到了整个郎酒的控股权,“协议价是4.9亿元,当时并没有支付,2002年底用销售原来成酒得来的1.5亿元支付第一笔,后来就停止支付了。”而且据其介绍,泸州宝光集团应支付给古蔺县政府大约5亿元各类款项到目前一直没有支付。
2010年郎酒私有化脚步更进一步,据相关媒体报道,当时郎酒的价值上百亿“郎”“红花郎”等商标由古蔺县政府无偿转让给古蔺县久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名下,2011年郎酒品牌价值居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排行榜第51位,价值175.55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古蔺县久盛投资注册资金仅50万元,原为古蔺县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独资子公司,2010年末改制为泸州宝光集团控股73.8%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法人代表为杨先本。
无论是郎酒集团改制,还是古蔺县久盛投资改制,两者身后都有一个共同身影——泸州宝光集团有限公司,注册信息显示,泸州宝光集团注册资本为4000万元,法人代表为汪俊林,主要生产销售各类药品、保健品、零售、百货、建筑材料、日用化工、服装、包装、饮食、房地产、酒类等。汪目前同为郎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先本系郎酒集团总经理,汪俊林部下高管。
至此,从2002年郎酒改制开始算起的十年间,郎酒不仅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酒厂变身为中国白酒行业的佼佼者,其也完成从国有企业到私人控股股份制企业的蜕变,而在其中,改制方泸州宝光集团和汪俊林没有花一分钱就得到了郎酒几乎所有资产。
来源:中国环境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