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公共表达的地标建筑徒具观赏性

提要:“生命之环”是一座巨型环形城市景观建筑,坐落于辽宁省抚顺市沈抚新城。抚顺市政府网站的文章显示,“‘生命之环’寓意连接天圆地方,贯通天上人间,无论是高度还是形式都是世界独有的。

  来源:检察日报

  “生命之环”是一座巨型环形城市景观建筑,坐落于辽宁省抚顺市沈抚新城。据悉,整个建筑所用钢材达3000吨,平均直径高达157米,相当于50层楼高,上面还安装有1.2万个LED灯。官方招投标信息显示,“生命之环”计划投资金额总计过亿元(据11月13日《沈阳晚报》)。

  网友马想斌:这是继苏州“秋裤门”之后,又被质疑的另一座地标建筑。不同的是,“秋裤门”背后有着商业运作与商业大幅度参与的因素,而“生命之环”似乎更纯粹的是政府财政投入的公共空间的建设。

  抚顺市政府网站的文章显示,“‘生命之环’寓意连接天圆地方,贯通天上人间,无论是高度还是形式都是世界独有的。可在公众眼中,这个世界独有又将是另外一番解释——地标徒具观赏性,没有任何使用价值。

  地标,作为反映城市文化的建筑,靠的是历史的积累、时光的浸润,自然形成。就像学者冯骥才所说,一个城市的地标也是有生命的,有灵魂的,它应该像历史人物一样,经过时代考验,能永久存留在人的心里。从这个角度来看,公众屡次调侃嘲讽那些地标建筑,更多的是对地标建筑缺失公共表达的一种不满。

  公众嘲讽“生命之环”为亿元大铁环,这种无奈在现实中,多被当地政府部门以不涉及公共利益为由而漠视。可见地标建筑潮风起,更多在于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一座城市的地标,注定承载着公共性。但是,一旦缺失了公共表达,一时建起的地标建筑也就失去了价值。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