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洽瓜子管理存问题 装袋前喷香精喷嚏中生产
工人们在赤手选开心果
年关将至,那些包装精美的高档坚果礼盒开始成了市民储备送礼的对象。从11月30日到12月15日,记者在洽洽食品有限公司内打工时,也在高档坚果车间工作了8天的时间,亲眼看到了开心果等的加工过程,还亲自参与了洽洽公司高档坚果礼盒的包装制作。
几天中 ,高档坚果车间卫生要求的严谨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记者同时也发现了洽洽在管理和生产方面的一些硬伤,比如在生产和包装车间内的一线工人都没有佩戴口罩 ,有些像瓜子、扁桃仁这样直接食用的食品工人都是直接用手抓 ,而更让记者觉得惊讶的是 ,洽洽公司高档坚果礼盒中有不少都不是洽洽本厂生产,而是由杭州的一家食品公司供货。
问题一 工作不戴口罩,员工打着喷嚏上班
12月1日,记者正式以生产一线工人的身份进入到洽洽食品有限公司的高档坚果车间工作,在办公室登记下姓名信息以后,记者跟随同一批应聘进厂的员工一起走进车间。后来记者特意问过,这批人当中还没有人办理过健康证,“先干着活再说,你找这个麻烦干吗?”一位员工跟记者说。记者也专门咨询过办公室的工作人员 ,得到的回答是“将来会统一给大家办理,现在还没有接到通知,有通知之后会告诉你们。”而记者咨询过老员工之后才知道,一般每年3月份前后,公司才统一为员工体检、办理健康证。
进入车间培训时,班长就告诉大家进入车间一定要戴好帽子,“我们车间的产品面对的都是比较高端的人群,维权的意识很高,所以产品中一丝头发都不能有,大家进车间的时候一定要戴好帽子。”不过尽管对于卫生表现出来这样的重视,但是记者却发现,除了来抽查包装质量的质检员之外,其他的生产线员工都没有佩戴口罩。高档坚果车间的产品除了开心果 、碧根果之外,还有大杏仁、核桃仁等直接食用的产品,但是这样的产品在挑拣和装罐时,都没有口罩等的防护措施,而记者也发现,因为车间内以女员工居多,工作时说笑也很平常。而有意思的是,班长或者是教练员来讲解工作的要领时,也都没有佩戴口罩。
车间内的温度比较高,平常工作中也有不少重体力活,所以对员工来说,感冒也是一件平常事,但是记者在工作中也发现,不少患感冒的员工也带病上岗,他们同样也没有任何的防护措施。在记者所在的工作小组中,一位大姐负责倒原料进蓝盆中,同时将料分装到每个小罐中,交给下一环节进行称重。在记者工作的第三天,她就患上感冒,工作的时候接连打了几个喷嚏。周围的工作人员看起来都不以为然,而教练员跟来回巡视的班长都没有特别注意 ,也没提醒她找个口罩戴上 。最多的一天,包括记者在内的三个人都同时感冒,尽管打了几个喷嚏,但仍旧是没人过问。
问题二 直接食用的产品赤手抓
高档坚果的包装总体来说也并不复杂,将产品分别装入塑料罐称重之后,在罐底喷上生产日期,然后再一个个贴上标签就可以装盒然后打包装箱,但是除了厂内自己制作的核桃仁、盐焗花生米等产品之外,其他产品第一步的手续就是要进行挑拣,比如开心果 、碧根果以及开口扁桃仁等,而挑拣的过程也跟拣瓜子类似,先将原料倒进蓝盆中,铺匀之后一片一片地挑拣,“解除敌情”的部分就直接用手拨到一边,然后继续“侦查”,直到将所有的产品都挑拣完毕为止。
事实上,在包装过程中,需要用手直接接触产品的地方并不仅仅只有挑拣这个环节,在装罐的时候也需要一个人先将产品装到罐子里,再进行称重。装罐有特制的工具,但是倒出来的产品跟手接触还是不可避免,而像洽洽“小而香瓜子”这样小颗粒的产品,为了加快速度通常连工具也不用,就直接一手拿着罐子一手往里拨。称重环节要求非常精确,只能往下浮动1克或者与规定的重量相同,不能多放一克,比如,规定一罐装180克的小而香瓜子只能装179克或者是180克整,1克也不能多装,要求如此精确之下,称重的两人就需要随时用手添加或者拿出一些来,而像碧根果这样个头稍微大些的产品,很难找到完全正好的重量,有的工作人员还要赤手将碧根果掰碎,然后再分别装罐。
