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豪宅设计标准

前一段时间,到一个朋友家去玩,他住的是大别墅,在我等买不起房子的人看来,真是好不阔气。直至前两天,适逢重阳节期间,和前面提到的住豪宅的朋友聊起养老问题,他的一番慨叹又将我的疑问挑了起来。

  前一段时间,到一个朋友家去玩,他住的是大别墅,在我等买不起房子的人看来,真是好不阔气。其间在庭院里烧烤聚餐,又是一番惬意。由于是带2岁的孩子同往,除了略感台阶过多对孩子行动造成的不便外,对豪宅生活,我并无特别的感觉。

  后来因为机缘接触到一些顶级豪宅项目,比如泰禾地产推出的位于北京通州京杭大运河畔的泰禾“墅王”群,总共12栋别墅,全部采用精装修交付,每栋3亿元,号称北京最高价的别墅之王。我也曾经前往参观,每栋“墅王”超过4亩的庭院,高挑空、大尺度,开阔的使用空间,凡此种种,在当时确实给人震撼之感。只是,一边参观,我一边在心里打下一个疑问,这样的一座建筑,是用来观赏还是居住,它真的适合居住吗?联想到泰禾方面曾对外宣称的,要打造最适合居住的居所,我只能暗暗地将这一疑问压至心底,自认也许自己无法理解财智人群的需求。

  直至前两天,适逢重阳节期间,和前面提到的住豪宅的朋友聊起养老问题,他的一番慨叹又将我的疑问挑了起来。他说:“别看我的房子大,但是特别不适合老人居住,母亲在家还摔过一跤,直接导致身体每况愈下。我恨不得将房子砸了重新做装修,全部要做适老化设计。”我们形成的共识是,现在所谓的豪宅设计,依然停留在讲求气派、奢侈的阶段,但是还远远达不到人性化、精细化的设计层面,甚至对此完全没有加以考虑。即使这些豪宅的销售客群是中年成功人士,目前行动自如,适老化、无障碍的设计可以完全忽略不计,但是假以时日,当这群人逐渐老去,曾经满足他们需求的房子是否仍然宜居,或者说所谓的豪宅是否就只能在一段时间内作为第一居所?

  无独有偶,据本人所知,国内一些建筑行业的人士在做调研时,都不同程度地发现了目前豪宅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而空间足够大使用起来却非常不方便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这折射出的是目前豪宅设计中普遍存在的误区:追求全局观感而忽略细部感受;过度注重气派、奢华,却无法从集约中寻找到精致的生活。

  当西方发达国家的贵族和中产阶级逐渐开始重新推崇自然、简约的生活方式时,中国所谓的财智人群才刚刚开始捡起奢华的接力棒,这恰恰反映的是,社会发展阶段从农耕社会一跃进入了所谓现代社会,但人们的意识形态却依然停留在落后年代中用外化的物质去寻求自我认同的阶段。

  回到豪宅设计的问题上,如何衡量一栋建筑是否成为豪宅,是考量地段、价格、品质、服务,抑或是生活在其内的人们的居住感受,而关乎品质,是看它是否足够气派、奢华,抑或是看它是否提供了最大的生活便利性?豪宅的标准,值得我们重新思考。

  而这样的思考,想必不仅仅对豪宅的设计有助益。

网友观点

0人评论了新闻:反思豪宅设计标准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