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元化工隐患重重 重庆荣昌承接污染转移?
12月2日,重庆市荣昌县显得格外暖和,晴朗的天空中飘着一些淡淡的云彩,而城区北部的杜家坝工业园区却是灰蒙蒙的一片,昌元化工厂区不断升腾起的浓烟是这个地区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已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公开的资料显示,昌元化工原为重庆市嘉陵化学制品有限公司,由于污染严重,2003年被重庆市关停后搬迁至荣昌县杜家坝工业园区,2009年改名为昌元化工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有高锰酸钾、氢氧化钾、氯乙酸、双氧水、液氯、高锰酸钠、甘氨酸、复混肥、钢桶等,总产能为32万吨。
然而,随着昌元化工的搬迁,污染也转移到荣昌县,尽管昌元化工是一家化学危险品生产企业,但其厂区周围卫生防护距离内仍有大量居民居住;由于昌元化工各方面污染物管理的不规范,大量废渣随意堆放在厂区内,没有任何防护措施,部分污水则排入濑溪河,给当地生态环境和群众健康生活埋下巨大隐患。
昌元化工排出的发红废水
化工废水排入濑溪河
昌元化工位于荣昌县杜家坝村附近,其西侧为道路和一家电厂,南侧为王家坪煤矿,东侧和北侧均为农田和居民家,周边共有杜家坝、新观音和王家坪、雷公坡等几个村庄,厂区东南侧即为濑溪河。
调查发现,昌元化工污水排入濑溪河大体分两条路径。其一,厂区南侧、靠近堆放固体废渣的地方有一根直径约20公分左右的管道直接通向厂外,管道内有少量灰白色污水向外排放,通过河道流入濑溪河。其二,厂区东南侧有一个方形的废水管道,由其排放的发红污水沿着河道向东流入濑溪河中。
据杜家坝村一位老人介绍,昌元化工经常向外排放污水,“这些污水还不多,有时候晚上经常排放大量的臭水,那个水的味道特别的难闻,污染很大的。但昌元化工一些污染性较大的废水并非一直排放,而是先储存在厂区的废水池中,经过一段时间沉淀后,再进行排放。”
站在昌元化工附近的一座小山上,整个厂区几乎尽收眼底,只见厂区东侧的荒地内共有大小4个废水池,池中的废水发黑发绿,其中一个水池内有一个水闸与外界相通。从表面上看,这些废水池不仅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周边还堆满了各种紫色、黑色和黑绿色的固体废渣。
对于昌元化工外排污水问题,荣昌县环保局并不否认。该局一位副局长称:“我们的执法人员在检查中也发现过他们(昌元化工)外排废水,也对企业进行处罚过。”
对于随意堆放废渣问题,上述副局长称,这些废渣主要是生产高锰酸钾产生的,有一定的危害性,但危害不大。“这些废渣虽然危害性不大,但是积累到一定程度还是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政府方面已经责令尽快处理,他们(昌元化工)现在也在规划用这些废渣做化肥的项目,已经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了,但是由于销路不好,处理效果并不明显。”
厂区内随处可见的废渣废料
随着社会环境意识的提高,化学危险品生产企业产生的固体废物的危害性已被广泛认识,随意堆放会导致废渣中的有害物质流进河里或渗入地下,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为此,国家专门制定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该法规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露天贮存冶炼渣、化工渣、燃煤灰渣、废矿石、尾矿和其他工业固体废物的,应当设置专用的贮存设施、场所。”
据当地居民讲,昌元化工厂区内的废渣主要为锰渣,底部有一定的防护措施,但后来由于年久失修,部分防护堤垮塌,已经失去防护意义,“锰渣堆放场地和滤液收集池混在一起,肯定会对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
昌元化工厂区内堆放废渣没有任何防护措施
与居民最近距离不足百米
据昌元化工官方网站介绍,目前该公司主要从事高锰酸钾、氢氧化钾、氯乙酸、双氧水、液氯、高锰酸钠、甘氨酸、复混肥等产品的生产。业内人士指出,这些产品均属于危险化学品,氯乙酸、液氯等更属剧毒,严重时可致人死亡;高锰酸钾等虽本身危害性较小,但是如果人体过量吸入,也会造成中毒现象。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昌元化工这类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卫生防护距离至少在1000米以上,否则会有极大的安全隐患。而目前昌元化工卫生防护距离内仍有大量居民居住,王家坪村4组和5组位于昌元化工厂区南侧,这两个村庄居民和厂区最近直线距离均不到200米,杜家坝村十二社部分居民距离厂区距离仅仅不到百米,而稍远的十三社居民区直线距离也不到300米。
荣昌县环保局对昌元化工卫生防护距离不达标的事实并不否认,上述副局长称,昌元化工具有较大危害性氯碱项目目前已经停产,“用其他的工艺代替了”,荣昌县政府正在规划厂区周边居民搬迁事宜。
但这样的解释不免有敷衍之嫌,自昌元化工2003年生产以来,当地居民在危险的环境中已经生活了将近十年之久。杜家坝十二社一位村民介绍,自从昌元化工生产以来,村里各种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地下水污染了,稻田也污染了,我们平时呼吸的也是各种毒气,这两年村中得各种病的人特别多,还有好多人得了癌症。”
昌元化工废水大多储存在厂区内
污染转移不仅是居民搬迁
昌元化工原为嘉陵化学制品有限公司,位于重庆市江北区,因污染严重数次致周边居民中毒而于2003年被勒令停产,并搬迁至荣昌县,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高锰酸钾生产企业,占全球总产量的30%左右,占全国产量达70%。
众所周知,高锰酸钾生产企业为重污染企业,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彻底淘汰、关闭其境内所有生产企业,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锰酸钾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国,昌元化工无疑是行业内最大的生产企业。
昌元化工由重庆市主城区搬迁至荣昌县的案例,曾被当地政府作为典型进行宣传,而昌元化工当时也高调宣称,搬迁后要进行“创新技术 减少铬渣污染”。
然而,这个被地方政府异常重视的搬迁来的企业,却成了当地群众眼里的“污染转移”。王家坪村一位村民激动地说:“重庆污染厉害的企业就搬到我们荣昌,重庆人的命就金贵,我们荣昌人命就贱吗?”
尽管当地群众对昌元化工的搬迁及造成的污染非常不满,荣昌县环保局却不以为意,该局上述副局长甚至标榜:“在周边的几个省市中,我们重庆的环保是搞的最好的,处罚力度也是最严的,周边的遵义和泸州都比我们重庆污染严重的多。”
其实,将重庆主城区内的化工企业搬出去,也是政府出于城市环境容量和群众环境诉求考虑的合理之举,这样的企业搬迁值得提倡。但专家指出,企业搬迁绝不是污染转移,地方政府更不能以生态环境和群众健康为代价,承接企业的污染转移,换得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
自昌元化工搬迁至荣昌后,周边居民已饱受近十年的污染之苦,荣昌县政府和主管部门何时才能考虑到老百姓的安危和健康,昌元化工又什么时候才会实现搬迁时“以技术创新降低污染”的承诺?并组织落实居民的搬迁工作。对此,《中国环境观察》将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