也许是车间领导也知道在车间内赤手操作的不卫生,因此在进入车间的一侧通道内还专门设置了洗手池和干手器,在洗手池上除了提供清水和洗手液之外,中间几个水龙头还特别标注了“稀释过的84消毒液”,而记者观察几次之后却发现,由于洗手区域处也没人监督,进入车间时不洗手的人也不少,而即便洗手,大多数人也选择清水和洗手液,还有人只是简单用水冲一下。而有意思的是,记者第一天和其他同事一起跟随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第一次进入车间时,都没有提醒要先洗手,就开始直接进车间分组干活。
问题三 消毒说是用酒精,实际用水冲
在高档坚果车间内,盛装原料的桶和盆都是直接与食品接触,因此每天消毒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每个生产小组每天都有一份《设备、用具清洗消毒检查表》,上面登记了蓝盆等各种器具的使用和消毒的情况,记者看到在消毒方法一栏中,所有写明的消毒方法都是“酒精”,而且在随后一栏的实际消毒时间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都写得十分清楚,不过奇怪的是,每种器具的消毒时间长短不一,有的工具消毒只用了一分钟。而更让人奇怪的是,记者每天干活的时候,并没有看到组长按照上面的时间在检查表上登记,而是每天等到下班之前才一气呵成地写完,几次都喊“累得手腕疼”。
设备和器具消毒到底是怎样的过程?记者也几次跟着走进消毒室,进行了装原料用的器具的“消毒”。在进入车间的左手边,是一个单独的房间,门口的牌子上写着“消毒室”三个字,但是看起来跟普通的贮藏室并没有什么区别,里面铺设了几块垫板,用来盛装原料的盆、筛子等工具都摞着放在垫板上面,最里面是一台类似消毒柜的机器,但是一直都没有通电,而在记者多次进入消毒室时,也没有见有人使用过。进门右手边的墙角处扯了三段绳子,上面挂着擦洗器具用的抹布。虽然说是通常采用酒精消毒,但是记者在里面没有闻到任何酒精的气味,也没有看到盛放酒精的容器,房间右侧还有个小隔间,里面有两个洗手池,上面标明了“洗蓝盆处”。这时候一位同事拿着刚刚用完的蓝盆走进来,记者看到她直接拿着到了水龙头的地方,打开水龙头用水冲洗,将盆里留下的残渣冲掉之后,再用抹布擦干,就拿了出去,记者并没有看到有酒精消毒的步骤。
而实际上,由于器具的清洁消毒都是由各生产小组各自负责,并没有专人监督,而每个小组每天的工资又直接跟产量挂钩,所以为了加快速度,在清洁消毒环节应付事的人也有不少。有的人甚至会直接用抹布擦一下就完事,在 12月11日的早会上,班长还专门再次强调了这件事。“我们巡查的时候,就发现有的小组为了应付事,洗蓝盆的时候用抹布擦一下就行了,今天我在这里再强调一次,必须要用水冲洗,然后再用抹布擦干。”班长强调说,但是记者也没有听到任何关于要用酒精进行消毒的话。
问题四 掉了直接捡起来装,有的还用扫帚扫
按照车间的规定,产品是不允许出现在地上的,遇到掉到地上的产品要立即捡起来,从刚进车间不久开始,教练员在培训的时候就一再叮嘱,“如果在地上有产品而恰好又被班长发现的话,是很有可能被班长批的。”因此大家也都小心翼翼。但是这样细小的东西,掉到地上也是不可避免。记者负责的是将称重好的塑料罐加上盖子拧紧 ,每天要拧两千多个罐子,碰倒一两个也是正常。但是不管是掉到工作台上还是掉到地上 ,组长经常提醒,“赶紧捡起来装回去,别让班长看见!”
开心果这样的产品掉到地上捡起来还方便,但是对于“小而香瓜子”这样的小颗粒捡起来就麻烦了,记者所在的小组也遇到了这样的难题。12月3日上午10点左右,一位女同事在帮忙拧罐子的时候不小心将一罐未封口的瓜子碰倒,撒到了地上 ,而因为害怕被班长看见,同事连忙找来笤帚,将瓜子全部扫起来,确认里面没有头发之后,又装回了罐子里,还引得其他的同事小声窃笑。但包括组长和教练员在内,都没有对这一行为进行阻止。“装回去别忘了再称一下重,别弄错了。”一位同事提醒说。
发生这样情况的原因也显而易见,每个生产小组每天的工资都是根据每天的产量来计算,如果因为其中一些掉到地上的产品再去单独处理,对于整个小组来说无疑是浪费时间,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员工都会直接捡起来,不经过任何处理就装回罐子内。“只要别沾上头发,将来惹投诉就行。”一位老员工跟记者说。
问题五 不少产品疑似“贴牌”生产
记者在洽洽食品有限公司高档坚果车间工作的一周时间中,最主要的一种产品就是高档坚果的礼盒。制作过程总体很简单但却繁杂,要先根据当天分配的产量将几种产品分别称重装罐,然后打上生产日期和批号,再贴上洽洽食品有限公司的标签,最后才分别装盒。每个礼盒里面分别用六个或者八个塑料罐,分别装着开心果、碧根果、核桃仁还有扁桃仁等等不同的产品,最后还要分别包装成“六禧顺意”“八财合心”等精美的礼盒,上面都标注着“至尊礼盒”四个字。
记者刚刚入职的前几天,是所在的生产小组中唯一的一个男士,因此像取料这样的工作也自然是男士来承担。工作几天之后,记者在取料的时候发现,核桃仁和小而香瓜子等几种产品都是由洽洽厂内自己生产,因此都是用大号的透明塑料袋装着,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包装,但是碧根果和壳杏仁等产品却不一样,它们都是装箱后整齐地放在仓库中,而箱子的外壳上印着的却不是洽洽的任何一个分厂的名字,而是杭州临安的一家食品厂。“我们这边没有的,就从他们那调货,这不是很正常吗?”记者问起一位老员工时,他回答说。这些来自杭州这家食品厂的原料开箱之后,先要挑拣一遍,将其中的空壳或者是有虫蛀的拣出来,全部拣完之后就可以装罐,最后贴上洽洽食品公司的标签,再打包装箱。记者在车间工作的几天里,几乎每天仓库都有来自杭州这家食品厂的产品贮存着,而高档坚果车间每天生产的高档礼盒所用的碧根果等产品,都是从这里取货。
记者从洽洽食品有限公司在天猫商城上的官方旗舰店上看到,这些包装精美的高档坚果礼盒价格不低,一份“六禧顺意”的礼盒标价149元,而多两种产品的“八财合心”则标价199元。而在杭州这家食品厂在阿里巴巴网上对于碧根果的销售价是60元每千克,也就是每200克只有12元。但如果单纯按照平均数来算,“六禧顺意”礼盒中一罐200克左右的碧根果的价格在25元左右。也就是说,由其他食品厂代生产的产品,被贴上了洽洽的标签之后,价格翻了一倍还多。
如果产品由其他厂家代为生产,而洽洽公司只是简单挑拣之后就装罐贴上标签,产品的生产日期应该如何标示?12月13日,记者在打开碧根果的箱子后,在袋子内发现了原厂家放置的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着“合格证”三个字。记者看到,合格证上除了注明产品生产厂家的名称之外,同时也注明了产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这箱碧根果的生产日期是2012年11月2日,保质期为8个月,而当天这些碧根果重新装罐之后,最后罐底打上的却是当天的生产日期12月13日,跟实际的生产日期之间相差40天。如果消费者按照12月13日的生产日期来计算,在保质期前最后一个月再食用会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这些方面挺不错 罐子位置摆错也要全返工
尽管洽洽食品有限公司的高档坚果车间在生产卫生以及程序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他们在生产中对于细节上的重视程度还是让记者觉得有些惊讶。产品最后的装箱环节是最为紧张的环节,也是班长和质检员特别重视的。
“六禧顺意”或者是“八财合心”礼盒内,先要在内盒里放入相应的六种或者是八种产品,然后再装到外包装盒内,最后还要每五盒一起进行装箱。而让记者觉得惊讶的是,在每个礼盒内,开心果、碧根果等不同的罐子摆放的前后位置也不能错,否则就要全部返工。在记者实习期的最后一天,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因为装盒的时候一位同事记错了先后位置,盒内开心果跟碧根果的左右位置放错,结果被迫将已经封完箱在仓库码好的50多箱产品全部拆箱检查,每一箱的五个盒子要挨个检查 ,如果有错的要拆开重新摆正位置。而也因为这样,小组的同事一直忙到晚上九点钟才得以下班。
另外一次是,在最后产品装罐后进行喷码时,质检员在罐体内发现了一片白色的塑料膜,后来打开一看才发现是从装罐子的塑料膜上撕下来的。因为罐子是统一用白色塑料膜装着,胶带封口,在拿罐子的时候,很多人就直接将塑料袋撕开,将罐子直接倒到桶里,这样方便,速度也快。而如果倒罐子的时候不注意,碎片也跟着进入罐子。发生塑料膜碎片跑进罐子里这样的情况的当晚,班长就召集了小组长开会,要求往后取罐子的时候不能直接往里倒,否则掉进去碎片不易发现,只能一个个用手取。尽管这样会影响工作效率,但是直到记者离开的时候,这项政策还一直被坚持着。文/图 本报记者
记者生产线工作半月,体验流水线上的“数字生活”
“今天的产量是六禧顺意礼盒170箱。”在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高档坚果车间工作的几天里,每天的工作都是从这句话开始的。
听到这句,小组的八九个人都要在心里迅速算笔账:170箱意味着850盒的坚果礼盒,意味着一天要拧 5100个罐子,在5100个盖子内放上锡纸,还要在5100个罐子的外壁上挨个贴上标签并要分别进行喷码 ,同时要分别叠850个礼盒和850个内部的衬盒,最后要将装好的170箱要按顺序摆在垫板上,每个垫板上摞28箱,意味着至少需要6块垫板……
在生产线上工作的日子里,每天的12个小时都被细化成了一个个数字,记者几乎每天都是在计算着这些数字一步步熬到下班。让记者觉得奇怪的是,尽管这样的工作时间安排超出了国家“八小时工作制”的时间安排,但是大多数员工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制度。因为每天的工作是与产量直接挂钩,不少工人甚至会选择主动加班来多做产量,多赚些钱。
一天工作12小时,手上磨出泡
这里上班实行两班制,白班从早7点到晚7点,夜班则从晚上7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没有周末,想休息需要请假。幸运的是,记者刚开始工作的高档坚果包装车间没有夜班。
生产线工人的工作简单而且重复,刚开始的时候,记者完全不懂得技巧也着实吃了不少苦头。每天除了取原料、装箱送货这些体力活之外,记者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拧罐子。罐子里装上产品称重之后,要在每个盖子里塞上锡纸,然后拧到罐子上,而且要求拧很紧。看起来挺轻松,但是如果每天要面对少则2000多个,多则5000多个罐子的时候就没有那么轻松了。
在工作的第一天,记者完全没有经验,没有戴手套就直接上阵,完成当天的产量之后,才发现左手的大拇指肚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个不小的水泡,右手上也有一个,还有好几处不知道什么时候弄出来的伤口。“这个你拿针挑破就行了。”记者给小组长看时,她满不在乎地说道,“你看谁手上没有伤?”记者这才看到,包括小组长在内的几个人手上都缠着创可贴或者胶布。
每天早上7点之前必须到岗,迟到5分钟扣20块钱,正式员工每天最少12个小时,但经常需要加班,最晚的一次甚至加到晚上9点钟。生产线工人的工资和小组的产量直接挂钩,而记者所在小组的10个人,如果按照每天的产量是120箱的话,每箱提成是7块钱,也就意味着平均每人分84块钱。
样本:1990年出生的老练工人
小陶是与记者同批进厂的员工,相对于第一次做生产线员工的记者来说,这个1990年出生的年轻人显然要比记者老练得多。
“高档坚果车间干净,还不用上夜班,但是一个月的工资要比香瓜子包装车间低三四百块钱。”在进厂选车间的时候,小陶就给记者分析道,“所以我还是想进香瓜子包装车间,虽然里面脏点,每隔半个月还得上夜班,但是工资高不少呢,现在就缺钱,还是以挣钱为主。”最后,小陶还拉了另外一个朋友大庆一起去,因为害怕“就自己一个人会被车间里的熟练工欺负”。
在第一天培训结束之后,记者跟小陶还有大庆一起吃饭,找了好几家之后,小陶才带我们坐下,“这里的炒饭便宜点,就四块钱。”他说。后来聊过之后,记者才了解到,小陶刚来合肥也不久,现在就在工厂边租了一个单间住,一个月180块钱。里面就一张床,一个桌子,没厨房,卫生间也是三家公用,小陶自己从家里带的被褥。尽管出来打工时间也不短,但是小陶对于钱还是没有计划性,从家里出来时带的两千块钱已经所剩无几。“我现在身上就四块三毛钱,前一阵女朋友说我花钱花得太快了。”小陶憨笑着说。当天晚上,记者提出要请客时,刚开始小陶也是一再推辞,最后才同意。但是临走的时候又买了三杯奶茶,理由是“第一次一块吃饭就让大哥请客不好意思。”“那你就剩这点钱了,明天怎么办?”记者问他。“明天的事明天再说呗。”他说。
在读大学生也在当工人
除了记者刚入厂时认识的小陶,在记者刚开始工作的高档坚果车间里也有不少是90后,其中有的已经在外摸爬滚打了几年,有的也是刚毕业的学生,记者所在的小组里甚至还有两个人是仍在读书的大专学校的学生。
每天工作12个小时,对于生产线上的90后来说还是有些吃力,同组的两个女生在每晚听到要加产量的时候,脸上就立马写满了不愿意。然而,让记者有些好奇的是,每天这些90后们在工作之余都会做什么呢?记者问了车间的几位90后女生,她们的回答大同小异。“每天干完活回家就8点多了,看会儿电视就得睡觉,第二天一早7点还得上班,哪还有时间干别的?”
而爱玩的小陶却让记者觉得有些诧异。刚开始的几天,记者在下班之后也都是跟小陶一起吃饭。而每晚小陶经常要到工厂旁边的一间网吧去站半个小时,记者问起来才知道,小陶就站在那里看别人玩游戏。“我们平常也没什么能干的,就上上网,玩玩游戏,这不是现在手里也没钱上网了,租的房子里也没有电视,就来网吧来看别人玩。”
大脑开始失去思考的能力
在工作的两周的时间内,记者也深切体会到了生产线工人的不易。在记者看来,体力劳动上的负累还可以接受,但是在生产线上工作的重复和气氛的压抑却是让人最难以忍受的。每天12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对于事物的兴趣都被渐渐磨没,甚至连说句话的兴趣也丧失了。大脑开始失去思考的能力,剩下的只是对于一种动作完全机械式的重复。在车间中工作的时候,去取料是记者最愿意做的工作,因为只有这个时候,记者才能离开操作台,从一种简单重复的工作中摆脱出来,虽然仍然不能坐下,但是能到其他的地方走动走动已经让人非常满足。
在闲聊的时候,记者也听他们讲起厂里曾经有一位女员工因为失恋从宿舍楼跳楼自杀的事情,说起来的时候他们也只是将这件事当成一种谈资。比起这个,厂里正在准备的圣诞和元旦晚会似乎更让他们感兴趣,但是问了之后才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看,“要去看就得请假,因为当天也不能停止生产。”
◎记者手记消费者看不到也请你们注意
从11月30日面试培训,到12月15日记者离开洽洽食品有限公司,记者在洽洽食品公司一共待了整整两个星期的时间。这段时间内,记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刚进高档坚果车间内工作时班长的一次训话:我们车间生产的产品价格稍贵,面对的消费者群体也相对比较高端,他们的维权意识也比较强,所以我们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任何的头发等杂物都不允许出现在产品里。平常在生产线上工作的过程中,也不时地有质检员过来提醒,头发没完全塞进帽子,罐子里掉进了不应该出现的东西,甚至是最后礼盒内食品罐前后左右的位置摆放错误都要完全返工改正。这样的严谨和对细节的追求确实让记者印象深刻,但是对生产过程要求如此之高却对掉到地上的食品再重新装回罐子里、盛放食品的器皿清洁消毒不彻底、员工没有健康证就上岗、不少产品还直接用手抓这样的现象视而不见,也让记者觉得有些本末倒置。国家的“8小时”工作制已经推行多年,为什么这样高强度的劳动制度仍然存在?这样的安排是否会影响到员工的身体健康?而每天超过8小时的工作时间,是否可以在按量计算工资的基础上增加加班费?而记者觉得奇怪的是,几乎所有的员工都已经习惯于这样的工作时间,不少人为了多做产量,多赚些钱,还经常小组主动加班。记者希望,洽洽这样的行业翘楚品牌,能够为员工的身体健康着想,合理安排职工的工作和休息,维护职工的休息权利。 文/图 本报记者
来源:半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